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3页).doc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第 3 页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周敦颐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种植物都被人格化,成为某种品格的象征。这种文化特色由来已久。其实关于中国文化中赋予植物人格特点的传统,始于屈原的楚辞。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正是由于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后世诗人自觉不自觉地继承并发扬了植物人格化的传统。于是便有了梅花高洁,绿竹不屈,等等深入人心的植物意象。本文结合这种诗歌创作传统,重点分析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梅花,指梅树的花,寒冬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享有“
2、花之魁”之誉,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独领天下春的风姿。古往今来,梅花诗词不胜枚数。据不完全统计,从先秦到清末,有关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诗词作品,有关梅的达3500多首,仅次于竹的4100多首,而高于菊(3400首)和兰(3000首)。我国最早的梅花诗大约是诗经,召南中有首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终南中也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但彼时的诗歌创作中虽有比兴,却还未达到人格化的高度,梅花的表现意义较为单一。晋时,咏赞梅花的诗赋开始出现。陆凯赋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是他在早春梅开之时,自荆州摘下梅花,托邮驿赠送远在长安的范晔,诗意隽永,情趣盎然。南北
3、朝时,梅花诗文渐盛,尤以何逊咏雪里梅、庾信梅花及萧纲梅花赋等最为脍炙人口。唐诗中的梅花意象渐渐走出自然局限。梅花的曲折多姿、傲雪斗寒、幽香艳丽,激发了诗人更多的激情与灵感,由感官向心灵开拓,梅花开始被赋予品格操守的内涵。接下来的宋朝成为了梅花诗的一个高峰,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李清照、陆游等大家纷纷留下了众多咏梅绝唱。其中有“梅妻鹤子”的林逋,有因“落梅诗案”坐废十年、留梅诗130余首的刘克庄,还有堪称“咏梅专业户”的张道洽,一生写梅诗300多首。纵观这些古诗词中梅花所代表的意象,不难发现,共有以下几点:(一) 脱俗高洁的形象 :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梅花 中国古代 诗歌 中的 意象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