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深刻复习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ppt
《一轮深刻复习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深刻复习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ppt(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第一轮生物基础知识总复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分离定律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考点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考点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考点三、显隐性状的判定方法,考点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1)遗传学的基本定律都是对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而言的,属于细胞核遗传。原核生物、细胞质遗传都不属于该定律的研究范围。,遗传基本定律的适用范围,(2)基因的分离定律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3)基因
2、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问题1:遗传性状由什么控制呢?,问题2:现代遗传学认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在DNA上,肉眼看不见,如何研究?,性状会不会直接遗传呢?,基因我们通常看不见,但生物的具体性状是可以看见或者检测到的。基因作为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传种接代中具有特定的传递规律。,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 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001年上海卷)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3、C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D,相对性状,孟德尔,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准确选取实验材料,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取得成功?,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自交(产生纯种),3、豌豆还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异花传粉,自花传粉,闭花传粉,父本 供应花粉的植株 母本 接受花粉的植株 去雄 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花粉),什么是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找出了七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他还发现一棵植株或种子上有多对相对性状。,这么多的性状,该如何研究呢?,简单,复杂,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选取试验材料准
4、确,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再分析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P: F1 F2,杂交: 自交: 正交: 反交:,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相互交配,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相互交配,高茎的花,矮茎的花,正交,高茎的花,矮茎的花,反交,高茎,矮茎,P,(杂交),高茎,F1,(子一代),(亲本),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高茎,F1,(自交),高茎,矮茎,F2,(子二代),在F2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具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孟德尔还观
5、察了豌豆的其它相对性状,其结果也与茎的高度相类似。如下表:,F2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是什么 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比例分离?,3 1,1、性状受遗传因子的控制:,显性性状(高茎),隐性性状(矮茎),控制,控制,相对性状,(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高茎,矮茎,P,F1,(减数分裂),配子,3、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受精),高茎,4、受精时,遗传因子恢复成对。,显性遗传因子(D)对隐性遗传因子(d)有显性作用。所以F1表现显性性状,5、F1形成配子时,D与d分离,F1产生雌雄配子各两种,两种配子比值
6、 1 :1,F1,配子,高茎,高茎,高茎,矮茎,1 2 1,3 1,F2,6、两种雌配子与两种雄配子受精机会均等,F1,配子,F2,纯合子,杂合子,由相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由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配子,F2,高茎,高茎,高茎,矮茎,1 : 2 : 1,注意遗传图解书写的规范:,(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Dd,dd,D,d,配子,高茎,矮茎,测交,测交后代,1 : 1,(三):验证试验,测交试验,测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用来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合(F1是杂合子),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7、,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测交实验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 象的解释,测交实验,提出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杂种后代为何有性状分离比,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866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论文发表,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909年三位科学家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并认识到了其重要意义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遗传因子重新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基因,(四):基因型和表现型,F1,配子,F2,高茎,矮茎,高茎,高茎,基因
8、型,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表现型:,遗传因子=基因,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考点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五):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高茎,矮茎,P,F1,F2,减数分裂,受精,等位基因,配子,减数分裂,F1配子, 时间:,减数后期, 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实质:,等位基因的分离, 基因变化特点:,独立性,分离性,随机组合性,四:在实践上的应用,杂交育种,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优良性状,例 小麦、水稻矮杆性状的选育(aa),F1 Aa,AA Aa aa矮杆,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优良性状,例 小麦抗锈病性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轮 深刻 深入 复习 温习 孟德尔 豌豆 杂交 试验 实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