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12页).doc
《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第 12 页顺义区2017届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 基础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小题。(8分)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吧,我对二十四节气越来越在意了。对,在意。春夏的几个节气感觉还好些。秋天就不同了,立秋、处暑、白
2、露、秋分、寒露、霜降,像坐滑梯似的,止都止不住;况且它们的手一个比一个凉,表情也一个比一个冷漠、生硬,但又不得不跟着它们一步步地往岁月深处走,哪怕后退半步也是不可能的。走着走着,一场铺天盖地的白霜便突然降临了。 其实,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但我们还是喜欢用“突然”来表述那些出乎意料的现象。就说惊蛰吧,也不是陡然的一声响雷这么简单。据我多年的观察,惊蛰也有着怀柔的一面,在它到来之前,常常会有几个暄透的好日头,笑容可掬的样子,把藏匿于瓦砾、枯草里星星点点的残雪悄悄消融掉,再把僵硬的泥土弄得酥软了,然后才是一记重雷。乡村就有这么个好处,它使你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
3、比如霜降,它的威严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的,只有当这些“法律程序”走完了之后,它才冷下面孔说“不”。而它一旦说“不”时,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了。节气就是这样有规矩,也守规矩,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该立的时候立,该废的时候废。然而冷与热,立与废,都使你心服口服。(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处暑(ch) 秋分(fn) 规矩(j) B. 处暑(ch) 秋分(fn) 规矩(ju) C. 处暑(ch) 秋分(fn) 规矩(j) D. 处暑(ch) 秋分(fn) 规矩(ju) (2)下列文中加点字笔顺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长”字的笔顺依次:撇、横、
4、竖提、捺 B.“比”字的笔顺依次:横、竖提、撇、竖弯钩 C.“可”字的笔顺依次:横、竖钩、竖、横折 、横 D.“由”字的笔顺依次:竖、横折 、横、竖、横(3)下列对语段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句将立秋、处暑、白露等节气的依次到来比喻成坐滑梯,巧妙地写出了天气变化很快。 B. 句用“手”和“表情”的变化来告诉我们气温越来越低,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生动传神。 C. 句以霜降的寒冷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为例,具 体地说明“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 D. 句中的“有规矩”和“守规矩”形象地说明了节气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来去有 序,因果
5、相循。(4)请结合语段内容,解释加点词语“怀柔”的意思。(2分) 答: 2.语文课上,老师为同学们讲了一副趣联: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 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 小雪。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令人叫绝,引来后人对句无数。作为其下 联,你认为下面几个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上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 A. 春雷惊蛰,谷雨润物到小满(平仄) B.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C. 乌云遮月,谷雨纷纷到天明(词性不相对,节气) D. 云集小暑,惊蛰山间芒种急(对仗有
6、问题平仄)3. 书法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欣赏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书法作品,下面是小茗同学对四幅书法作 品的欣赏,其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B C D A. 隶书“夏至”二字,横长直短,敦厚大气。 B. 楷书“大暑”二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匀称端庄。 C. 篆书“霜降”二字,线条婉转通畅,古朴大方。 D. 草书“清明”二字,笔画繁复,飘逸潇洒。4. 默写(共4分) (1)我报路长嗟日暮,_。(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2)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范仲淹岳阳楼记) (3) _, _。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 游山西村)5. 初中三年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你所在
7、的班级正在制作毕业纪念册,大家纷纷在纪念册上留言,或抒发离别之情,或表达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如果从下面的古诗中选择一句作为留言,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4分) A.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选择 (只填诗句序号) 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69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8、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推举;发动 )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家喻户晓 (知道、明白) C生于忧患 不患人之不己知 (祸患,灾祸;担忧) D舜发于畎亩之中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从;比)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2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 8. 孟
9、子在文中从哪些方面讲了成才的问题?(3分) 答: 9. 下面链接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请你阅读后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故事的内容,然后说一说这 则故事印证了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的什么说法。(4分) 【链接材料】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刘元卿猱) 【注释】猱n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缘:攀援。 殊快:很舒服。 汰:扔掉。 左右:犹言 “您”,敬辞。 迹:名词作动词用
10、,意为“追寻的踪迹” 跳踉:四脚乱蹦。 答: 三、名著阅读(9分)10.我们读过的名著中有许多人物都经历了各种磨难,最终成就了大事,堪称英雄。请你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任选一个人物,概述其所经历的的磨难及成就的大事。(50字左右)(3分) 答: 11.下面三个名句与论语中的哪个语句内容相关?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序号(每项只选一句)。(3分)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
11、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答:A B C 12. 散文集朝花夕拾多侧面的反映了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记述了他性格志趣形成的过程和寻求民族光明的历程。如五猖会中 (事件),让我们对比出现在学习氛围的宽松和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藤野先生中 (事件),则启发我们应该更加懂要做一个严谨的人;而父亲的病中(事件),则会让我们对比出现在医学的发展和对生命的关注。(3分)四、 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16小题。(共9分)【材料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
12、十四个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具体说就是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直至今天,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它指导农业生产不违
13、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材料二】我们可以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按次序排列,分为四组。这四组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共六个节气,请看下列表格:季节名称节气春季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现在我们把每个季节的六个节气再分为前后两半,立刻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季节的前半段都是以“立”字引领,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
14、、立冬”。每个季节的后半段,又都是以这个季节的名称引领,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也就是春天从“立春”开始了,夏天从“立夏”开始了。每个季节后半段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个季节“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有人会很容易理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这个季节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夏至就
15、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北回归线)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南回归线),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综上所述,其实我们可以把上述这四个季节的八个节气准确的称之为 ,因为它们是界定一年中各个季节和不同时段的分水岭。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个让人不解的现象,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在厨房烙饼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体验,不管饼铛有多热,饼放到里面都不会马上成熟,烙饼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自然界也是如此,当太阳直射地球时,还并不是我们感觉最热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
16、射,但又与地面的接受过程有很大关系。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大暑出现在夏末的原因了。上面我们说的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骨架,那么其它的节气呢?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插入了“雨水”和 “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两个字便可以知道【甲】。从“谷雨”两个字也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
17、白露”,“处”含有隐退的意思,这是暑热 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来显示当地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13.阅读【材料一】,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三个理由。(3分)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 14
18、. 在【材料二】的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四季轮回 强弩之末 B 四季轮回 寿终正寝 C四始四中 强弩之末 D 四始四中 寿终正寝15. 【材料二】中关于“夏至”与“冬至”的说明,印证了【材料一】中的那句话?(抄写在横线上)(2分)答: 16. 结合下面两则材料的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在【材料二】甲处补全句子。(2分)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节选自历书)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节选自兰亭集序)答: (二)阅读冯骥才先生的老母为我“扎红
19、”,完成1720小题。(13分)老母为我“扎红”冯骥才今年是马年,我的本命年,又该扎红腰带了。在古老的传统中,本命年又称“槛儿年”,本命年扎红腰带俗称“扎红”,就是顺顺当当“过槛儿”,寄寓着避邪趋吉的心愿。故每到本命年,母亲都要亲手为我“扎红”。记得12年前我甲子岁,母亲已86岁,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那一刻,母亲笑着、我笑着、屋内的人也笑着。所有孩子自出生一刻,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的健康与平安,这心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执著不灭;而我竟有如此洪福,60岁还能感受到母亲这种天性和深挚的爱。一时心涌激情,对母亲说,待我12年后,还要她再为我扎红,母亲当然知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顺义区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