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调适方法(8页).doc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调适方法(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调适方法(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调适方法-第 8 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调适方法 摘 要 大学生面临着入学适应、学习障碍、人际关系及交往、择业与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培养优良品德,提高学习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要收到良好的效果,需要从学校和学生自身两方面双管齐下。学校方面,要注重打造校园文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科教学齐抓共管;学生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保持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适方法 近年来,高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新闻屡见不鲜: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北大学生弑母案面对这些血淋淋的案件,人们
2、在震惊的同时,也开始深刻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愈加激烈,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入学适应、学习障碍、人际交往、恋爱关系处理、择业与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谈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明确心理健康是什么。在广义上说,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说,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发展,与社会保持同步。 从定义看,心理健康涉及面比较宽泛,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至今没有定论。综合各方观点,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
3、下八点:智力正常、情绪反应适度、品质意志健全、人格完整统一、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优良、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 事实上,心理健康与否的界限是相对的。在具体的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一般遵循相对性、整体协调性和发展性。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在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的同时,应尽量将目光投向发展过程中的健康观,因为学生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学生本身也是不断成长的个体。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调节、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处于心理矛盾中的学生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减少大学生的偏激行为,减
4、少各种校园违法犯罪事件,维护学校、社会的正常秩序,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人有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身体也会感冒一样。只是在现实中,人们身体有问题就会去看医生,而心理问题往往不会注意,久而久之,就累积成了大问题,最终爆发出来导致各种恶性事件,伤人害己。 (二)培养优良品德 第一,只有当受教育者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下,他们才容易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第二,某些好的品德往往要基于某些心理素质才能建立,个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品德修养。第三,从反面来看,心理失衡的大学生,行为比较偏激,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要防止或消除这些行为,从根本上说需要注重对其
5、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心理不平衡状态。 (三)提高学习能力 心理健康利于学生吸收各种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在教育需要学生自身吸收、内化。受教育者要真正地领会知识,需要通过自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最终内化为素质和能力。如果受教育者存在心理问题,就不能很好地吸收所学,甚至有时候歪曲所学的知识。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当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一般心理问题,像学习心理问题、环境适应问题、人际关系压力、性心理异常、消费心理压力、就业焦虑等;二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人格障碍、神经症(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问题 调适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