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复习提纲(15页).doc





《无机化学复习提纲(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复习提纲(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无机化学复习提纲-第 15 页、状态和状态函数系统的状态是指系统所处的状况。热力学中用系统的宏观性质如压力()、温度()、密度()、体积()、物质的量()及热力学能()、焓()、熵()、吉布斯函数()等来描述系统的状态。这些描述系统宏观性质的物理量称之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最重要特点是它的数值仅仅取决于系统的状态,当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改变。但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增量)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与终态,而与系统变化的途径无关。、热和功热和功是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与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交换形式。 系统与环境之间因存在温度差异而发生的能量交换形式称为热(或热量),量符号为;系统与环境之间
2、除热以外的其他各种能量交换形式统称为功,量符号为。热力学规定:系统向环境吸热,取正值;系统向环境放热,取负值。环境对系统做功,取正值;系统对环境做功,取负值。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产生的功称体积功,用表示;除体积功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功都称为非体积功f(也叫有用功)。 Wf热和功都不是系统的状态函数,除了与系统的始态、终态有关以外,还与系统状态变化的具体途径有关。、热力学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是系统内部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是系统的状态函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化学反应热效应()恒容反应热V在等温条件下,若系统发生化学反应是在容积恒定的容器中进行,且不做非体积功的过程,则该过程与环
3、境之间交换的能量就是恒容反应热V。 Q VU()恒压反应热Q p与焓变H在等温条件下,若系统发生化学反应是在恒定压力下进行,且不做非体积功的过程,则该过程中与环境之间交换的热量就是恒压反应热Qp。 Q p21(21)(222)(111)定义称为焓。Qp21称为焓变,表明系统是吸热的;,表明系统是放热的。、盖斯定律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做其他功和处于恒压或恒容的情况下,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总值相等。即在不做其他功和恒压或恒容时,化学反应热效应仅与反应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具体途径无关。盖斯定律的热力学依据是V和Q p两个关系式,热虽然是一种途径函数,两关系式却表
4、明V与Q p分别与状态函数增量相等,因此它们的数值就只与系统的始、终状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即具有状态函数增量的性质。、反应焓变的计算()物质的标准态物质状态时在温度及标准压力(100KPa)下的状态,简称标准态。右上标“”表示标准态;当系统处于标准态时,指系统诸物质均处于各自的标准态。对具体的物质而言,相应的标准态如下: 纯理想气体物质的标准态是该气体处于标准压力下的状态;混合理想气体中任一组分的标准态是该气体组分的分压为时的状态。液体或固体物质的标准态是标准压力下的纯液体或纯固体。溶液中溶质的标准态是指标准压力下溶质的浓度为(=1 molL-1)的溶液。()摩尔反应焓变与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摩
5、尔反应焓变当化学反应处于温度T时的标准状态时,该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称为标准摩尔反应焓变(T)。()标准摩尔生成焓在温度及标准态下,由参考状态的单质生成物质的反应,其反应进度为 mol 且B =1时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即为物质B在温度T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B,T)。水合离子标准摩尔生成焓定义为:在温度T及标准状态下,由参考状态纯态单质生成溶于大量水(形成无限稀薄溶液)的水合离子B(aq)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并规定水合氢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即在298.15K,标准状态时由单质H2(g)生成水合氢离子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为零。()标准摩尔燃烧焓 在温度T及标准态下,物质B完全燃烧(或完全氧化)的
6、化学反应,当反应进度为1mol且B =1时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为物质B的标准摩尔燃烧焓。所谓完全燃烧(或完全氧化)是指物质B中的C成为CO2(g),H成为H2O(l),S成为SO2(g),N成为N2(g),Cl2成为HCl(aq)。三、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熵()熵也是状态函数,系统地混乱度越大,熵值就越大。摩尔规定熵(B,T)(B)(B,T)*(B,)(B,T)在标准状态下的摩尔规定熵称为标准摩尔熵,用(B,T)表示。水合离子的标准摩尔熵以(H+,aq)=0为基准。物质的熵值有如下规律: 物质的熵值与系统的温度、压力有关。温度升高,系统的混乱度增加,熵值增大;压力增大,微粒被限制在较小体积内
7、运动,熵值减小(压力对液体和固体的熵值影响很小)。 熵与物质的凝聚状态有关。对同一种物质的熵值有(B,g,T) (B,l,T) (B,s,T) 相同状态下,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熵值增大;当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分子就够复杂的分子起熵值大于简单分子;当分子结构相似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熵值相近。、吉布斯函数与吉布斯函数变吉布斯函数为为状态函数。在恒温恒压非体积功等于零的状态变化中,吉布斯函数变为G214、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G可以作为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即 G,自发进行 G,平衡状态 G,不能自发进行(其逆过程是自发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与标准摩尔反应吉
8、布斯函数变在温度及标准态下,由参考状态的单质生成物质的反应,其反应进度为1mol且B =1时的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即为物质B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B,T)。也可从吉布斯函数的定义计算:当反应温度不在298.15K时1、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1)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既能从反应物变为生成物,在相同条件下也能由生成物变为反应物,即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习惯上,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把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为逆反应。(2)化学平衡在恒温恒压且非体积功为零时,化学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0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系统内物质B的组成不再改
9、变,称该系统达到了热力学平衡态,简称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具有以下特征: 化学平衡时一个动态平衡 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同时也是有条件的。一旦维持平衡的条件发生了改变(例如温度、压力的变化),系统的宏观性质和物质的组成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平衡将被破坏,代之以新的平衡。 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一旦建立,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为幂指数的反应方程式中各物种的浓度(或分压)的乘积为一常数,叫平衡常数。2、平衡常数(1)实验平衡常数对任一可逆化学反应B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浓度平衡常数Kc为若为气相反应,也可用压力平衡常数表示:上述浓度平衡常数Kc和压力平衡常数Kp都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所以又
10、称实验平衡常数。实验平衡常数是有单位的,实验平衡常数的单位取决于化学计量方程式中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单位及相应的化学计量数。(2)标准平衡常数在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有关组分的浓度(或分压)都必须用相对浓度(或相对分压)来表示,即反应方程式中各物种的浓度(或分压)均须分别除以其标准态的量,即除以(或)。由于相对浓度(或相对分压)是量纲为一的量,所以标准平衡常数是量纲为一的量,单位为“1”,可省略。对气相反应 B(g)若为溶液中溶质的反应B(aq)对于多相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反应组分中的气体用相对分压()表示;溶液中的溶质用相对浓度()表示;固体和纯液体为“”,可省略。通常如无特殊说明,平衡常
11、数一般均指标准平衡常数。在书写和应用平衡常数表达式时应注意: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组分的分压(或浓度)应为平衡状态时的分压(或浓度)。由于平衡常数表达式以反应计量方程式中各物种的化学计量数为幂指数,所以与化学反应方程式有关;同一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不同,其值也不同。(3)多重平衡规则一个给定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的平衡常数,不取决于反应过程中经历的步骤,无论反应分几步完成,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完全相同,这就是多重规则。也就是说,当某总反应为若干个分步反应之和时,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为这若干个分步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多重平衡规则说明值与系统达到平衡的途径无关,仅取决于系统的状态反应物(始态)和生成物(终态)。
12、(4)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系统中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此时反应物已最大限度地转变为生成物。通过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化学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即化学平衡组成。在化工生产中常用转化率()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某反应物的转化率是指该反应物已转化为生成物的百分数。即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称平衡转化率,平衡转化率是理论上该反应的最大转化率。、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在恒温恒压、任意状态下化学反应的与其标准态的关系为ln式中Q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商,简称反应商。反应商Q的表达式与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完全一致,不同之处在于Q表达式中的浓度或
13、分压为任意态的(包括平衡态),而表达式中的浓度或分压是平衡态的。平衡时,则 ln()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化学反应等温式lnln()反应商判据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反应商判据 反应正向进行 平衡状态 反应逆向进行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移动原理(1)浓度(或气体分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一个在一定温度下已达化学平衡的反应系统,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其分压)或降低生成物的浓度(或其分压),化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反之,若降低反应物浓度(或其分压)或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其分压),则平衡将向反应物方向移动。(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无气体参与的反应,改变压力对平衡影响很小,可以不予考虑。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14、,若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g)0,增加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较少的一方移动;降低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动。显然,如果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没有变化,(g)=0,则改变总压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不改变浓度、压力的条件下,升高平衡系统的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反之,降低温度时,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4)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平衡系统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力或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即如果对平衡系统施加外力,则平衡将沿着减小外力影响的方向移动。必须注意,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已经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而对于未达平衡状态的
15、系统则不适用。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对任一化学反应B其化学反应速率为 即反应速率为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对恒容反应,例如密闭反应器中的反应,或液相反应,体积值不变,所以反应速率(基于浓度的速率)的定义为若反应过程体积不变,则有式中对某一指定的反应物来说,它是该反应物的消耗速率;对某一指定的生成物来说是该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一般提到的反应速率多为此速率。2、反应历程与基元反应为基元反应,则该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3)反应级数基元反应速率方程式中各浓度项的幂次分别称为反应组分的反应级数。该反应总的反应级数则是各反应组分的级数之和,即 对于基元反应,反应级数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是一致的。而对于非基
16、元反应,速率方程式中的级数一般不等于()(4)反应速率常数反应速率方程式中的比例系数称为反应速率常数。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值。值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而与温度的关系较大。温度一定,速率常数为定值。速率常数表示反应速率方程式中各有关浓度项均为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同一温度、相同浓度下不同化学反应的值可以反映出反应进行的相对快慢。书写速率方程时还须注意:对于稀溶液中溶剂、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其速率方程式的数学表达式中不必列出它们的浓度项。3、反应速率理论(1)碰撞理论能量因素 碰撞理论把那些能够发生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要使普通分子(即具有平均能量的分子)
17、成为活化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活化能,用Ea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其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小,反应速率就越小;反之,反应的活化能越小,其活化分子百分数就越大,反应则越快。方位因素(或概率因素) 碰撞理论认为发生化学反应不仅要求分子有足够的能量,而且要求这些分子要有适当的取向(或方位),才有可能发生反应。对复杂的分子,方位因素的影响更大。碰撞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和适当的碰撞方向,才能发生反应。(2)过渡状态理论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简单碰撞就完成的,其间必须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即反应物分子间首先形成活化配合物。活化配合物的特点是能量高、不
18、稳定、寿命短,它一经形成,就很快分解。该活化配合物只在反应过程中形成,很难分离出来,它既可分解成为生成物,也可以分解成为原来的反应物。活化配合物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差为正反应的活化能,活化配合物与生成物分子的能量差为逆反应的活化能。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差为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即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将加快反应速率。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不能简单地从反应的计量方程式获得,它与反应进行的具体过程及反应历程有关。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通过反应速率方程式定量反映出来的。(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温度变化不大或不需精确数值时,可用范特霍夫规则
19、粗略估算: 2 4 阿伦尼乌斯方程:(3)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 催化剂是一种少量存在就能显著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位置,而且在反应结束时,其自身的质量、组成和化学性质基本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显著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形成一种能量较低的活化配合物,改变了反应的途径,与无催化反应的途径相比较,所需的活化能显著地降低,从而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和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导致反应速率加快。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 催化剂与反应物同处于一个相中的催化反应称均相催化。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不同相中的催化反应叫多相催化。多相催化反应发生在催化剂表面(相界面),催化剂表面积愈
20、大,反应速率愈快。酶及其催化作用 酶是一类结构和功能特殊的蛋白质,它在生物体内所起的催化作用称为酶催化。酶催化作用有以下特点: 高效。酶的催化效率比普通无机或有机催化剂高106 1010倍。 高度的专一性。催化剂一般都具有专一性,但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其专一性更强,一种酶往往只对一种特定的反应有效。 酶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要求较高。人体内的酶催化反应一般在体温37和血液PH约7.357.45的条件下进行的。若遇到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或紫外线照射等因素,都会使酶失去活性。1、强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全部解离的,在溶液中不存在分子与离子的解离平衡。然而,由于离子氛的存在,从实验所测得的强
21、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度都小于100%,称为“表观”解离度。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有效浓度称为活度。活度与电解质的理论浓度之间存在下列关系:活度系数与离子强度有关。2、酸碱质子理论(1)酸碱质子理论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酸碱定义)。酸给出质子后转变成其对应的共轭碱;碱接受质子后转变成其对应的共轭酸。酸和碱依质子相互转变的关系成为共轭关系(酸碱共轭关系)。HAcAc-、NH4+NH3、H2PO42-PO43-和H3O+H2O分别为对应的共轭酸碱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相差一个质子。(2)酸碱的相对强弱水中的质子不能独立存在 由于质子体积小和电荷密度高,或与碱
22、结合形成酸,或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质子(H3O+),为书写方便,往往将水合质子写成H+。如果供出质子与接受质子在水分子之间进行,则称为质子自递反应。如:(1)缓冲溶液与作用机制能够抵抗少量外加的酸、碱或适量的稀释而保持酸度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缓冲溶液平衡组成的浓度计算实际上是同离子效应的计算。组成缓冲溶液的成分实际上是它们的共轭酸碱对。如HAcNaAc的缓冲体系,存在如下平衡: 由于同离子效应,互为共轭酸碱对的HAc和Ac - 相互抑制了对方的解离,故HAc和NaAc溶液体系中有大量的HAc和AC-。当外加少量的OH-或H+后,由于同离子效应,上述平衡体系将发生移动,从而抵消外加的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机化学 复习 提纲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