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及策略(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及策略(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及策略-第 5 页初中数学论文数学学习从“问”开始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及策略摘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虽然采用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办法,这虽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显然,这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因此,课堂教学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这是每个教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
2、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关键词数学 学生 提问 策略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其中问题意识是问题解决的基础,同时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结构的优化,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都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部分教师仍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这一较低层次,不激励学生提问,甚至压制学生的提问,学生只能在教师设计的一个个标准化问题中被动地回答问题,完全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造成了学生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窘境。而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素质特别是问题意识就得不到应有的培植。为此,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
3、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策略一 营造质疑氛围,增强提问勇气,让学生敢于提问目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还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根据我的前期诊测,发现主要是学生存有“三怕 ”心理:怕问题浅同学嘲笑;怕问题偏老师责怪;怕问题多老师厌烦。作为新型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保持无处不在的亲和力,共同研讨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评价时教师要给予 “积极、肯定、激励”。当学生提出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难
4、度时,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或偏离教学需求,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时,教师要及时保护提问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提问题的勇气。当学生提出的当时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应该坦率的承认自己的不足,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讨,而不能让问题止于老师。案例1:某地的出租车按如下方法收费:起步价5元,可行3km(含3 km);3 km到7 km(含7 km)按1.5元/ km计价(不足1 km,按1 km计算)7 km以后都按2.2元/ km计价(不足1 km,按1 km计算)试求出某人坐了4km、6km、8km,车费为多少?在课堂上,学生根据题中的条件,顺理成章地求出6.5
5、元、8元、13.2元。生1:“老师,我认为这个代数式有问题。我打的时从来没有付过零钱,都是整数的。”生2:“四舍五入不就得了呗。” 生3:“行不通的,肯定是出租车司机多收钱!” 生4:“那乘客太亏了吧!” 而老师如果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作任何的表态。我猜测,这位老师或许认为学生的问题,纯属“节外生枝”,因此不予理踩。从这一平常的教学实例中,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教师还是以“我”为中心,根本没有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长此以往,学生还会提问题吗?事实上,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好,绝对不是“节外生枝”,而是“锦上添花”。假如老师顺水推舟让学习回归生活,让学生去了解出租车如何收费?。打破传统的课堂教
6、学组织形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经常地联系、接触社会实际,把问题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深入学习教材上没有的知识。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探究热情。策略二 教给提问方法,寻找问题来源,让学生善于提问如果学生不知从哪些角度去提出问题,那么质疑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关键还是“善问”。就是说,要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要善于提供质疑的机会,使学生“善问”。教师可指导和教给学生在知识的重、难点和关键处提问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提问点,让学生真正学会提问题,提高提问质疑能力。 1.给予阅读教材机会,使学生在“课题”处“提问” 每一节数学课都有它的重点,学习的成效如何
7、,主要看学生能否围绕重点展开思维.课题是教材重要的资源,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案例2:教学“6.3实数”,可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什么样的数是实数?具备什么特点的数是无理数?实数具有有理数的一切性质吗?实数能运算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2.创造小组讨论机会,使学生在“难点”处“问” 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发展水平以及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不同,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学习上的难点,如不注意突破,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不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
8、应针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讨论来突破难点,发展其思维。 案例3:教学平移时,有一老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师问:我校一矩形草坪中有一笔直的小路(如图1),想要增加美感,有两位同学设计了图2效果,这两条小路宽度都为1,哪条小路面积大?图2图3图1生1:曲线长。图2小路面积大,因为曲线比直线长,而它们的宽度都为1,所以图2小路面积大。生2:我认为两条小路面积一样大。 生3:我认为图1小路面积大。 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各自的理由。 生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众所周知,曲线比直线长,而它们的宽度相同,所以图2小路面积大。生4:我认为它们的面积应该相等,我们可以在曲路
9、上作一条垂线,沿这条垂线切割,然后把它们拼起来,就可以构成与路1相同的长方形。所以路1路2面积相等。生5:我还是认为曲路的面积大,我们可以把曲路拉长,显然他的长度要比直路的长度长的多,所以曲路的面积大。生6:我认为两条路的面积应该相等,如果把曲路拉长,那么它的宽度就会变窄,直路与曲路的面积大小就不好确定,而用切割的办法可以准确的算出曲路的面积,这种做法是可行的。生7:如果草坪可以移动,我们可以将左、右两边的草坪拼合在一起,那么剩下的部分就是曲路的面积。生8:如果把小路设计成曲线形状呢?(图3)可以看到这个情境的创设确实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在两种结论间徘徊,最后在同学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下
10、得到了结论。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在不断比较、推理,反复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实现了思维的突破与创新。对知识有全面、系统地掌握与提高。3授于质疑方法,使学生在“关键词”处“问”教师引导学生对重要的或易混淆的定义提出问题。案例4:在讲授“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一定理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条件要在同一平面内,不要这个条件可以吗?”。冲突一提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让他们自己释疑、验证,对垂线概念的认识印象会更深刻,记忆牢固。 策略三 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提问氛围,让学生乐于提问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11、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把学生推进思维探索情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自制动画教学课件、数学家的故事、错题引入、激疑设疑等等,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运用,教和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故事引入案例5: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故事引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很喜欢,为了对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大臣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
12、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一直到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只要这么一些米。”这时候,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有这么多的米吗?从而提出“能不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是积极的、主动的。2、 生活真实事例引入案例6:教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一课,引入时我们可以讲述店铺商场在五一黄金期都纷纷打出各种各样的折扣,“跳楼价”、 “最低价”、“大甩卖”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的活动还真有点应接不暇。顺势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同学们提问。学生提出了如下的问题:“商家打出过低的折扣自己不会亏本么?他们是怎样从打折销售中赢
13、取更多利润的呢?”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是每个同学都曾碰到过,陌生是解释不出其中的道理。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在今后看到生活中的现象,就会尝试从数学学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3、错题引入案例7:学生答题和解题出现错误是经常有的,错误是极佳的学习契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过程中的错误,教师可以打破常规,利用这些错误去引导学生提问题。问题:先将化简,然后自选一个适合的x的值,代入化简的式子,求值。某个学生的解题过程如下:取x1时,原式1。课堂上有学生附合着,也有学生露出疑惑的眼神。很显然,学生的解答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是没有考虑到x2的条件。面
14、对这样的错误,我把它看作一种可生成的动态资源,于是抛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把x1代入到原式能不能成立?再要求学生找出上述的解法错误所在,并给出正确的解法。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反思,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这种利用课堂中的突发性错误,化弊为利,将错就错,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亲历整个辩错的过程,抹去了头脑中那些错误的猜想,主动去建构新知。策略四 制定提问习惯的多元评价体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习惯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和观点要给予积极反馈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更加喜欢提问题。在课堂
15、教学中,我们知道对学生的表扬和正面评价越多、越及时,激发学生提问效果就越好。在提问反馈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客观而真实、真诚而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一旦学生提出好的问题时就及时表扬和给予正面评价,效果就很好,这样做会促进与带动更多的学生。如果学生提出问题比较幼稚或偏离主题,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适时点拨和提供帮助。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加以纠正。逐步提高提问水平和能力。对于不喜欢提问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要及时称赞他们勇气,然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帮助其树立提问信心,从而调动起提问的积极性。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也就没有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探索创新的境界中,更自由地思考、讨论和学习,更主动地投入和创新。参考文献: 1. 益 芳 浅谈物理学习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中学物理.2. 覃小平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问意识与能力的策略3. 林美莉 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培养 中学生数理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