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艺术教育中实现德育目标(8页).doc





《在音乐艺术教育中实现德育目标(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音乐艺术教育中实现德育目标(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音乐艺术教育中实现德育目标-第 8 页在音乐艺术教育中实现德育目标在艺术的百花园中,品种繁多,各有特色,人们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对它进行分类。从时空的角度分类,可以将艺术分为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时间艺术(音乐)与时空艺术(舞蹈、戏剧、电影);从人对艺术的感知的角度分类,可以分为视觉艺术(工艺、建筑、雕塑、绘画)、听觉艺术(音乐)、视听觉艺术(舞蹈、戏剧、电影)以及想象艺术(文学);从塑造艺术形象使用的材料与手段的角度分类,可以分为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电视)。此外人们还可以从实用与非实用、造型与非造型、偏重于表现与偏
2、重于再现、动态与静态等角度对艺术分类。(摘自现代美育研究)艺术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既可融为一体,也可分门别类。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够综合运用各类艺术,并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最具有审美价值的体现。我认为,这应该是所有艺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奋斗目标。特别是高中的音乐课程,完全应该提倡学科综合、全面发展艺术教育。无论是教育者或受教育者都是一种“质”的跨越与提升,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一种完美、和谐的境界。而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一、在音乐艺术教育中实现德育目标的先决条件(一)音乐艺术的特征。音乐素有艺术的王冠之称。它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即音乐语汇)所组成的特定的审美形式音乐形象,诉之于人们
3、的听觉,来直接表达人的感情的艺术。所以,它是一种音响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情的艺术。由于音乐形象是由运动着的乐声组成的,构成其旋律美,具有流动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它最擅长于抒发情感,而主要不在于状物。舒曼说:“音乐不再现夜晚,而表现在夜晚”。比如蓝色的多瑙河,主要不是写多瑙河的色彩与活动,而是表现多瑙河岸边人们富有生命力的情感状态。所以,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音乐的种类多,大而言之可分为声乐(男声、女声、混声)和器乐(弦乐、管乐、打击乐)两类。声乐又可分为进行曲、抒情歌曲等;器乐可分为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等。(摘自现代美育研究)(二)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五个方
4、面来理解。1、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是美育的一种最直接最迅速的手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首先诉诸人的听觉,因此它能直接通过“音乐感的耳朵”传达到人的大脑,作用于人的心灵,唤起人的美感。列子汤问中记载:韩娥在齐国雍门“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欢舞,弗能自禁”;足可见美妙的音乐对人的情绪感染的重要作用。高中生正处于成长过程,音乐的这种作用更不可忽视。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教学,以美妙的旋律和健康的内容唤起学生各种美的感受,使他们陶醉于音乐之中,流连于美的世界。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但有一个前提,它必须是美妙的健康的音乐。随着对外开放,许多不良现象也纷纷涌入,当今乐坛更
5、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那么又该如何去区分出音乐中的美与丑呢?这一重任显然又落在音乐教育上。通过在课堂内外有指导性地引导学生广泛鉴赏,学习优秀的中外音乐作品,“操乐曲而后晓声”,让学生知晓什么是音乐艺术,怎样去辨别美与丑,在音乐鉴赏中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美国芝加哥大学一位教授针对大学校园里只听到满耳的疯狂的摇滚乐,却听不到贝多芬、莫扎特的名曲这一现象,就曾警告说:“他们(大学生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精神的聋子,当然更谈不上听音乐来激发思考了;长此以往,西方文化迟早将面临危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现代社会的中国人,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很难想象,一群整天在靡靡之音、颓废之乐的熏陶下的学生,将来
6、会怎样去建设我们的祖国!2、音乐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课程计划中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这一艺术的穿透性,促进行为道德素质形成的速度与质量,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而且这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往往能从人的意识层面深入到无意识层面,烙印深刻,终身难忘。这种教育作用是生硬的政治说教所不可替代的。3、音乐能拓展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人类认识世界大体上有两种途径:一是科学的途径,即通过准确的阐述和科学的论证,来推导和证明客观规律,认识客观世界;
7、二是艺术的途径,借助生动具体、富于想象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认识世界。二者相互补充,但却不能互相替代。有时通过艺术形象来认识客观世界并不亚于科学的阐述。4、音乐教育能丰富想象力、启发创造力、促进智力的发展。音乐诉之于听力,听之于耳,惑之于心,并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获得具体的形象,所以音乐教育能丰富人的想象力。爱因斯坦从小就爱好音乐,他认为音乐能促进人的想象力的发展,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终究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乐还以它的灵活性多变性和启迪性,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国有数千年“乐教”的历史,音乐与许多艺术形式结下了不解之缘。吴道子的画“气韵流动”,姜白石的词“犹如韵律
8、”,闻一多的诗更是具有音乐之美,也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可见他们都从音乐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创造出了具有音乐美的艺术样式。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都很注意培养自己对音乐艺术美的感受能力,而他们的才智才能,也从音乐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认为天体的运行就像音乐一样和谐,他一生就致力于研究这种“天体的音乐”,他就是在研究这种和谐的音乐旋律时,竟不可思议地创造出了他那不朽的第三定律。难怪德国诗人海涅说:“音乐这是奇迹。”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晚年曾感慨地说:“假如我能从头再活一次,我一定要给自己制订一个原则:一个星期内一定要抽出时间去读诗,去听音乐。只有这样,我现在已退化的那一部分能力才
9、能保持下来。”从中可见音乐与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来说,音乐教育在开发智力方面的这一意义尤为重要。它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插上幻想的翅膀,却创造更多丰富的成果。5、音乐能消除疲劳,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高中生正处于接受知识阶段,各种学习任务往往让他们的头脑处于紧张亢奋之中。而音乐可以调节他们大脑机能,消除因学习过分紧张而产生的体力、脑力的疲劳。清华大学的陆以循教授曾提出了一个“818”的命题;他认为:让学生在八小时学习中,抽出一个小时去欣赏、学习音乐,其成效将大于八小时的学习。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减少甚至删除音乐课的课时,这样做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违背
10、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6、音乐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青少年思想活跃,最需要丰富的精神乳汁来哺育。音乐就是一种最好的艺术样式。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放声歌唱”?为什么绝大多数文艺汇演都少不了音乐节目?就是因为音乐不仅是年轻人一种精神上的需要,也能“使听之人,为之兴感贻悦”,是活跃气氛的一种需要。难怪托尔斯泰年轻时曾说:“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能表现艺术的真正涵义,我爱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所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万不可因为升学考试不考,而轻视它的存在。它已成为反映时代特点、陶冶道德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给人以美的启迪与追求的最受欢迎的艺术样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乐 艺术 教育 实现 德育 目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