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将有效作文教学进行到底(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论文:将有效作文教学进行到底(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论文:将有效作文教学进行到底-第 - 5 - 页初中语文论文将有效作文教学进行到底【摘 要】 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整个教学过程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常局限于作文技巧的剖析与讲解,很少涉及对作文本质意义的探讨,且作文教学的序列性模糊,只侧重于作文技法的逐级加深与加难,很少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作文的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上述的种种情况,本文提出有效作文教学应以人文关怀为主导,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认为“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并进一步指出:有效作文教学当以思维的“序列性”训练为主线,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词】 有效作文 人文关怀
2、生活体悟 思维训练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遵循着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从这个训练过程看,学生作文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理论指导,作文时受教师的框框所限制,作文后又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改评。整个过程,教师没有充分注意到学生是作文的主体,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常常束缚了主体的个性创造,于是,在作文教学上自然就出现了“假”、“空”、“抄”、“俗”等现象:“假”,说假话,写假事,虚情假意;“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大段一大段地甚至整篇整篇抄别人的作文;“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少个性,落入俗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性策略,尽快走出“费时低效”的怪圈,
3、走上一条“绿色作文”之路,就很值得我们花一番功夫去研究和思考。第一,有效作文教学要真正做到“目中有人”。从写作论角度来说,作文是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其主体驾驭作文的全过程从材料选择,到谋篇布局,从立意成篇,到修改润色,无一不凸显作文主体的机智与创造这也正是作文的“本真”所在;就作文教学而言,所谓的“目中有人”是指在作文中极力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把这种“人文精神”给丢失了,老师学生眼中只有“分”而没有“人”,教师只把学生看成应试的工具,几乎忽视了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更不用说有意识地
4、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了。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写作的规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自觉作文的心理需求,张扬学生作文的个性,才能造就形质兼美的美文。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目中有人”呢?本人认为,应以人文关怀为主导,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边的生活。“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中学生,他们的目光应该经常投注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情上,了解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热点,关乎“人”的思考,
5、潜移默化地增加人文精神的含量。在这种关注中,学生会渐渐地认识到:在我们周边,还有一个异常广阔的世界,那里风起云涌,时刻上演着或喜或悲的“乐曲”。学生在接受这样的认知后,作文选材时,就会把触角有意识地投向这个多元化的“大海”,摒弃那些老生常谈的琐事。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本人经常引入一些大众话题,如“食品营养与安全”、“大学生待业就业”、“道德信仰危机”等,激发学生进行人文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这些思考融入到自己的作文选材中,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假”“空”类作文的诞生。其次,要引导学生审视自我。文如其人,学作文与学做人应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引导学生审视自我,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如何增强自我
6、意识,让他们不断地总结成长中的得与失,调整价值取向,弘扬浩然正气,让美好的情感占据他们的心灵。作为语文老师,本人经常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人生问题:如“我”是谁?为谁活?活得有意义吗?如此反复,学生作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就有明显提升,那些“俗”文也就不复存焉。再则,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吸纳人文精华。阅读名著时文等优秀作品,能让学生在熏陶中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教化,自我的品位和内涵会不断地提升。所以,聪明的教师总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积累。不过,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还往往存在着把学生当成应试工具而对其进行填鸭式灌输的情况。比如以前,为了让自己的学生在考场作文中有米下炊,本人也十分强调阅读和积累,但阅读的
7、常常不是经典名著、优秀作品,而是死记那些按照“名言警句”、“课内课外”、“观点聚焦”、“美文示范”等主题整理起来的文字资料。现在想来,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与“人文关怀”背道而驰,说白了就是“目中无人”。笔者发现,这种作文教学,教师苦不堪言,学生却不讨好,效果自然可想而知。究其原因,就是本人还未真正明白“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第二,有效作文教学要摆正“写什么”与“怎么写”。至于“写什么”与“怎么写”孰轻孰重,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在语文界争论着。张志公先生在他的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也发表了看法:“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指导写什么这方面花的力气比较多,而在指导怎么写这方
8、面花的力气太少。”也许是受张老话语的影响,也许是应试作文功利的驱使,如今的作文教学几乎全力投入了“怎么写”的“技术”指导中。一些出版商也来凑热闹,大肆兜售所谓的“作文技巧”“作文秘笈”之类的书籍、杂志等,其中的文章更是“直击要害”,诸如怎样拟题,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安排结构,怎样打造“亮点”,怎样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等等。于是乎,一些学生抛开对作文“本真”的追求,抛开对自己周边生活的关注与体悟,抛开对自我意识的审视,抛开对优秀作品的阅读,而去潜心研究作文的种种“招式”,挖空心思在作文形式上“翻新”,以致把作文搞成了“文字游戏”。其实,写文章就是反映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就是表达自己的
9、态度和情感。因而,“写什么”即作文的内容是第一位的,至于“怎么写”即用怎样的形式来写,应该是第二位的。内容决定形式,这是亘古以来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关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早在作文论里就指出:“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这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动手去作的。”叶老的话真是一语中的,十分突出地强调了“写什么”的重要性,为我们今天实施有效作文教学,明确了目标,指定了方向。当然,有效作文教学重在教“写什么”不是指在选材范围上画框定调,而是唤起学生对作文本质意义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体悟生活的情感与主动性,指点学生到生活(也包括媒
10、体)的广阔原野中去汲取精神营养,走“绿色作文”之路。 有一次,本人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不管笔者怎样讲析“悲悯”的含义,怎样提示写作的思路,但学生仍然无从下手。没有办法,只好换了一个话题。过后,本人反思了很久,觉得学生写不出的原因不是不懂“怎么写”,而是不知“写什么”。于是,笔者在网上找了一段叫苦难让世界充满爱的视频给学生看。视频由三十多张感人肺腑的图片构成,音乐为让世界充满爱。图片和音乐都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观看过程中,不少学生流了泪。笔者趁热打铁,提示学生:“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是不是也看到过类似的苦人儿呢?今天我们再来写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相信大家这回有东西可写了。
11、”看到同学们欣然接受的样子,本人才发现,不是学生不会“悲悯”,而是他们一时没有找到“悲悯”的触发点,一旦找到,不“悲悯”也难了。实践证明,“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写什么”与“怎么写”问题摆正了,有效作文教学实施起来也就容易了。第三,有效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序列性”训练。在强调教“写什么”的同时,并不是就不要“怎么写”,关键是怎样教“怎么写”。本人认为应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序列性”训练。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由此可见,要想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地
12、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可以这么说,思维在作文中处于核心地位,并起着主要作用。不过,目前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或者朦胧意识到了,也只是笼统地提出要进行思维训练,却不知如何进行有效而有序的训练。这种无序、随意的思维训练状况直接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也无形中弱化了作文教学的地位。可想而知,重视学生思维的“序列性”训练,绝对是实施有效作文教学的前提。那么,有效作文教学的思维“序列性”训练究竟怎样进行呢?这本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目前语文教师普遍的认识是“在螺旋式的作文技法训练中,力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往,本人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在七年级侧重训
13、练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到了八年级就要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学会有意识地抒情、议论、说明,学会谋篇布局,至于九年级,当然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并学会审题立意,依据立意快速确定写作内容,学会运用线索烘托渲染提升文章立意等。这种严格的“序列性”操作,初看似乎很合理,也很实用,可真正操作起来,就很像工厂里工人加工零部件,学生成了教学这个大工场的“原材料”,他们写的规范作文,就是我苦心孤诣生产出来的“成品”。殊不知这些曾被我交口称赞的所谓“优秀作文”,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只只漂亮的绣花枕、一朵朵美丽的人造花而已。这种只重“怎么写”不管“写什么”的作文教学模式,就是缺少对学生人文关怀的表现
14、,就是典型的“目中无人”。由此看来,这不是真正的有效作文教学所指的思维“序列性”训练,有效作文教学的思维“序列性”训练应体现在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逐级训练,逐步提高上。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思维的形象性训练。这是思维训练的初级阶段。所谓思维的形象性,即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而想象是构成形象思维的重要因素,并在整个形象思维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点应放在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可通过阅读和再造复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本人在讲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过程中,通过语调表情、手势动作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唤起和调动了学生头脑中有
15、关乡村生活的种种表象积累,剪辑完形而成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图景;也可通过看图作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有一年台州市中考卷曾用过一组名为月亮走我也走的漫画:一位中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时,头顶上有月亮伴着;放学了,也有月亮伴着。画面虽然简单,但通过本人有意识地启发诱导,打开了学生那种亲身体验过的强烈的学习感受和接触过的形象储备,一篇篇构思巧妙、想象独特的好文章就出来了。2思维的条理性训练。这是思维训练的中级阶段。平时在学生的作文中,笔者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文章:有的文思混乱,条理不清,有文而无章;有的思维阻塞,思路狭窄;有的列出题纲到写文时却用不上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开拓思路;不会有条理地去展开思维
16、活动,长此以往,就会对作文失去兴趣,产生畏惧感。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条理性训练。首先,本人重视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条理性训练。一篇优秀的作品,无论语言运用、表现手法,还是结构安排,都应称得上典范。对于学生来说,最直接的范文就是教材。因此,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可通过范文引路,以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等手段进行训练。如学了余光中的乡愁诗后,先让学生试着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的时间顺序,仿写成母爱一诗;又叫学生改写乡愁诗为叙事性散文。因为指导有序,方法得当,不仅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而且也加强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训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本人还通过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
17、结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条理性训练。以叙事性散文写作为例,笔者先让学生明白这类散文的基本结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按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顺序来安排段落层次,第二种是按事件性质来安排段落层次,第三种是按空间方位的变换、地点的转移来安排段落层次。另外,在写这类散文之前,本人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出题眼,列出提纲,确定中心,选好材料。笔者发现,如果学生已完成了上述这两项,文章的大体脉络就已经出来,行文也就顺手多了。3思维的创造性训练。这是思维训练的高级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既包含在阅读教学中,也包含
18、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创造性训练。思维的创造性具有三个特点:就其熟练程度和广度而言,具有流畅性;就其灵活程度和跨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优化程度而言,具有独特性。在作文教学中,本人常常通过“一题多写”“一事多写”等形式,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也可通过寻找“联系点”的办法,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如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本人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引导他们就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联想:由文中的齐威王联系到唐太宗(相似)、周厉王(相反),由邹忌联想到历代向各王进谏的众多臣子(相关)等。如此不断展开联想,让学生经常思考着“相似、相反、相关”的问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品质就会得到
19、了长足的发展。另外,还可通过“反弹琵琶”等手法,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如针对一些同学不守纪律部分同学试着模仿的不良现象,本人设计了违纪与违心守纪为了谁错误可以攀比吗等一组题目,让学生运用“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去反思,去求真,去论证,在对立思想的交锋中,训练了思维的独特性,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事实证明,这种循序渐进、逐级提升的思维“序列性”训练,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又会反作用于他们的作文思维,促使他们思维更为活跃,从而形成由“爱写作文”到“写好作文”的良性循环,为将有效作文教学进行到底,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2叶圣陶教育文集 叶圣陶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8月3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 柯孔标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8月4作文教学的趣味与境界 黄瑞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5中学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 王寿山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8月6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78月B) 语文报社 2008年8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