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6章教学设计(12页).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6章教学设计(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6章教学设计(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6章教学设计-第 12 页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6章 动物的行为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一、教学目标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3、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 1、准备科学家对涡虫行为的研究程序资料。 2、有关动物行为类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相关检测题。 六、教学过程
2、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各种动物的行为,让学生就生活经验讨论是属于 生来就有的行为还是学来的? 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引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新课教学 学生自学P22“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研究”填表标题涡虫的行为研究 22发现并提出问题发现:涡虫生活在石快或其他物体的下方。提出问题:涡虫为什么生活在石快下方?作出假设涡虫喜欢黑暗环境是先天性行为设计实验方案实验1:(1)用滴管从培养皿中轻轻地吸入一只涡虫,迅速地送入试管中。(2)向试管中注满晒过的自来水或河水,加水时防止产生气泡。用胶皮塞塞好管口,然后用记号笔在试管中部做一标记。靠近试管塞的一端记为试管A端
3、 ,另一端记为试管B端 。(3)将试管水平放置,直至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观察涡虫10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4)再次使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用铝箔套遮住试管B端的光,观察涡虫10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实验后,把涡虫放回培养皿。实施实验并记录按实验1进行,结果发现涡虫停留在黑暗环境的数量明显多,而且呆的时间久分析实验现象从实验的进行,可看出涡虫总喜欢暗环境。得出结论涡虫喜欢黑暗环境是先天性行为标题涡虫的行为研究 22发现并提出问题发现:涡虫对光的反应也有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提出问题:涡虫对光的反应也有收缩身体
4、或转动头端是先天性行为作出假设涡虫喜欢黑暗环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2:(1)将涡虫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强光照射涡虫,观察涡虫对强光的反应。(2)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观察涡虫对电刺激的反应。(3)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钟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重复这一步骤100次。(4)第101次只用强光照射涡虫,观察涡虫对强光的反应。实施实验并记录实验2:(1)发现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舒展身体;(2)发现涡虫对电刺激的反应是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4)经过101次的重复,结果发现涡虫对光的反应也变成了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分析实验现象由此看出,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得出结论涡虫对光的反应也有收缩身
5、体或转动头端是后天学习行为。 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者的探究思路、方法、结果等展开讨论,一方面使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另一方面是分析科学家获得的数据,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大多数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认识动物的行为有利于他们的生存和生殖。标题对研究涡虫行为的实验进行讨论 23内容1、你认为实验1中对“涡虫为什么生活在小溪中的石块下方”这一问题作出了什么样的假设? 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2、在实验1中,属于实验者控制的因素是什么?你能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预测吗? 光照,A端有光,B端黑暗。步骤(3)A端、B端都有光,涡虫的停留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步骤(4)A端有光
6、而B端黑暗,如果涡虫喜欢黑暗环境,在B端停留的时间会长。3、实验2的步骤(1)与(4)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2步骤(1)中,涡虫在强光刺激下舒展身体,是涡虫的一种本能行为;步骤(4)中,涡虫在强光刺激下收缩身体,是涡虫的后天学习行为。这是因为涡虫对“光照电击”的连续刺激作用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导致收缩身体的条件刺激。4、实验中观察到的涡虫行为对涡虫有什么意义? 实验1中涡虫趋向黑暗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适应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实验2中涡虫强光刺激下收缩身体,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使其能够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学生举例说明,巩固教学内容。列
7、表比较:类别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获得途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通过条件反射、尝试、顿悟、印随学习而逐渐形成的适应特征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化趋势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3、本课小结 在屏幕上展示本节知识点,再次帮助学生强化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到疑惑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4、巩固练习课件展示堂上练习题,激励学生以竞答的形式完成,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5
8、、5分钟检测题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反馈练习1、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后天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2、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见张良用蚂蚁排成“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蚂蚁能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此行为是动物的() A、学习行为 B、节律行为C、取食行为 D、防御行为3、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蚯蚓B大山雀C马 D黑猩猩4、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
9、来就有的B后天性行为是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C动物的行为都是从亲代继承获得的D动物的本能是先天性行为5、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D蚯蚓走迷宫、黄牛耕地、老马识途6、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一连几个星期总是给鱼池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属于( )行为。 A、先天性 B、后天学习 C、取食 D、帮助7、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 A环境因素B后天“学习”所得C遗传物质D亲代训练5分钟检测1、小狗睡觉、小狗到规定的地方去方便,分别属于( )A、先天性行为,后天
10、学习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C、行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D、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2、动物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历下列哪项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 A、尝试 B、错误 C、尝试与错误 D、成功3、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C后天性、防御行为 D后天性、攻击行为4、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蚯蚓走迷宫 B大山雀偷饮牛奶 C小鸟在池塘边喂金鱼 D成年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香蕉5、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蜜蜂采蜜 B.公鸡
11、报晓 C.母鸡孵卵 D.小狗“算数”6、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猴子骑车 C谈虎色变 D老马识途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兔和白兔 B变色龙体色由褐色变 C猫静伏在老鼠出没的洞口 D蝙蝠白天栖息于岩壁上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6章 动物的行为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主备人:李秋红(铁涌中学) 修改人:李秋红 审核人:何广海(港口中学)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种上行为类型的意义。 难点:分析动物行为与其生存和生殖的关系。 三、课时安
12、排 2课时 四、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主备 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收集有关的图片、录像、电影等资料、检测题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雌狮追捕斑马,两只公鸡争斗、乌贼喷墨汁等动物行为片断。 不论是动物的本能行为,还是学习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本节我们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去研究和学习动物的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自身而言有什么意义。观看课件演示,讨论各图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展示各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年级 生物 上册 16 教学 设计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