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5页).doc
《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3.4. 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第 5 页5. 教育:广义: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为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人这一规定把教育与其它的社会实践活动区别了开来。 3.教育学: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4.教师: 广义: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传递,施行思想道德教育、影响或者培养受教育者成为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专门职业或人员 。 5.教师
2、专业化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6.学生:学生是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7.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会对待的态度等。8.教育影响:联结教师和学生的中介和桥梁,教育领域内除教师和学生之外一切因素的总和。9.教育内容:是一种特定的、具有教育性的人类文化成果;是人类文化再生产的结果;具有简洁性和高度概括性的特征;是师生活动共同的客体。 10.教育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教育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是一
3、种创造性的活动11.教育技术主要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所应用的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它分为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12.教育情境:广义:教学活动的场景。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狭义:指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分为物质情景(实在、符号、图像)和精神情境。13.人的发展:是个体发展, 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人的发展是指身心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1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方面。15.发展的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阶段、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相同,具有相对的稳定
4、性。16.发展的可变性: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在某些方面是可以发生变化的。17.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18.环境因素:影响个体发展可能性的第二大项,也是人借以生存、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9人的主观能动性:指人认识和改造环境和自我的能力20.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个体已经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知识、经验、能力、习惯和个性品质等。21.自我意识:人对自我的认识22.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学、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23.人口质量:指人口身
5、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24.人口身体素质:遗传素质和健康状况25.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劳动技术水平26.道德水平: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合社会规范的社会品质等27.自然结构:人口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2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29.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标准)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即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30.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31.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
6、、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32.义务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33.课程:广义:指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某一门学科。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34.地方课程:指由地方组织开发并在本地实施的课程。35.校本课程: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来说,它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
7、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36.必修课程: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的要求(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择)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选修)37.显性课程: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隐性)38.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39.课程标准: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
8、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教育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40.内容标准: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是以“标准”的形式提供的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组织框架和范围界线,从而为教材编写和课程实施提供了基本依据和主要标准。41.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广义:泛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42.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就
9、是教科书。43.教学: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44.教学过程:指教学的实施过程,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共同努力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对学生进行教导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则是一个自觉地、积极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接受教育的过程。45.教学原则: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46.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一整套方式。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
10、一。47.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较稳定的教学行为。48.教学评价:指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价值判断。49.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的结构50.班级上课制: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也叫课堂教学。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51.课的结构:指一节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环节、阶段、程序、步骤)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选用的教学方法确定课堂教学的结构 。52.课的类型:上课具体形式的种类。它一
11、般是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类型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单一课和综合课53.备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54.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对一节课中教与学活动和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55.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使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56.德育过程: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
12、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57.德育原则: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德育的规律特点与内容等提出来的,也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58.班主任: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教师。59.班集体:由整个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的任务:(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
13、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2.老师上课应注意: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组织性好5积极性高 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规律: (一)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必然联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教学中应遵循的基
14、本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三)直观性原则(四)启发性原则(五)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六)巩固性原则(七)可接受性原则八)因材施教原则教学方法的类型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和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演示法6、参观法7、实验法8、练习法9、实习作业法4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制2、道尔顿制3、分组教学4、班级上课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学评价的内容:1.
15、教学结果。2.教师的教学行为。3.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评价的形式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现代教学评价改革发展的趋势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把评价范围扩大到与学生发展紧密相连的德、智、体等诸多方面,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重视形成性评价,力求在评价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调节教学行为方式在教学评价的技术和方法上力求科学化。教学的辅助形式:1.作业2.参观3.讲座4.辅导.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一)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方法论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坚持正确指导思想原则。 3、学习教育学与学习教育学相关学科相结合的原则。 (二)教育学研究的具体
16、方法1、历史法2、调查法3、实验法3.师范类学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教育学将使我们具有新时代的教师资格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2、教育学将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总之,教育学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未来的教育实践,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4.教师职业角色从不同角度的定位:(一)社会义务: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二)教学与管理: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3.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4.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三)心理定向:教师是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四)自我实现:从自我实现的层面来看,教
17、师是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5. 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2、创造性3、示范性4、长期性6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教育教学权2.科研学术活动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待遇权 5.参与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7.其他权利1.遵纪守法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 3.教书育人的义务4.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 5.保护学生权益的义务6.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义务7.教师的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1、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2、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3、教师的道德还突出地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上(二)教师的知识结构1、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有效履行教师
18、职责的基本2、广博的文化修养 3、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结构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 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四)教师的身心健康。7.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1.心理能力因素2.心理动力因素3.适应性因素4.创造性因素。8.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一是条件性知识。二是本体性知识。三是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1)设计教学的能力(2)表达能力(3)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教学交往能力,(5)教育教学机智(6)反思评价的能力(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8)创新能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1.社会环境2.学校文化3
19、.个人经历4.自我更新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教师成长的途径:1.专业学习2.专家引领3.同伴互助4.个人反思10.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1、存在意义上的依存关系2、人格意义上的平等关系3、过程意义上的互动关系4、情感意义上的相融关系5、发展意义上的相长关系6、内容上的授受关系11.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一)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1.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2.在课外活动中建立3.在校外活动中建立(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方法1.转变学生角色2.转变教师角色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12.教师、学生与知识的关
20、系:对教师、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不同关系的认识随着教育思想的演进和教育实践活动的新进展,呈现出不同的构型,也折射出不同的价值追求。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知识通过教师让学生学习。知识通过教师让学生学习。.教育的起源和发展?起源:1.生物起源论(法国 勒图尔诺)2.心理起源论(美国孟禄)3.劳动起源论(恩格斯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发展:1.原始教育: 内容:生产劳动教育;社会生活教育. 原始教育特点与方法:水平低、内容贫乏、无阶级性;口耳相传、模仿。2.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的等级性;工具性;专制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学校教育的产生,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者;有相对稳定
21、的、 丰富的教育内容。3.近代教育:特点:教育事务在国家事务中具有重要地位,公共教育事业受到政府的重视; 国家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获得发展;新型大学纷纷建立,高等教育职能发生变化;学校教育朝着制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4.现代教育:特征:教育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业教育多层次地发展;精英化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同时推进;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12.哪些因素影响人的发展?1.生物因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非遗传的先天因素,健康状况,后天的生理损伤)。2.社会因素是人的发展的
22、必要条件。(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环境与教育。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以培养人为目的;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是自发的、偶然的还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的。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可能性的提供,表现为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不同的机遇,也表现为在生存空间中出现的事物)3.主体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认识和改造环境和自我的能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3.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A.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B.学
23、校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都比较科学地遵循了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C.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D.学校教育可以自觉地调控环境的影响14.学校教育如何起作用?引导人的发展方向,提供人的发展动力,唤醒人的发展意识,挖掘人的发展潜力,张扬人的个性16.如何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的辨证关系?(社会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 1.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和目的2.政治制度影响部分课程和教育内容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4.政治制度对受教育权的影响5.政治制度决定着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政治所需的人才,维系和巩固原有的政治制度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心理学 重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