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解析(8页).doc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解析(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解析(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解析-第 8 页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是指农业的绝对区位,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这是指相对区位,即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如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形成与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因素之间的联系。辨析比较 区位与布局的区别和联系,如表3-1所示。表3-1区位布局区别强调客观存在强调主观安排强调微观,如某个工厂、某个农场强调宏观,如农业、工
2、业的总体布局联系都强调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还有政策、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机械等社会经济因素,如图3-1所示。图3-1(1)自然因素(如表3-2所示)表3-2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具体案例自然条件气候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亚热带的柑橘;我国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牧业、副业和立体农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
3、种植业,宜发展林牧业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土壤肥沃的土壤,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土壤种类不同,作物种类不同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江南丘陵地区的茶树水源调节和补充天然降水。在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因素年降水量小于250 mm的干旱地区,如果没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新疆的绿洲农业、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2)社会经济因素(如表3-3所示)表3-3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具体案例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决定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工矿区、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及园艺业交通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方便快捷的交通、
4、农产品保鲜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荷兰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基地政策国家政策及政府干预手段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我国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机械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劳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水稻种植业方法点拨 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的基本方法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但都有主导因素。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进
5、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也是不相同的,如表3-4所示。表3-4主导因素农业生产热量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水源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地形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市场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土壤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技术以色列的无土蔬菜记忆要诀 歌诀记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气候地形育土壤,运输机械找市场。旱区水源蕴绿洲,劳力政策有影响。误区警示 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就是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
6、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有区别的。如影响南疆长绒棉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而非光热条件。南疆光热条件优越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而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人类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通过培育良种,使我国橡胶的种植范围由热带扩展到22N,双季稻的种植由华南推广到江淮地区。对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如北方冬季通过建塑料大棚、玻璃温室,改造热量、光照、通风和湿度条件;丘陵缓坡,通过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西北干旱地区,通过加强灌溉
7、,改造水分条件等措施,使本因自然因素的制约而不能发展农业的时间和地区适宜发展农业。(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城市的形成和分布会影响市场区位的变化,如城市的形成发展会带动郊区农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是由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市场需求即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某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如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粮出口国,阿根廷的牛肉远销世界到欧洲人的餐桌上,这些农业市场在地域上的扩展都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
8、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因此,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农业区位。4.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图3-2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的概念、标志、类型如表3-5所示。表3-5项目内容农业地域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标志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类型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9、,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地域类型。如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深化升华 农业地域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定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农业生产的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的特征,不同农业地域的生产特征不同。方法点拨 如何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图3-3记忆要诀 数字联想记忆农业地域的形成运用数字“二”“三”“四”,可以加快记忆有关农业地域的知识。(1)“二”个“一定”(一定的地域、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2)“三”个“地域差异”(动植物分布的地域差异、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3)“四”个
10、“相同特征”(农业生产的条件、农业生产的结构、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方法点拨 图示法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及成因图3-4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农场形成一个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如表3-6所示。表3-6区位因素区位优势自然因素地形地势较平坦(中部平原)水源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市场有固定的销售市场科技机械化程度高政策政府扶持鼓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解析8页 地理 人教版 必修 教材 梳理 第三 第一节 农业 区位 选择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