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专题复习(13页).doc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专题复习(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专题复习(13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专题复习-第 11 页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专题复习一、转理念“事情正在起变化”:立德树人+学科素养+核心价值1、关注国家大势: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关键时期召开。考试中心将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2、关注方针政策:(1)2014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 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
2、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并被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2)2017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新版课程标准实施指导意见,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3、关注顶层设计:(1)舆论导向姜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2015-07围绕高考核心功能,全面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17-10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2018-03于涵(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高考改革与核心素养2017-11徐奉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恢复高考40年历史学科考试命题评述(2)国务院关于深化考
3、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个三位一体的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 的问题;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 “怎么考”的问题。(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考试大纲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明确
4、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指出:高考历史科要求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18年考纲相比新增的部分)二、定方向“高考是指挥棒”: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贯彻落实考试内容改革要求,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注重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及开放性。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宜,有利于高校选拔新
5、生和助推素质教育发展。1.聚焦立德树人,发挥历史学科育人导向作用。(1)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2)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引导考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为高校选拔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4)引导中学落实党和国家对历史教育的要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落实依纲考试,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1)强调必备知识,避免“偏、难、怪、深”;(2)找准关键能力,支撑学生终身发展;(3)注重学科素养培养,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3.优化考试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基本要求。(1)夯实学习基础,考查学科主干内容;(2)古今贯通,中
6、外结合,考查知识的整合、迁移能力;(3)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关照,以史为鉴;(4)创设新情境,提高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水平;综上可见,考试中心的评价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他进一步强调了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备考的核心:(一)必备知识的考查:(以全国一卷为例)题号2016年(1卷)2017年(1卷)2018年(1卷)24汉代儒学(根植于历史传统)西周分封制与文化认同墨子与中国古代科技25汉代田庄经济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发展演变(延续唐统治)26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行为唐朝-史学理论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27明朝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中国文化与明朝
7、朝贡贸易28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近代外交29洋务运动与近代化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思想)30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陕甘宁边区中共的抗日政策建国前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政策的延续性)31新中国60年代经济与外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历程新中国1953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32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基础古代雅典的人文思想雅典人文精神33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工业革命与英国社会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斗争34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演变 苏联的经济政策工业革命发生于英国(史
8、学研究)35 冷战,两极格局,马歇尔计划二战后世界格局与经济秩序的演变第三世界国家壮大与联合国的发展(二)考试大纲规定的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2、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3、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实2、正确解释历史事物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论证和探讨问题1、发现历史问题。2、论证历史问题。3、独立提出观点。(三)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更是无孔不入,以2017年高考全国卷一为例:2017年高考全国卷(1)
9、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查情况题号考点专题通史分期设问关键词核心素养24古代政治必修一中国古代史说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5古代政治必修一中国古代史据此可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6古代政治必修一中国古代史认定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7古代经济必修二中国古代史反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8洋务运动必修二中国近代史举措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9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必修三中国近代史因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0抗日战争必修一中国近代史贯彻时空观念、家国情怀31改革开放必修二中国现代史主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2雅典必修一世界古代史反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3英国工业革命必修二世界近代史可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4苏联经济必
10、修二世界现代史表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5世界经济必修二世界现代史看出时空观念、历史解释41民族主义必修一世近、中近说明作用、概括异同、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42中西对比必修一、二三世近、中古自拟标题,阐述论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4580年代工资改革选修一中国现代史概括特点、说明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46开罗会议选修三世界现代史说明意义、简析构想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7评价季札选修四中国古代史说明原因、简析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四)核心价值的体现 (以2018全国卷为例)题号内容价值取向一卷24墨子中科技的记载劳动人民的智慧,民族自豪感历史唯物主义,彰显劳动
11、人民在历史进程作用41中国古代乡约制度传统基层建设,重视道德教化,智慧经验,塑造良好民风二卷24史记中记载的网开三面的典故儒家仁爱思想,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27明清昆曲的流行重视和保护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41大豆的栽培和传播中国文明对世界的贡献,民族自豪感47三娘子对蒙汉友好做出的贡献民族团结、交流、和平友好相处,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三卷26古代医药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独特的科技成就,民族自豪感27明代雕印个人著作成风崇尚文化的浓厚氛围47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总之,高考试题“素养立意”渐成常态。试题基本上是以时空观念定位、唯物史观指导,着力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
12、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试题都有明确的时间提示,或为直接的数字提醒、或为历史概念呈现、或以历史事件告知,将试题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之下,考查其时代特征。三、巧实干“穿旧鞋走新路”:旧教材+新高考+新理念+新课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理念已经转化,新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许多省份新高考方案已经开始实施,但是,教与学的载体在当前仍然是旧教材。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三历史学科复习和备考却必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 通晓学科素养,把握备考主线1. 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备品格:政治思想品格、道德品格、史学品格(求真精神、贯通意识、批判思维)关键能力: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
13、解释历史的能力。(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认识并说明历史事物的能力;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分析的能力;收集、辨析并能运用史料的能力;解释历史的能力,包括能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科学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的能力;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2.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四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一)唯物史观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
14、实问题的指导思想。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
15、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高考考查立足点: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不具有重复性,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具体的和唯一的,不以现在的标准苛求古人。2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基本观点灵活运用,阐释历史进程。(1)要注意以下几种基本的唯物史观,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
16、政治、经济反映的问题。(2)政治、经济状况与文化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如儒学思想因不符合当时诸侯国争霸战争,富国强兵的需要在春秋战国时期未占据统治地位;而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就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考题示例1.(2018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解析】墨子中关于“圆”“直线
17、”“正方形”“倍”“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的记载或论述都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对日常生产、生活方面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思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体现的是墨家自身的特色思想和成就,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碎片化科学成就,不足以说明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且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其科技成就主要是对劳动人民日常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而战国时期的贵族阶层更多关心的是“政治领域的变迁”或“国之大事”,故D项错误。答案为C2.(20
18、17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明朝“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反映的应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削弱而不是加强,故A项错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皿数量随之大大增加,以致于“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也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形成冲击,故B项正确;“连
19、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使用玉制器皿并非局限于市民,且材料并没有涉及伦理观念,故C项错误;“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说明当时使用玉制器皿的现象非常普遍,并非仅限于低级官员,故D项错误。答案:B3.(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根据材料中“井主所雇工
20、匠”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些竹简井属于民营手工业,数量成百上千,因此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是否提高,B错误。雇佣劳动是否已经普及无法决断,C错误。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的结论无法判断,D错误。答案为A。(二) 时空观念课标要求: (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4)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课标解读:课标提出了五点要求。前两点是认识层面要求,
21、要求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后三点是运用层面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做什么?时空观念,包括两个基本观念。一是时序观念。 二是空间观念 。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既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高考考查立足点(1)以时空为基础,感知历史事实。历史时间常以世纪、年代、历史阶段术语、历史时期、朝代等形式表达。时空观念强调将所有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探讨。高考考查特定史事与特定的时空和联系,考查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形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描述。(2)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历史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过往经历,历史的连续性首先表现为时序性。清晰的时间概念方能让考生准确的时间定位,并联系时代背景进
22、行分析,最终得出历史结论。高考对时空观念的考查侧重于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3).以时空相结合,认识历史规律。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将历史信息进行整合,并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认知历史规律。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1)了解世纪、年代、前期、中叶、后期等关于时间表达方式;(2)认识历史地图,掌握古今地名位置及区别;(3)依时间顺序编制史事发展进程的图表(如大事年表);(4)划分历史阶段,总结阶段特征;(5)梳理中外共时性大事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学科 核心 素养 专题 复习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