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计划(5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计划(5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计划(55页).doc(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计划-第 54 页县实验学校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期教学目标总体目标:本学期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册书中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力争使80%的学生进入优秀之列,100%的学生及格。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懂得如何科学观测和描述天气变化。2、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蒸发及雨的形成,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3、让学生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从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4、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变化过程5、引导学生进
2、一步了解农业与技术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物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2、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例如:化冰实验,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等。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分析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生活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受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操。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三个班的科学课,他们大多数年龄在10-11岁之间,他们身
3、心健康,活泼可爱,接受知识的能力强,。由于科学接近生活,大多数同学对科学很感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抓住学生新奇、爱动的特点,创设多种观察实验的情景,多给学生实验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在实验中发展智力和提高观察思维能力。班内的优秀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能及时完成,能大胆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些同学学习方法得当,模仿能力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表演能力强,成绩突出。中等生,这些同学好动,欠细心,但能认真刻苦学习,成绩良好。潜能生:有部分同学大脑比较灵活,但缺乏吃苦精神,他们有好玩的思想,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较差
4、。针对以上情况,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因材施教,搞好优生优培和困难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大面提高教学成绩和教育教学质量。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25课,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天气”单元是本册书的起始单元。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天气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受和描述天气变化,设计制作观测天气的仪器,实地观测天气,获得观测天气的有关数据,并模拟天气预报发布天气信息,收集资料、分析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生活对天气变化的影响等活动,引导学生懂得如何科学观测和描述天气变化,亲历和模拟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人
5、类观测天气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影响。第二单元,在了解天气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蒸发及雨的形成,从而使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本单元从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引入,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不同状态物体的基本性质。通过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帮助学生认识温度的改变可能促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第三单元,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从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学生通过亲历种植和饲养活动,发现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同时学会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会
6、用多种方式做观察记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第四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天气变化、物态变化和生物变化之后,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变化过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奠定基础。在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中,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不仅仅是形态的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不可逆变化既可以对人们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又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第五单元,农业与技术是本册书的结束单元,也是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结合的综合单元。在学习了天气、物质的状态、生物的生长和有趣的变化等单元以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农业与
7、技术的关系。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农业与生活入手,围绕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这一主题,帮助学生通过生活调查、资料分析,认识农业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六单元展示会:是全册书的总结,围绕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设计了一个较完整的设计、布置、展示活动。目的是通过整理本学期对“变化的世界”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总结、归纳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从小养成良好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学会自己确定标准,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建立自己的概念系统。并通过展示与同学交流,达到分享学习成果的目的,从而充分体会成功学习的乐趣。展示会活动,也是对学生本学期学习效果的一次较综合性的评价。教师应分别从活
8、动组织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概念系统掌握三个方面,对各小组给予综合评价。四、教学研究内容(一)、重点: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蒸发及雨的形成,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3、如何科学观测和描述天气变化4、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变化过程。5、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从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6、掌握水的蒸发、沸腾、凝结和水的三态变化。(二)、难点:1、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例如:说明自然界中雨是怎样形成的,物体的生长与变化,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三)、
9、教研教改专题: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五、教学措施: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2、加强观察、实验、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3、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用。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5、实施实验操作。例如:说明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声音的产生,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6、注意通过实验发展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能力。7、让学生多动手,亲自实验广泛合作讨论。让学生多联系实际,并且将实验应用到实际中2016年2月23日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总学时:1节学习内容:1变化的世
10、界共1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 燕娅君 学习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学习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2,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课前准备:展台 白板 PPT 学习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性 修 改(一)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
11、化的世界。(二)学习新课: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活动前注意要求: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描述变化的过程。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6)讨论、汇报。(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1)师:你还记得在科学课上我们使用
12、过的记录表吗?(图片展示)(2)师:在观察家里种植的花的生长时,你是怎样记录的?小组讨论后汇报。(3)讲述: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变化时段包括: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变化现象、变化的数量。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日记的方法、表格统计的方法、统计图表记录的方法、图画、照片、录象等形象记录的方法。要根据所观察的不同变化,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种表格,对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记录。(5)学生设计,教师进行评价。板书设计:1变化的世界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教学后记:年月日 星期 总学时:2-3节学习
13、内容:2、多样的天气共 3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 燕娅君 学习目标:1,能用文学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4,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难点: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课前准备:展台 白板 PPT 学习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性 修 改引入1(创设情景):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生自
14、由谈感受探究活动一观看课件:“天气变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二活动:“描述天气”1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2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三活动:“我最喜欢的天气”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2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4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第二课时拓展一课余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并把它记录下来。1交流我们收集到的天气谚语探究活动一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1谈话:古代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的?2谈话: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二活动:“天气谚语”1用图文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谚语。(填写书上图表)拓
15、展2说说利用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的优点和不足板书设计:2多样的天气文学词语:细雨纷飞、春暖花开、白雪皑皑、秋高气爽我喜欢的天气:天气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 教学后记:年月日 星期 总学时:4节学习内容:2、多样的天气共 3 课时 第 三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 燕娅君 学习目标:1,能用文学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4,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
16、影响。难点: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课前准备:展台 白板 PPT 学习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性 修 改引入一(创设情景)教师扮演预报员先给大家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探究活动一谈话:“现代人是怎样知道天气的?”1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师板书)2。小组交流,记录。(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多)二交流:“播报天气消息”三活动:“设计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1自主设计。2。分组交流。3。认识标准的图形符号。拓展一认识天气自学“科学在线”。2介绍自学成果。板书设计:2多样的天气 古代 :谚语 现代 :天气预报(科学、便利、准确)教学后记:年月日 星期 总学时:5-6节学习内容:3 观
17、测天气共 2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 燕娅君 学习目标: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2,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3,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4,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学习重点、难点:1,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2,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课前准备:观察记录表、硬纸片、胶水、胶带、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大饮料瓶、风向仪、风力计、温度计、雨量器。学习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性 修 改(一
18、)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当一个小小气象员吧!(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制定观测计划。(1)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学生汇报。(2)师: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3)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4)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制作简易观测仪。(1)师:要观测天气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简易的观测仪器,生活中观测天气就是观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气压、阴晴等,我们来制作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仪。
19、制作方法看书上9页的图。(2)学生制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提示。(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4)师:你们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们到室外检验一下就行了。(5)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向和8个方向。3、建立小小气象站。(1)师:我们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分一下组。(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3)讨论: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板书设计:3 观测天气制作简易观测仪建立小小气象站教学后记年月日 星期 总学时:7节学习内容:4、发布天气消息共 1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型:新授 主
20、编: 燕娅君 学习目标: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4,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学习重点、难点:1,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2,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课前准备:展台 白板 PPT 学习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性 修 改(一)导入新课:师:经过两周的观察和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今天我们就以发布会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好吗?(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天气消息发布会。(1)师:你们知道成果发布交流会对科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冀教版 小学 四年级 下册 科学 教案 计划 5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