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语文版1(6页).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语文版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语文版1(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语文版1-第 6 页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3、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感受其精妙之处。4、结合作者的经历,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3、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感受其精妙之处。4、结合作者的经历,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
2、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1、“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二、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3、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感受其精妙之处。4、结合作者的经历,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三、自学指导1、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提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3、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四、师生互动交流一默读课文: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五、师生互动交流二1、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指出每一部分的主要表达方式。(一、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叙事)二、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清。(写景)三、惋惜无人赏月。(抒情)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欣然起行(欣喜之情)念无为乐(有点遗憾)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寻(有急切访友之情)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4、如吾两人者耳。(惋惜)3、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4、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写景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这个世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无尘俗的胸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语文版16页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23 记承天寺 夜游 教学 设计 语文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