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20页).docx
《初一七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2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七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20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一七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第 19 页家长会材料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又一次转折。因此,抓好初一,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飞跃”,为整个中学阶段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一、孩子踏入中学校门后的心理状态及中学生活的变化孩子一踏入中学校门,首先感到的是学习的节奏加快了,一天好几门课,几乎没有重复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小学迥然不同,上课时得支起耳朵听;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所有这些使他们感到新鲜好奇,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家长应根据孩子踏入中学校门后的这一心理状态,积极引导孩子去适应中学生活的变化。那么,中学与小
2、学相比,有哪些变化呢?第一,学习环境的变化。小学的老师一人包班,中学是书多、课多、教师多,管理与小学迥然不同。第二,学习方法的变化。小学科目内容浅,机械记忆多,形象思维多;中学科目多内容深,理解记忆多,抽象思维多。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一般比较被动,到中学则应主动学习,所以在学习方法上应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变化。第三,学习动机的变化。一般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单纯,如若你问他“你学习为了什么,”他会说“建设四化”、“振兴中华”、“为了社会主义”、“为了共产主义”云云。但中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开始考虑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升学、择业理想开始联系起来。第四,生理上的发展变化。少年期的
3、孩子在生理上有三大特点:一是身体长得快;二是能量代谢快、精力充沛、活动量大;三是萌动性大,好奇心强,易受外界影响。第五,心理方面的变化。初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化也很大,知觉的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日益提高;注意的发展也更具有意性、稳定性、选择性;记忆的目的性加强,兴趣广泛而我有选择,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情感表现丰富强烈,好冲动而不拘小节。第六,个性方面的变化。小学生在感情上较多依恋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权威是绝对的,到了中学,则开始树立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评价别人包括老师的能力大大发展,有要求独立办事,摆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为了使孩子尽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家长应指导孩子自学积极
4、地去适应这些变化。但有的孩子进了初中以后,学习越来越吃力,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1)有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很好,但进了中学后成绩明显下降。原因是这些孩子不了解中学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2)有的孩子在小学时没打好扎实的基础,中学课程一多应应付不过来,感到很吃力。(3)有的孩子上了中学后,认为可松一口气了,结果没抓紧时间,学习上欠“债”,一步掉队,步步落后,使学习的困难一天比天大。(4)由于中学的管理不象小学那样紧,有的孩子就对自己放松要求,不守纪律,不求上进,打架、骂人、抽烟、喝酒、赌博、考试作弊、乱交朋友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一开始就被列
5、入“后进生”的行列,一步被动,步步被动。二、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1、帮助建立中学生活的新秩序中学与小学生活的要求是很不一样的。第一,管理方法不同。初中教师不象小学那样,许多事都是教师把着手“扶”过来的,而是培养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教师遇事常与学生一起商量,征求学生的意见,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鉴于这种情况,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两件工作:一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动力,二是教育孩子为班集体多承担义务和责任。第二,学校环境不同。中学接触的同学,大都是陌生的,彼此不大了解。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老是和小学时的同学在一起,要尽快和同学打成一片,不论男同学女同学都要团结友爱,并教育孩子要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班
6、庥体,做集体的主人。第三,中学与小学相比,学生支配时间的自由度增加。不学生就近入学,妆中划块入学。这样,中学的学生上学时的路程比小学时远些,上学、放学在路上的时间增加了,因而接触校外的各种机会会更多、面更广,这对孩子的成绩既有利又不利。由此,家长除了要指导孩子支配好时间外,还应教育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不能贪玩,要按时到校,按时回家。第四,中学与小学在作息制度上也不尽相同。中学的学科门类增多,课时数增加,每节课上课的时间又比小学增加了5分钟。这些,都会引起孩子们的不适应,开始时易疲劳,注意力不能集中。鉴于这种情况,家长要十分关心孩子由于作息制度的改变而可能产生的上课分心的情况,要教育孩子注意劳逸
7、结合,注意课间休息,要保证睡眠时间,初一学生的睡眠时间需99.5个小时,以保持孩子充沛的精力。为使孩子到规定时间能很快入睡,要避免强烈的光线、嘈杂的声音和干扰,同时要避免入睡前长时间的看书、看电视和任何引起心理紧张的活动。第五,中学与小学相比,在行为规范训练上,要求比小学高,内容比小学广,规章制度比较多。家长应教育孩子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抓好基本文明行为的训练,如卫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礼貌用语等。2、要保护孩子进中学后要求进步的愿望孩子进入中学以后,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本,这一切使他们感到十分新奇、无比兴奋。在这种氛围下,易使他们怀有一种要求进步的强烈愿望。家
8、长对孩子这种愿望一是要热情加以肯定,特别是对原来比较淘气的孩子更应如此;二是要不断地向孩子提出新的要求,使孩子每走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当孩子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点,否则会失去信心;三是孩子在争取进步的过程中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这个时刻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原因,鼓励他坚决改正错误,改了就好,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避免孩子产生学习吃力的现象,迅速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除及时补缺,加强学习划性外,应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3先3后”、“4个到”、“6个字”,抓住“8个环节”。“3先3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
9、教别人。“4个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动脑盘多想;口到,读课文要动口,教师提问积极争取回答;眼到,多看,细看,认真看;手到,勤于动笔,多写多练。“6个字”即看、听、记、写、问、练”“8个环节”即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这一学习主体现了中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认真过程,反映了中学生学习规律,是较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的方法。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对习惯有过极好的比喻,他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
10、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和家长引导学生长期实践和应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而形成的稳定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都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它有好坏之分。目前初中孩子中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有以下三类:其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如学习时有各种下意识动作:无目的地东张西望,无目的地瞎翻书,不断地重复做一些动作,像咬手指、咬嘴唇等。学习时胡思乱想做白日梦,一边吃零食一边做作业或一边听广播、看电视,一边做作业等。其二,不良的内隐的学习习惯。如学习不认真,总是一知半解,求快而不求懂的阅读习惯;没有质疑的习惯;上课不举手发言,从不表达自己意见,没有使用工具书(字典、地图、参考书)的习惯;抄作业、草率敷衍、
11、因陋就简地做作业、不复习就做作业,测验和考试前只会背课本,而不会用其他方法理解和整理知识,平时常用错字别字代替写不出的字的习惯。其三,不良的外显的学习习惯。如学习用品乱丢乱放,经常寻找;生活没有规律,学习没有安排,经常熬夜,每天睡眠不足;吃过饭后立即做作业,学习时间分配不当;上学或放学路上常在街上闲逛,上课经常迟到;作业想到做才做或拖到没有办法才去做;上课随便讲话等。这些不良习惯,不仅在后进生身上存在,在很多好学生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在学校里有进表现不明显,但往往在家庭中较易发现,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与学校承担同样重的任务。为了使孩子有效的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家长要注重
12、孩子以下几方面学习习惯的养成。1、勤于读书的习惯孩子获得知识的来源主要有两下方面:实践和读书。一个知识丰富的人,除了见多识广以外,读书也必然很多。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的普及,我们的孩子只迷恋于电视,几乎放弃了阅读,不但阅读能力退化,而且知识面大大变窄,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初中生感到那么陌生,有的还是从电视的“戏说”中才知道。因此培养孩子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的习惯已是迫在眉睫。读书的方法很多,由于初中学习阅读时间有限,家长要指导孩子挤时间读、有选择的读、有效果的读。可以根据自我的需要和阅读习惯,多种方法并用,如博览与精读、系统研读与重点选读结合起来,做到读、思、用结合,努力做到每
13、读一本书,总会有一份收获。2、善于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孩子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观察力强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能很快抓住事物的本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家长首先从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可以先观事物之大体,后观事物之细节,通过与类似事物的比较,寻找出相同、相异点,归纳其规律。家长还要经常与孩子探讨所观察的事物的实质,使孩子通过观察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辨解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善于对事物进行观察的兴趣。除了会观察、会思考以外,还要让孩子学着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其归纳、表达能力。3、积极思维的习惯观察与思维是分不开的,人们在观察时,如果仅仅打开眼睛(感官)这个窗户,而不同时
14、打开心灵(思维)的窗户,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具有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乐于思索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成功的发现常常是和积极思索联系在一起的。英国细菌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之前,许多细菌学家已经看到了同类现象,但他们对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没有很好的思索,结果错失了科学发明的良机。而弗莱明却对这类现象进行了积极的思索,经过反复试验,最后证实了存在一种具有杀死细菌能力的物质,即“青霉素”。4、善于质疑的习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是在不断质疑、不断解惑的过程中接受知识的。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出问题,决不仅仅是他已没有问题了,很有可能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平时作业也只是简单的模仿,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
15、以然”,这是肤浅的学习。要培养孩子善于质疑,勇于提问的习惯,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不是难为情的事,任何一位师长都乐于学生向他讨教。其次要培养他们敢于问问题的勇气。从家长做起,对待孩子提的问题,尽可能耐心的解答,有些不能回答的问题,帮助孩子找渠道获得答案,并鼓励孩子的求知积极性。千万不能敷衍,更不能说诸如:“真笨,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之类的话。这样做会扼杀孩子的求知热情和提问题勇气的。5、珍惜时间的习惯惜时是成功的秘诀。有的孩子平时做作业磨磨蹭蹭,本来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作业,由于边玩边做,弄了三个小时也没做完,不但形成动作慢的坏习惯,而且还会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品质。还有的孩子不
16、珍惜“求学的黄金时间”,糊里糊涂过日子,既不好好学习,也没有一技之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家长对孩子珍惜时间习惯的培养,首先在学习上要求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一件事、抓紧做”。同时可以采用“奖励时间”的办法来激励孩子。具体做法是: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该做的事,如能省时且高质量的完成,则就省下来的时间做为奖品交给孩子,由孩子自己支配,做自己喜欢的事。另外鼓励孩子抓紧时间多读书,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要浪费岁月,虚度年华。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其一,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安静的书房、舒适的桌椅、合适的灯光等物质条件及和谐的家庭氛围、浓厚的
17、家庭学习风气和合理的生活安排等等。其二,注意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父母的习惯对孩子影响很大,孩子的不少习惯是潜移默化地直接从父母那里“移植”或学过来的。如果父母热爱学习,把读书学习作为业余生活的最大爱好,把谈论学习作为家庭的重要话题,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会自觉地模仿父母认真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熏陶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方法。其三,一定要抓早、抓了。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习惯往往是先入为主的。人的许多习惯都是在成长过程中靠父母帮助形成的,且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形成任务。一般说来,有很多的学习习惯是在小学阶段逐步形成的,但由于青少年的可塑性特征,一些习惯还是可以调整或改变的,所
18、以要抓住初中这一阶段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所谓抓了,就是一定要抓出成效,抓出结果。习惯是一种经过重复实践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也就是说一种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过程。孩子往往有惰性,所以要靠父母不断地对好行为强化,对坏行为纠正来逐步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家长能持之以恒,抓住不放,就一定能抓出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个人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4、正确对待孩子进中学后的第一次考试成绩孩子进中学后很想在第一次考试时考出好成绩,以取得父母的欢心。正考试时往往心情比较紧张,而这样又很容易产生怯场,影响临场的正常发挥。因此,考试家长千万不要
19、给孩子施加压力,以免造成精神上的负担。家长要正确对待分数,如果孩子第一次没有考好,那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原因,是原有基础差?还是对中学的学习不适应?如果是后者,那应帮助孩子改进学习方法。为了使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考试,消除考前的是紧张心理、自卑心理和消极心理。在方法上可作出具体的指导,如考试前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重点;考试中要有信心并保持清醒头脑,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目上,可先放一放,待情绪稍稍稳定一下再做。如何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初中生活一、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1、 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2、 教孩子学习课堂之外的各种知识;3、 教孩子学智慧,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年级 家长会 班主任 发言稿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