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69页).doc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6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69页).doc(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第 68 页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幸福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状态!第一章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有的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 有的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的科学;3. 有的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感互动;4. 有的则认为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结果和评定。 我们的观点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
2、理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我们观点的根据反映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把个体从一个生物的实体发展成为社会的实体。也就是把一个新生婴儿的生物个体,经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与品德。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之一,是通过经验传递实现的,通过教与学的人际交往实现的。教育、教学过程,也就是人际交往的过程。 反映教育的结构系统() 教育是一个系统,一般认为它包括三个子系统。()经验传授系统是传授者通过一定的传授方式进行教育教学,也就是教;()接受系统是接受者通过一定的接受方式进行学习,也就是学;()经验
3、系统就是传递的对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等。 这三个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教育心理学正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3反映了心理现象研究的独特领域。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1. 基本理论2. 学习心理学3. 教学心理4. 群体心理5. 个体差异 6. 学生心理健康7. 教育、教学的测量与评定8. 教师心理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 开创阶段2. 发展阶段3. 成熟与完善阶段(一)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孔子的智商四分法;启发式教学思想 ,学记:喻的原则 两大支柱学科的推动 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年,自然科学引入心理学研究
4、。 教育理论们卓有成效的工作()瑞士教育学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要依靠心理学” ()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育学的三个重要基础,而且心理学应放在首位()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 (二)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年代后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 苏联教育心理学界:以维果斯基和鲁宾斯坦等为代表我国教育心理学界
5、1. 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2.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 在本世纪50年代主要学习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发展和学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成熟与完善时期(60年代到现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94年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近十几年来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 (1)主动性 :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 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 (3)合作性 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
6、起来学习,如合作学习,把个人的思维与群体工作相结合,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等(4)社会文化性 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发生不是在白板上进行的,而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建构产生的。第二节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兔子生存法则一只狮子发现一只兔子,追了它大半天,最终还是没追上。其他动物嘲笑狮子,狮子无奈地说:“我跑只不过是为了一顿晚餐,兔子跑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我当然跑不赢它。” 一只狮子遇上一只兔子,奋力向它扑去。兔子自忖最终难逃狮子的魔爪,便撒腿向草地跑。一个追,一个跑,眼看兔子就要被狮子抓住,狮子却放弃了兔子。因为狮子发现兔子把它引到一群绵
7、羊面前。羊与兔比,狮子当然要舍兔而取羊,不为别的,只为羊的肉比兔多。 一只狮子遇上两只兔子,一只在前,一只在后。前面的善跑,后面的不善跑。后兔与前兔打招呼:你得挺住,多跑一会儿,把狮子拖累;等狮子再来追我时,我就能跑赢它了。最终的结果是,狮子徒劳无功,两只兔子安然无恙。要说明的是,后兔事后无偿为前兔供应了一个冬季的松子果。一只吃饱的狮子在闲逛时发现一只兔子。狮子想吃它,可胃撑得受不了;想放它,一则觉得便宜了它,二则有损森林之王的威严,实在不妥。聪明的兔子看出狮子的心思,说:“高贵的狮子先生,我实在不忍心让我那不太嫩也不太美的肉来使您饱胀的胃难受,可我也不忍心您因为不吃我而失去您的尊严。为了报答
8、您,我决定给您回扣发现绵羊一定通知您,而您,只需假惺惺地追一追我,到没人的地方就放了我,就当您活动活动筋骨吧,如何?”狮子眯起眼想了想,果然是个好办法。于是兔子与狮子玩了一次友谊“赛跑”,事后兔子拿了“回扣”给狮子它可不敢毁约,因为它知道,明年还得靠那只经常“吃饱”的狮子帮忙才能“生存”。小学儿童教育心理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小学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二、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1.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 2. 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 3. 学习心理 4. 知识的获得与应用 5. 问题解决与创造 6. 技能的形成 7. 品德的形成和培养 8. 学习策略9. 学习的动力机制 1
9、0.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 11. 课堂学习管理 12. 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目的要求 这门学科主要阐述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第三节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的原则 二、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的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现状调查关
10、系调查 发展变化调查 原因调查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 (五)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第二章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 第一节小学儿童的身体发展 一、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1. 顺序性和阶段性2. 稳定性和可变性3. 不平衡性4. 个别差异性 二、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表现(一)我国小学
11、生的身高和体重发育情况较以前明显提高。在1985和2000年期间,小学生的平均身高增长了大约36厘米;体重平均增长了约38千克。(二)在小学阶段,大脑皮层逐渐趋于成熟。大脑皮层的成熟奠定了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三)身体其他系统和组织的发展骨骼和肌肉系统小学阶段儿童的骨骼系统发展迅速,其中四肢长骨和颜面骨的发展尤为明显,由于腿部增长更快,所以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几乎接近成人。骨化过程仍在继续,在这过程中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软骨组织逐渐为矿物盐所代替而变成坚硬的骨头。儿童7岁时颅骨几乎完全骨化,腕骨骨化也变得明显,911岁时掌骨和指骨完成骨化。在小学阶段,脊椎骨的骨化才逐渐开始,所以小学生要保
12、持正确的坐、立姿势,以避免脊柱发育异常。 随着骨骼的增殖,小学生的肌肉大小和力量都逐渐增加,所以这时儿童的肌肉运动变得十分平稳协调。如果加以训练,他们能够表演各种完美的运动技巧。但要注意到,小学生的骨骼肌肉系统还未达到成人的水平,特别是韧带薄而松弛,肌肉力量也还较小,因此运动量不能过大,而且在活动中成人要注意保护,防止骨折、脱臼等意外事故发生。 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发育伴随着整个身体的增长发育,小学儿童心、肺的重量和容量也继续增大。 总之,心、肺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保证了充满活力的儿童肌体能够获得充足的能量和氧气。但小学生的身体还相对比较脆弱,过于激烈的运动会导致其心、肺负担过重,成人要注意保护青蛙现
13、象三、促进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因素 营养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食物营养的三种基本成分 睡眠小学阶段儿童平均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是:7岁9岁11小时;10岁为10小时;1213岁为910小时。 有研究表明,小学生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者,大脑工作能力指数高于睡眠9小时以下者。所以,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宜少于10小时。为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的晚自习和家庭作业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适宜的运动 考察运动量的最简单方法是估算运动时心率(或脉搏)的变化。对健康的人来说, 当运动时心率达到每分钟180次以上时,为大运动量; 150170次之间是中等运动量; 120150次是小运动量; 120次以下是轻微运
14、动量,锻炼身体的作用不大。这一估算方法适用于一般健康成人和儿童。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细节的不等式意味着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错误。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一)小学儿童的注意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
15、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备,其有意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他们还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颖、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 到小学高年级,由于儿童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也由于经常性的学习行为习惯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自控能力,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同时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也有很大发展。 (二)小学儿童的记忆发展记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小学一到三年级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的效果。小学低年级儿童中存在明显的记忆偶发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当要求儿童记住某
16、样东西时,他往往会同时记住和这样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 到了小学高年级(46年级)儿童有意记忆的发展逐步赶上了无意识记的发展,4年级学生的有意识记的成绩开始超过无意识记的成绩,记忆中的偶发现象也开始减少。 形象记忆和抽象记记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形象记忆占优势,他们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优于对言语材料的记忆效果。 小学高年级儿童对抽象言语材料记忆的增长率逐渐超过了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增长率,但他们对抽象言语材料的记忆仍然以具体事物为基础。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来学习。小学阶段,儿童的意义记忆有了明显的增加,他们学会了用多种记忆方法和策略来促进意义记忆。 如
17、,复述 、组织。(三)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思维的概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 小学生恰恰处在皮亚杰所讲的具体运算阶段,所以他们的思维呈现出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二、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小学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由对个别事物产生的情绪、情感逐渐转化为对社会、对集体和对同伴的情感;由事物的外部特征引起情绪、情感转化为由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情感体验。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三、小学儿童的社
18、会性发展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人性的一种表现。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他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他对社会的认识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等等都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表现。社会认知的发展和社会交往。(一)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1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自我意识的发展集中体现在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等方面。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在幼儿期已经产生,但进入小学以后,儿童的评价对象、评价
19、内容和评价范围都进一步扩大。 哈特(S.Harter,1987)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往往涉及到5个独立的领域: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性、身体外表、行为表现。 哈特(1982)的研究还表明,小学儿童对自我的评价与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相一致,这表明小学生已经能够较客观地评价自己。 我国学者王宪清(1982)认为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有以下特点:从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过渡到受内部道德认识的制约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得分一直很稳定;女生的得分随年级上升而下降,即年龄越大,自我评价越低。 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指自我意识中的情绪、情感方面,如自尊感、内疚感、羞愧感和自豪感等。在整个
20、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随着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越来越深刻。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萌发自尊感,表现为犯错误感到羞愧,怕别人讥笑、害怕当众被训斥等。学龄初期儿童普遍具备了比较稳定的自尊感。2小学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小学儿童对他人的认识从了解他人的外部具体特征向了解他人的一般的心理特征发展。 儿童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反映了儿童对成人儿童关系的认识特点。 儿童对友谊的认识反映了儿童对同伴关系认识的特点。赛尔曼儿童友谊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37岁)这时儿童还未形成友谊概念。他们认为同伴就是朋友,一起玩就是友谊。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儿童要求朋友听
21、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顺从自己的同伴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互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明显的功利性还不是患难与共的合作。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儿童逐渐懂得了忠诚、理解、共同兴趣是友谊的基础,他们互相倾诉秘密、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但这时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择友严密,建立的友谊能保持很长时间。 (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在小学阶段,儿童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断增长,他们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赖和服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发展 教育 心理学 教案 6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