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日出》高效课堂教案【北师大】(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日出》高效课堂教案【北师大】(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日出高效课堂教案【北师大】-第 5 页日出教案刘白羽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把握、学习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写作手法。3、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和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从中学习层层烘托、步歩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 教学难点:学习日出的象征意义。预习环节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1、简单介绍作者,导入新课。2、自读课文,标出自己认为难读难懂的字词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义,小组内部交流、互助。本课生字词较多,重点字词如下:精辟(p) 炽热(ch) 晨曦(x) 窒
2、息(zh) 天穹(qing) 衣襟(jn) 俯瞰(kn) 无羁(j) 矗立(ch) 迸射(bng) 酣睡(hn) 黛色(di) 3、再读课文,标出带有表现事物色彩的句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总结文中用到的修辞手法,理解各种修辞在文章里的作用。认识这些修辞手法并不困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理解,交流认识,完善自己的阐述内容。4、在自我理解、交流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尽可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目标和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又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在这个环节,要安排小组内部加强对朗读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帮助和鼓励,在小
3、组之间展开竞赛,尽快让学生熟读成诵。5、布置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文学常识,开拓视野。展示环节教学过程1、检查对本文重点字词和重要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字词:炽( )热 晨x( ) zh( )息 俯kn( ) 无j( ) 酣( )睡造句:用上四个表现事物色彩的词语写一段话,描写秋天的景色。古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作家:徐霞客 海涅 屠格涅夫2、朗读文中描写日出景观的重点句子,赏析这些句子的作用和特点,小组总结内容进行班内交流,比较学习。海涅: 俯视 冬季 那绯红的 只有山尖分明出 云雾缭绕 屠格涅夫 平视 秋季 那种暗紫色 露了露面 柔和明丽 刘白
4、羽 平视 冬季 日出前:上空游动暗红色长带 日出时:红带在闪着金光。 日出后:晶光耀眼,照明了 雄伟瑰丽 3、小组检查背诵情况,选送一人在班内进行小型朗诵比赛。4、布置学生观察日出,独立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散文。反馈环节教学过程1、小组讨论、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在作者眼中,是日落美还是日出美?作者是喜欢看日落,还是喜欢看日出?为什么?海涅、屠格涅夫描写的日出和本文描写的日出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引用他们的文章段落?作者在写自己看到日出前,写了两次未能如愿的看日出,有什么作用?作者主要从哪两个角度(色彩、动态)描写日出?标出相关词语。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指出具体句子。2、思考:“日出”
5、在本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你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3、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描写日出、日落的著名诗句,体会两种景观在诗文中的不同表达作用。4、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泰山日出徐志摩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整体感知课文。 2、精研课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词采的华灿以及作者诗化灵动的文辞。 3、 理解、体验作者于字里行间浸透的一种给人以新的、生机的神秘的美的享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文章的精彩词句,比较刘白羽的泰山日出。 2、难点:文章所浸透的诗化的灵动的美。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 日出的景观是壮美的,
6、许多人会赞美它,描绘它,形容它,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该怎样下笔,心头一片茫然。徐志摩的这篇散文只选取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却在它的妙笔生花下,整个日出景象被描绘得绚烂多彩,变幻无穷,使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2、课前预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饱饫(y) 无餍(yn ) 醒豁(hu) 厚毳(cu) 雾霭(i) 溟濛(mng) 飒飒(s) 祈祷(qdo) 层累(li) 蜿蜒(wnyn) 驰骋(chchng) 涛澜(ln)四隅(y) 浮礁(jio) 海句力士(gu) 无垠(yn)横亘(gn) 消翳(y) 4、作者简介: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
7、文家。 5、 释题: 本文选自巴黎的鳞爪。 作为东方文学的泰斗,泰戈尔不仅有“天竺圣人”之誉,还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世界性诗人。在他一九二四年来华访问前夕,“泰戈尔热”已来势汹涌。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个卓越的比喻。这是何等倾心的盼望、何等热烈的迎候,何等辉煌的莅临!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象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 6、 再次品读课文,学生齐读。 7、 互动学习: 互动1:同样是描写日出,试比较刘白羽与徐志摩所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句子,指出两人所描写的最生动之处。 明确:刘白羽:见课本第4页。 好处1:太阳本
8、来是有固定形状的,刘却以液态(沸腾)来形容,显得特别新颖,刘白羽式的创造。 好处2:刘白羽选择了一系列富于动感和力度的动词来表现日出的强大力量(矗起、闪、抛溅、上冲、迸射、冲破、飞跃等)动感力度较强的词表现日出一刹那的巨大气势和力量,极其雄壮、瑰丽、真的是气象万千。 好处3:“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这里夹杂了作者独特的感受,晨光与黑夜的交替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的交替,这里作者联想到的是新中国的瑰丽景象,同时双关。 徐志摩:见课本第10页。 好处:传神地刻画了对日出的企盼、渴望,对初升之时跳动状的精微感受,似乎感受到作者在呼唤,在催促,在目不转睛地注视,在协助太阳完成
9、这一伟大的诞生。 说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精采描写,比较三者之间的精妙所在。 屠格涅夫:见课本第2页。 好处:此比喻句把对耀眼亮色(光线)的敏锐,精致的感受描写了出来(色彩描绘的很精致);另外在情绪上将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自然巧妙契合,光柱的跳跃,旭日初升的清丽,清晨的宁静化作了“肃穆的欢悦”。传神,精致。 互动2:认真品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本文并没有完全写日出的景象,它其实是表现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哪些描写表现了这种渴望? 明确:见课本第9第10页 在文中光明是双关语,既指日出的光明,也指社会的光明。光明(即东方)在文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字里行间洋溢的热烈情
10、感,使人感到这一不仅仅是自然意义的光明。作者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并不消极颓废,而是积极地呼唤迎接光明的到来。文章中如“光明”“复活”“海句力士”等等都是在表现“五四”精神。作者夸张的欢乐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文章中的悲喜交互,也表明光明来之不易,它经历了漫长黑夜的沉睡(痛苦、屈辱的等待)冲破了重重的障碍,也得以觉醒,这艰难的获得让作者悲喜交互。 互动3:本文作者除了对日出进行了精彩的描写,还着重写了日出前的云海,结合“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说说几位作家对云海描写的精妙之处。 明确:见课本第8、9、11页 海涅:比作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露出的干的土壤。 姚鼐:比作数十立的樗蒲。
11、徐志摩:日出前:绵羊(温顺、恬静) 日出后:兽形波澜(灵动、活泼、生机无限) 互动4: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除了以情动人外,文章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言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细品味文中节奏感强,意蕴丰富的句子。 明确:见课后题“词语品味积累”。 文章语言:1)新颖的搭配(生动、传神) 2)根据字义临时造词(新鲜、典雅) 互动5:比较刘白羽和徐志摩写法的异同. 明确:刘白羽:把景象写透了,才激动起来,慢慢诱导读者激动,避免读者跟不上趟而无动于衷(层层烘托、步步蓄势,在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奇景) 徐志摩:很善于调动读者情绪和作者同步发展,循序渐进。徐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情绪来得很快,很突然,引起读者的惊异,以戏剧性的悬念,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刚开始漫不经心,懒洋洋,笔锋一转“果然”读者的情绪还没跟上“我不由得打声狂叫”引起读者的惊异的作者激动的景色,倒不一定一下子很惊人,很令人震撼,写景抒情文章常用的手法,以作者的情感为主导。 刘白羽:1)描写角度新 2)立意深远 3)表现手法巧妙 徐志摩:词藻华丽、立意新奇、色调绚烂、富有音乐性。 9、小结全文: 文章通过诗话的语言,神奇的想象,将个人的内心灵思和对风景的体验幻作祝祷的巨人,热情的赞颂了他对东方文明的热爱之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