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一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医学专题一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一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交一公局渭武高速土建第十一合同段二一六年四月二十日目录一、路基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1(一)、超厚回填1(二)倾斜碾压1(三)挟带大块回填1(四)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2(五)带水回填2(六)不按段落分层夯实2(七)路肩边坡的质量通病及防治3(八)边坡过陡3(九)路肩积水4二、路基排水及防护4(一)、边沟、排水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4(二)路基排水无出路4三、路床的质量通病及防治5(一)不按土路床工序作业5(二)土路床的压实宽度不到位5(三)路床上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5(四)路床土层含有机物质6四、软土地基的质量通病及防治6(一)、
2、砂石垫层表面不平整、不密实粗细分离表面松散,有凹坑车辙等。6五、涵洞通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6(一)、换填换土后的地基,经夯击、碾压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6六、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7(一)蜂窝7(二)麻面8(三)孔洞8(四)露筋9(五)表面不平整9(六)强度不够,均质性差10(七)泵送砼常见问题及解决10七、涵洞防水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3(一)涵洞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13八、桥梁桩基13(一)桥梁挖孔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13(二)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4九、粱板预制与安装18(一)、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8(二)预防措施19(三)后张法T梁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9(四
3、) 后张法张拉常见通病及防治20十、桥面系施工21(一)、桥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21十一、隧道施工21(一)、常见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21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基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回填压实的质量通病及防治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带水回填均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 (一)、超厚回填 主要原因 1、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上述危害不了解或认识不足。2、技术交底不清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3、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预防措施1、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2、要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有关规定。3、
4、严格操作要求,严格质量管理,惩戒有意偷工者。(二)倾斜碾压主要原因在填筑段内未将底层整平即进行填筑,或在沟槽内填筑高度不一,使碾轮在带有纵坡的状态下碾压。预防措施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 1:5 时应作成台阶;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不小于 1m。(三)挟带大块回填主要原因1、不了解较大块状物掺入土中对夯实的不利影响2、不愿多运弃土方和杂物,或交底不明确,或控制不严格。预防措施1、在回填土交底中要向操作者讲明带块状物回填的危害,使操作者能自觉遵守。2、要严格管理 对填土中的大砖块、大石块、大混凝土块要取出,对大于
5、10cm的硬土块打碎或取出。(四)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主要原因1、路基填土中不能含有机物质本是最基本常识,主要是施工操作者技术素质过低管理者控制不严。2、取土土源含水量过大或备土遇雨,造成土的过湿又不加处理直接使用。预防措施1、属于填土路基,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属于沟槽回填,应将槽底木料、草帘等杂物清除干净。2、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粉,降低至接近最佳合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五)带水回填主要原因由于地下水位高于槽底,又无降水措施,或降水措施不利,或在填土前停止降水。地下水积于槽内,或因浅层滞水流人槽内,雨水或其他客水流入槽内,不经排
6、净即行回填土。预防措施1、排除积水,清除淤泥疏于槽底,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2、如有降水措施的沟槽,应在回填夯实完毕,再停止降水。3、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除干净,再分层回填砂或砂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夯实。(六)不按段落分层夯实主要原因1、不按分段、水平分层技术要求回填,而是随高就低、层厚不一的胡乱回填。2、分段回填的搭茬不是按每层倒退台阶的要求填筑和碾压。3、无法碾压的边角部位,未用夯打。预防措施1、要按规范要求,分段、水平、分层回填,段落的端头每层倒退台阶长度不小于 1m,在接填下一段时碾轮要与上一段碾压过的端头重迭。2、槽边弯曲不齐的,应将槽边切齐,使碾轮靠边碾压。对于检查井周或
7、其他构筑物附近的3)边角部位,应用动力夯或人力夯夯实。(七)路肩边坡的质量通病及防治路肩、边坡松软主要原因1、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使路肩和边坡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2、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松土填垫路肩,又不经压实。3、路基填方属砂性土或松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预防措施1、填方路堤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有2030Cm的超宽,最后路基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有贴坡现象。如有个别严重亏坡,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路肩的密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 90%以上。2、路基填方如属砂性士或松散粒料,其边坡应予护砌或栽种草皮、灌木丛以保护,或加大边坡坡率,一般应大于 l:2。3、路面完工后,所
8、填补的路肩亏土,必须碾压或夯实,密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 90%以上。4、采用石灰土或砾料石灰土稳定路肩。5、在路肩外侧,用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护肩带。其最小宽度200mm。6、铺条形草皮或全铺方块草皮进行边坡植被防护,前者用于一般路堤边坡,后者用于坡长 8m 以上的高填方边坡。7、采用片石、卵石或预制块铺砌在边坡表面,用以加固边坡。(八)边坡过陡主要原因受拆迁占地等因素影响,下层路基填筑宽度窄于路基下口设计宽度,而路基顶面又要满足路基总宽度,便形成了边坡小于设计坡率。预防措施1、要按照设计边坡坡率施工,使用坡度尺检查控制坡度不小于设计规定。如无设计规定,一般不得小于 1:1.5。2、如受条件
9、限制,边坡小于1:1.5时,要护砌砖石护坡,边坡直立时要砌筑挡土墙。(九)路肩积水主要原因1、路肩碾压不实,与路面接茬处的路肩经右侧车轮反复走压下沉,形成沟槽。或虽经碾压但未经修整,高低不平或路肩横向反坡。预防措施1、重视路肩工序的质量控制,按设计横坡进行碾压修整,使密实度不低于轻型击实的 90%,横坡偏差不大于1%。2、要求路肩不得有积水现象。3、如为防止路肩边坡冲刷,也可将路肩作成反坡,将雨水顺纵向汇集一处通过水簸箕排出路外。二、路基排水及防护路基排水施工中,经常因管理不善,造成排水沟沟底纵坡不顺,断面尺寸不准,排水无出路等质量通病,必须在施工中针对产生原因,积极予以防治。(一)、边沟、排
10、水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主要原因1、排水边沟沟底纵坡不顺,断面大小不一,未按设计纵坡和断面开挖修整边询,忽视对附属工序的质量检验。预防措施2、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开挖断面和纵断面高程开挖修整,认真作好工序质量检验。(二)路基排水无出路主要原因1、工程设计单位设计调查工作不细,未解决排水出路问题。2、施工单位学习图纸不细,对设计忽略的问题未提出补充意见,或是设计已有交待,施工单位有所忽视。预防措施1、施工单位要认真学习施工图,加强图纸会审,对排水出路不明确的,要提出补充设计。2、除解决好路基边沟排水设施外,还要解决好边沟尾闾排水沟的挑挖修整。三、路床的质量通病及防治(一)不按土路床工序作业主要原因
11、1、施工者技术素质低,不了解不做土路床的危害。2、施工者有意偷工减序,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3、只顾工程进度,顾工程质量。预防措施1、对技术素质偏低的施工者应进行培训,施工时作好工序技术交底。2、要按照路床工序的要求,在控制中线高程(土 20mm)、横断高程(土 20mm且横坡不大于土 0.3%)、平整度(10mm)的基础上,填方路段路床向下 080cm 范围内、挖方路段路床向下030Cm范围内,要达到重型击实标准95%压实度(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要达到98%)。3、路床工序中的密实度项目和路面各结构层一样是主要检查项目,不作土路床工序等于密实度合格率为0,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方法判定应属不合
12、格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土路床工序的质量控制。(二)土路床的压实宽度不到位主要原因1、边线控制不准,或边线桩丢失、移位、修整和碾压失去依据。预防措施1、不论是填土路段填筑路基时还是挖方路段,开挖路槽时,测量人员应将边线桩测设准确,随时检查桩位是否有变动。如有遗失或移位,应及时补桩或纠正桩位。2、路床碾压边线应超出路面结构宽度(包括道牙基础宽度)每侧不得小于10cm。(三)路床上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主要原因1、在控方路槽开挖后,降雨、雨水浸入路床松土层。2、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或浅层滞水渗入路床上层。3、填方路基路床土层填入过湿土或受雨水浸泡。4、路床土层内含有粘性较大的翻浆土(该种土保水性强渗
13、透性差)。预防措施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控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遇雨浸湿的土,要经晾晒或换土。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的土。3、路床土碾后如出现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好土。(四)路床土层含有机物质主要原因1、路床土层部位正处在被伐树木或其附近,枝、须根未清除。1、路床土层部位正处在被填垫过的含有机杂物的房碴士或垃圾土。预防措施不论是填方路床还是挖方路槽土层中不应含有机物质。如土路床处于含有机物的房碴土或垃圾土土层,应换填好土;如有少量树根、杂草、木块等有机物应清除干净。四、软土地基
14、的质量通病及防治(一)、砂石垫层表面不平整;砂石垫层不密实,粗细分离,表面松散,有凹坑,车辙等。主要原因1、原材料级配不合理,粗、细料含量不当,细料不足。2、碾压法施工时,含水量偏低。3、上覆盖层施工不及时,重型车辆在其表面行驶时变速,转向。预防措施1、原材料级配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2、碾压时含水量控制一般为812。3、碾压成型后,应及时进行其上覆盖层施工。在上覆盖层未施工前严禁重型车辆行驶。五、涵洞通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换填换土后的地基,经夯击、碾压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主要原因1、换土用的土料不纯;2、分层虚铺厚度过大;3、土料含水量过大或过小;4、机具使用不当,夯击能量
15、不能达到有效影响深度。防治措施1、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地基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卵石或碎石,以及石屑、煤渣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如采用细砂,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卵石或碎石。砂石材料不能含有草根、垃圾等杂质。2、含水量要求素土地基必须采用最佳含水量;灰土经拌和后,如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可晾干或洒水润湿。一般可按经验在现场直接判断,其方法为:手握灰土成团,两指轻捏即碎。此时灰土基本上接近最佳含水量;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可按所采用的捣实方法,分别选用最佳含水量;4、掌握分层虚铺厚度,必须按所使用机具来确定六、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蜂窝主要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
16、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混凝土浇筑时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防治的措施。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
17、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二)麻面主要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
18、板表面形成麻点。防治措施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三)孔洞主要原因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
19、、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防治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四)露筋主要原因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
20、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防治措施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
21、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五)表面不平整主要原因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防治措施1、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
22、已浇结构上走动。(六)强度不够,均质性差主要原因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防治措施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一分 工程质量 通病 防治 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