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猜想(5页).doc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猜想(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猜想(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猜想-第 5 页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猜想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求学生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在科学课中,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而形成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学生在科学领域里的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究活动,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测或假想制订计划实验探究形成结论实验验证”等。由此可见,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著名的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便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
2、”波利亚也提倡:“要循循善诱的教导学生,从猜想中发现、在发现中猜想。”因此,猜想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教师在科学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猜想,而不是胡乱猜,就要掌握一些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猜想,提高他们猜想的水平和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不断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一、 在直觉中引导学生猜想在直觉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猜想”。直觉的来源并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学生多年积累知识、经验与当前实际问题相碰撞而瞬间产生的思想火花,虽然有时人们无法说清楚究竟是哪些知识、经验参与了瞬间直觉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产生直觉思维的基
3、础。例如在教学蜗牛引入新课时就可以充分利用直觉猜想这一“催化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快速投入学习。师:今天,老师带了你们的小伙伴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想知道它是谁吗?生:想。师:老师不直接说出来,想让你们猜一猜。师:它是一种动物,身体柔软生:蚯蚓、毛毛虫。师:它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生:蚯蚓。师:它的运动速度很慢生:蚯蚓。师:它爱吃植物的茎和叶,比如青菜呀 生:蜗牛。师:它的背上有个壳生:是蜗牛。(大部分学生兴奋地叫起来)师:为什么是蜗牛?生:背上有壳,速度很慢,爱吃青菜,喜欢潮湿,这些都是蜗牛的特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教师描述学生进行直觉式的猜想,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蜗牛的特征
4、进行了概括,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动机,进而使学生在探索科学的奥妙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二、 在分析中引导学生猜想在分析中猜想就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提出大胆又有创新的结果假设。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没有分析问题就不可能解决问题,那么提出的问题也就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分析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问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领学生进行猜想。下面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片段。师:你估计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我们用克作单位
5、来说。(学生猜测,师板书猜测的数字:有1克、3克、5克、10克、20克、18克、50克、80克、100克等等,显得漫无目的毫无依据)师:大家估计的都不一样,而且差距还很大,大家分析一下,你认为哪些估计肯定是毫无依据没有道理的,可以排除掉?(学生小组内积极地讨论,分析。)生:我认为50克、100克绝对不可能,这都跟水的数量都一样了甚至超过了水量,这不大可能吧! 生:我认为1克、3克、5克也不大可能,太少了,我以前泡过盐水,好像50毫升水不止溶解这么一点!师:那么你们再来估计一下50毫升水大概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生:10克、18克、20克、30克(在一个较合理的范围之内)可以看到,学生参与科学探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教学 如何 引导 学生 进行 有效 猜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