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三单元导学案(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第三单元导学案(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学第三单元导学案-第 - 32 - 页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1)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编辑:李春森 陈永新学习目标:1、 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重点:1、能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并通过实验加深印象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 湿衣服为什么可以晾干?为什么能够闻到远处的花香?2、科学家经研究,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3、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2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 。二、学习研讨1、为什么一点品红能染红整杯水?为什么白糖在水里消失不见?(通过一把沙子来对照思维)2、通过课本结合上一个问题可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 ,我们看得见么?真的存在?3、我们来看: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有多少?怎样才能把他们数完?需十亿人口、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地数3万多年才能数清。由此得出结论:_。3、 活动与探究(酚酞与浓氨水的实验)注意:酚酞遇氨气分子会变红烧杯A烧杯B现象解释讨论:1、为什么A烧杯中的酚酞变红而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不变色?B烧杯作用
3、是什么?2、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香?晒衣服时,是阴暗处干的快些,还是太阳下干的快些?结论: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5、分别量取100mL水,100mL酒精倒进200mL量筒里,观察现象_这说明:_。 6、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呢?结论:分子间有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 。评价设计: 1.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是()。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 B.大米中掺入少量沙子,沙子不见了C.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D.一杯澄清的食盐水经蒸发析出了少量的食盐
4、晶体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冰糖完全溶解后,溶液的体积小于溶解前冰糖和水的体积之和。_(2)冰糖溶解后,一杯水都变甜了。_(3)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_(4)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_(5)25m的m3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_课题1
5、分子和原子(2)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编辑:李春森 陈永新学习目标: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重点:分子、原子的定义、相似点、根本区别和联系难点: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并根据导学案所给提示思考学习过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分子有哪些性质?2、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 )粒子 。3、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分子的概念思考感悟:水蒸发与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有什么本质区别?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6、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该物质的分子 ,发生化学变化时,该物质的分子 ,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便无法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前提: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并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是原子构成的。思考感悟: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可以从熔点、沸点来思考)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一个氧化汞分子由 构成。2、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观看多媒体动画)以氧化汞分解为例:氧化汞受热时, 分解为 和 ,每2个 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 聚集成金属汞。(可以用堆积木来类比)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 ,原子重新组成新的 。思考感悟:在化学变化中原子
7、有没有再分解呢?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变了没有?原子的定义: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3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本质区别: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2)联系: 是由 构成的。(3)相同点:质量、体积都 都在不停地 微粒间都有 同种微粒性质 ,不同种微粒性质 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 。请认真思考课本第51页讨论题(考点:没有氧气参与的化合反应)评价设计: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分子间隔变小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
8、子 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3.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元素 D.两个氧原子4、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5、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冰”是混合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
9、小粒子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C、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7、有些物质是由_构成的,如氧气;有些物质是由_直接构成的,如汞。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8、按要求写出文字方程式,并在下方标出对应的符号(1)用一种纯净物制氧气的方法(2)有金属生成的分解反应 (3)有白烟生成的反应(4)有刺激性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5)没有氧气参与的化合反应课题2 原子的结构(1) 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编辑:李春森 陈永新学习目标:1、 了解原子是 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重点: 了解原子的构成
10、难点: 理解原子的构成学法指导: 先通读课本,对照课本50页彩图并想象,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与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导学过程:一、 预习导学(用6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然后完成下列各题)1、 物质是由_、_构成的,分子是由_构成的。2、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_。3、 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么?4、 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否带电,带什么电?整个原子显电性么?5、原子、质子、中子、电子有没有质量?6、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什么粒子上?学习研讨:一、原子的构成【观察】P53原子构成示意图:认识原子的各部分结构,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
11、中心的 和 构成的。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带 电)原子(带 电) 不显电性 (不 电)(带 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核外)二、 原子结构的规律(阅读课本P53表3-1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11碳66612氧88816钠11121123氯171817351、核电荷数与核内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小结:(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2、 既然构成原子的粒子带有电荷,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 在上表中你们还能发现什么规律?(2)质子数 中子数(3)原子里的质子数 ,
12、则原子的种类 (4)所有原子都有中子么?三、相对原子质量(课本第56页)1原子、质子、中子和电子有没有质量?原子的质量该如何去衡量?我们通过阅读课本可知原子很小,他们的质量更小,如氢原子(H)的质量为1.6710-27kg,氧原子(O)的质量为2.65710-26kg,这些数值太小,书写计算都很不方便,怎么办? 能不能找个方法把这些后缀如10-26、10-27之类的约掉呢?不过约掉后所得的数值已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了,于是我们将所得数值称其为相对原子质量。 可是怎么约掉呢?定义:既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该标准 作为该原子的 。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用符号“A
13、r” 表示,单位是“1”,一般不读出来. 2.从以上表格中你有没有发现: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参考:原子质量=质子质量质子数+中子质量中子数+电子质量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相对质子质量质子数+相对中子质量中子数+电子(太小,忽略不计) 质子数 中子数思考: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碳原子有很多种,但选来做标准的碳原子为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被 称为碳12原子。 评价样题 :1、从第62页表3-4中找出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氢(H)_ 氧(O)_硫(S
14、)_ 氯(Cl)_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g B、1Kg C、1 D、1.6710-27Kg3.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A. 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 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C. 没有单位 D. 是原子间质量之比,单位为1,一般不写4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核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能再分5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原子量6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7. 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
15、主要微粒是 ( ) A.质子数和电子数 B.质子数和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8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15 B. 49 C. 66 D. 1649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最小微粒C、任何原子其体积和质量都相等 D、原子的质量与体积比分子小10.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在化学
16、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1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 )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质量 D、原子的数目1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13、一个原子的原子核里必定含有的是( ) A、质子、中子 B、中子 C、质子 D、电子、质子14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如它失去一个电子后,剩余部分( ) A、不显电性 B、显正电性 C、显负电性 D、无法确定15已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铁的相对质子质量为56。
17、现在有这三种金属各10 g,则这三种金属所含的原子个数比镁:铜:铁为 。16、用下列各种粒子(1)分子 (2)原子 (3)质子 (4)中子 (5)电子(6)原子核 填空:(填序号)(1)分子是由_构成的;原子是由_和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和_构成的。(2)带电的粒子有_;不带电的粒子有_。(3)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能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_。(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17、填空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氧 8 16 钠 11 12 铁 30 56 18、按要求填空(1)硫粉的颜色 _ (2)胆矾的颜色_(3)高锰酸钾的颜色_(4)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需要_
18、(5)固液混合制氧气需要_(6)密度最小的气体_ (7)空气含量最多的气体 _ 19、按要求写出文字方程式,并标出相应的符号(1)有黑色物质生成的化合反应 (2)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生成白色粉末(3)氢气燃烧的反应式 (4)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式(5) 固液混合制氧气的表达式(6)混合物加热制氧气的表达式课题2 原子的结构(离子)(2)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编辑:李春森 陈永新学习目标: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重点:本节课主要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和离子的形成,通过学习要能掌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难点:核外
19、电子运动的特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学法指导:1、 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完成预习导学中的问题。2、 讨论归纳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在化学变化中_能够再分,_不能再分。3、原子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二、自主研讨:1、不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么?电子在原子核外如何运动?(观看视频)2、核外电子的运动虽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围绕原子核,也有经常出现的区域,这些区域称为_。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核外电子的_。(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 层,最多
20、有 层;(2)第一层不超过个 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3)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4)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二)原子结构示意图 书上的关于原子结构的彩图太复杂,不好记忆,能否用一个更简明的图形来表示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呢?(以钠原子为例)218表示_ 表示_表示_ 表示_表示_ 表示_注意:要记住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位元素,才方便画原子结构示意图。1、请画出氯原子、铝原子、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与第三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则该元素是什么元素?(三)、最外层电
21、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为什么稀有气体被称为“惰性气体”?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2、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 电子(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因此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3、相对稳定结构有什么好处?怎样可以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原子在结合形成分子时,为了保证形成的分子的结构是稳定的,首先要保证原子本身先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需要原子通过得失最外层电子的方式来达到。哪种元素的原子一般要得电子,哪种元素的原子一般要失电子呢。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稀有气体的原子一般为 个(氦为2个)不易得失、相对稳定稳定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 4个 易 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的原子一
22、般 4个 易 最外层电子不稳定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关系?(1)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2)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 数。 相同,则 相似。评价样题 :1、以下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2、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 )+2A2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电子层数+1628+102+128223、6DCB8 以上为四种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非金属的原子的是 ,与A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用字母填空).4、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左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个,核外有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该
23、原子为 的原子。课题2 原子的结构(离子)(3)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编辑:李春森 陈永新学习目标: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难点:离子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倒思维的方法学法指导: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完成预习导学中的问题。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什么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什么原子易得到电子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结构?2、什么是离子?什么是阴离子?什么是阳离子?二、自主研讨1、钠原子与氯原子怎么形成相对稳定结构?2、金反应属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与氯原子彼此会发生什么变化?(一)离子的形成。当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以后,质子数与核外
24、电子数便不再相等,正负电荷便无法完全的相互抵消,于是原子就会显出电性,带上电荷。(1)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_。如Na、Cl、OH、SO42等(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_(原子_电子形成,用“+”表示,核内质子数_核外电子数)离子 阴离子:_(原子_电子形成,用“-”表示,核内质子数_核外电子数) 简称“得阴失阳” (二)离子符号的书写 1、钠离子和氯离子带几个单位的什么电荷?怎样判断离子带的电荷量是多少呢? 物质的原子失去多少电子,就带多少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多少电子,就带多少单位的负电荷,如钠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所以钠离子为Na+;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
25、定结构,所以氯离子为Cl-2、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原子的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荷数和电性,数字在前,符号在后(电荷数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3、画出铝离子、镁离子、氧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并写出它们的离子符号。4、什么是原子团?有哪些常见的原子团?常见需熟记的原子团及原子团形成的离子:SO4硫酸根;SO42- 硫酸根离子;NO3硝酸根;NO3- 硝酸根离子;CO3碳酸根;CO32-碳酸根离子OH氢氧根;OH- 氢氧根离子;PO4磷酸根;PO43- 磷酸根离子;NH4铵根; NH4+ 铵根离子;ClO3氯酸根;ClO3- 氯酸根离子;MnO4- 高锰酸根离子;M
26、nO42- 锰酸根离子容易弄混的离子:Fe3+ 铁离子;Fe2+ 亚铁离子(三)离子符号的意义(1)离子符号可表示一个某离子或一个某离子带几个单位正/负电荷(2)离子符号前有数字时,表示几个某离子如Mg2+可表示 ; 5Mg2+表示 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相应的符号(1)Al3+ (2)S2- (3)4Cl- (4)3Fe3+ (5)2SO42- (6)5NH4+ (7)7个硝酸根离子 (8)3个氯酸根离子 (9)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10)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 ;(四)由离子构成的物质1、钠离子与氯离子会结合生成什么?按什么原理结合?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1)大多数物质是
27、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水(2)少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氖气等(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3)还有少数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是由Na和Cl构成(氯化钠就是生活中吃的食盐)评价样题 :1、某粒子由12个质子、12个中子和10个电子构成,该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2、关于钠离子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他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C、Na比Na+少一个电子 D、Na+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 3、下列离子中,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是( )A、 S2- B、 Mg2+ C、 Cl- D 、H+4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
28、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 原子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A.(1)(3)(5) B.(2)(4)(6)(8) C.(2)(5) D.(1)(5)5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的是三个原子 B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的原子C表示的是阳离子 D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6、某原子的阳离子A3+的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和原子量分别是( )A、23、53 B、26、30 C、26、56 D、23、467、某粒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质子数为n个,则它所
29、带的核电荷数有( )A10 B大于10 C小于10 D三种都有可能课题3 元素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编辑:李春森 陈永新学习目标:1、 通过了解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 能记住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和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3、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律,利用元素周期表中一些简单的信息。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和相关信息学法提示:探究讨论法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元素是_。目前所发现的元素有_种2、按质量计算,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_、_、_、_的含量相对较多,含量最多的元素
30、是_,其次是_,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_,_例如:H表示_,。4、多个原子的表示法:表示五个铁原子_,十个氖原子_5、在元素周期表中,有_个横行,_个纵行,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核数_。二、自主研讨(一)、元素的概念:1对原子来讲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三者的关系是否相等?原子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碳原子666碳原子676碳原子686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这些碳原子可统称为什么?请你给元素下定义(参考课本的第59页,氧元素,氢元素的由来):定义: 如: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 。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称为 。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
31、质区别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电子数不同结论: 决定元素的种类, ,则元素的种类不同。2、组成物质的元素有多少种?请牢记前20种元素。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二)、元素的含量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_、_、_、_谐音:养(氧)闺(硅)女(铝),铁定要养。人体4中元素含量前四位:_、_、_、_谐音:羊(氧)肉太(碳)清(氢)淡(氮)(三)、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原子既论种类又论个数2.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1)宏观可理解为总的、大的、肉眼看得
32、见的,一般用元素来描述组成(2)微观的,顾名思义是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一般用分子与原子、离子来描述宏观:物质由_组成 (宏观组成) 微观:物质由_,_,_构成,分子由_构成。(微观构成)如过氧化氢(H2O2)是由_与_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是_由与_构成。(四)、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1、课本第59页讨论,过氧化氢分解前后分子的种类与元素的种类是否发生了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_,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_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_,则元素的种类_。2、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水(H2O)与二氧化碳(CO2),则蜡烛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 点燃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O2)
33、 (H2O) (CO2)(五)元素符号的写法注意:书写时,第一个字母_;第二个字母_学生上台做课本第65页3、4、5题(六)元素符号的意义1、宏观:(1)表示一种元素,如H、O(2)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属、固态非金属,表示该物质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可表示_,_ ;Fe可表示 , , 3、如果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便只有微观意义(能说两个氢元素么? )(1)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2H_;3Cu_;O_、_ Ag_ 、_、 _;5Hg_;(七)元素的分类,可分为哪几类?怎么区分?(八)元素周期表简介在元素周期表中,有_个横行,_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_,每一个纵行叫_,元素周期表按原子_的递增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_,因此_与元素原子核电核数_。评价样题 :1、“食盐加碘”、“酱油加铁”、“儿童缺钙”等,这里的碘、铁、钙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2双氧水(H2O2)是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是由两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C.它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它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组成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两种微粒的电子数相同,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微粒质子数相同,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