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浅谈(5页).doc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浅谈(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浅谈(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浅谈-第 5 页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浅谈【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怎样提问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本文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二是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三是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评价的激励性。【关键词】课堂提问 存在问题 有效方法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教学中科学地进行课堂提问, 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素质的保证。本文就针对当前初
2、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有效提问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1、提问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提问还是教师的权利,学生有问题也没有机会提出来,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学生只能忙不迭地应对教师的一个个问题,挖空心思揣摩教师的“标准答案”, 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质疑,扼杀学生的创造性。2、问题的思考价值不强。问题的思考价值不强主要表现在所设的问题过浅或者过深。问题过浅的情况较多,一些教师上课经常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类无效的问题,有的已成了口头禅。这些问题属于单纯性判断,几乎没有思维的价值,这类问题多了,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例如:(图1)在教
3、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有老师如下设问:师问1:从点A到点B之间有几条路?(图1)师问2:从点A到点B之间哪条路最短?问题过深的情况表现为教师不能准确的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所提问题思维跨度过大,学生经过努力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课堂出现“休克”状态。3、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或不理不睬。有些教师喜欢提问“好生”,不喜欢提问“差生”,结果只提问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部分学生;有些教师对“差生”的问题根本不予理会,甚至进行惩罚性提问,给他们难堪;也有的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自己预设不一致时,就没有认真倾听,敷衍了事。4、能发不能收,提出问题后,放任自流。有些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
4、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发学生兴趣,但是没有及时加以点拨、总结归纳,使学生只停留在激发兴趣层面,而未能深入思考,达不到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5、缺少候答时间,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有些教师提问好似连珠炮,一个问题下来,为了赶时间,一有学生举手就指名作答。回答问题往往成了优等生的专利,而大多数学生因缺少候答所需的思考时间,而疲于被动应付,人云亦云。二、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若干做法1、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图2)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会。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顺其自然地走进问题
5、,产生兴趣,这就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基础、动力和保证。例如:在讲到“四角形外角和定理”时,将定理的引入作如下改编:“小明绕一个四边形花坛的外围走一圈(如图2),在每一个拐弯的地方都转了一个角度(1、2、3、4),那么回到原来位置时,一共转了几度呢?你想知道四边形的外角和吗?”这个问题来自于生活,一提出后,学生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对此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为解决这个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问题的针对性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影响学生是否回答问题及回答问题的水平。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明确提问的目的:为引入新课?为新旧联系?为突出重点?为解决难点?
6、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为促使学生思考?还是为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不清的提问,保留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例如在教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问:为什么要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即:SSA)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这样的提问针对性强,目标明确,能及时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感悟,收到的效果也很大,课堂教学中,还应针对学生设计一些容易迷惑上当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全面,更成熟。又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家离校2千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课堂 有效 提问 浅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