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地理》(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旅游地理-第 8 页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内容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参考学时36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旅游管理专业 、酒店管理专业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实践教学结合先修课程 旅游学概论 景观地貌学 课程教材中国旅游地理 庞规荃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第三版ISBN 7-5637-0682-8参考书目1 现代中国旅游地理 庞规荃 周进步 秦关民 2000年9青岛出版社 ISBN7-5637-0682-82中国旅游地理金海龙 高教出版社 2003年 ISBN7-04-009724-93旅游资源与开发肖星 严治平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0年8月I
2、SBN 7-5032-1746-6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及以后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以中国特定地域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环境、特点、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和发展规律,阐述了旅游活动与我国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以中国特定地域为研究对象的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明确发展旅游业与我国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国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
3、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三、理论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旅游地理学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多学科综合性边缘科学。中国旅游地理属于区域旅游地理学的范畴。以中国为特定区域,研究中国大地上的旅游现象与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的一门学科。理论教学从旅游地理学出发,首先学习旅游地理学发展、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任务和内容,逐渐向中国旅游资源形成原因、特点、价值方向学习,进一步学习中国旅游地理分区,了解各分区重要旅游资源形成、分布状况等。在讲授过程中,以适应“新旅游”时代需要和应用为目的,讲清中国旅游资源和各分区旅游资
4、源的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并结合实际强化训练,注意课堂讲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尽量采用示范教学和地图教学等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一编 旅游地理概论第一章 旅游地理学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1.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重点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2. 教学内容一、 旅游地理的形成和发展二、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第二章 旅游资源1.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类别、特点。重点掌握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2. 教
5、学内容一、 旅游资源的含义二 、旅游资源的类别三、 旅游资源的特点四 、旅游资源的保护第三章 旅游开发1.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以及旅游开发的条件、旅游开发的类型。着重掌握旅游开发与地区发展的关系。2. 教学内容一 、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二 、旅游开发的历史发展三 、旅游开发的条件四 、旅游开发的原则与评价五 、旅游开发的类型六 、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七 、我国的旅游开发第四章 旅游业规划1.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四旅游事业发展的纲领和旅游区建设的依据,重点掌握旅游规划的内容、实质、步骤和类型。2. 教学内容 旅游规划
6、的内容、步骤、实质、类型。第二编 中国旅游地理总论第一章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本章是本课程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章节,对教师的及学生的要求较高。对教师而言,要求清晰的讲授各类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对学生,要求其能通过学习,掌握各类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并能融会贯通。1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需要学生了解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中国各类自然旅游景观的形成、特点形态及分布。3. 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及其特点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区位环境评价第三节 中国的地貌景观形成及其特点第四节 中国水景旅游资源形成及其特
7、点第五节 中国海岸带旅游资源的形成及特点第六节 中国气候旅游资源的形成及其特点第七节 中国动植物旅游资源形成与分布特点第八节 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建设第二章 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旅游价值。2.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及特点第二节 万里长城及其形成第三节 丝绸之路及其形成第四节 古代水利工程及其形成第五节 古建筑旅游资源及其形成第六节 我国古城与现代城市旅游资源及其形成第七节 中国的园林景观特色第八节 古墓葬演变及其旅游价值第九节 宗教旅游特色第十节 革命纪念地及其形成第十一节 古文
8、化旅游资源第十二节 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成及其特点第十三节 中国的饮食文化与旅游工艺品资源第十四节 我国博物馆的发展与分类第三章 交通与旅游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了解交通对旅游的促进与制约作用和旅游对交通发展的拉动作用,并掌握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2.教学内容第一节 交通的发展与旅游大众化第二节 我国的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第三编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第一章 旅游地理区划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旅游区及风景区的基本概念和划分旅游区的意义,熟悉我国八大旅游区的划分及其依据。2.教学内容旅游区与风景区的基本概念;中国旅游地理分区及其依据第二章 京、津、冀旅游区1
9、.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京津冀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京津冀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2.教学内容第一节 京 津 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第二节 北京市及其旅游资源第三节 天津旅游区第四节 清东陵和清西陵第五节 秦皇岛旅游区第六节 承德旅游区第三章 东北旅游区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第一节 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第二节 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第四章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黄河中下游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东北旅游区旅游
10、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第一节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第二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历史和经济状况第三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第五章 西北、内蒙古旅游区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西北、内蒙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西北、内蒙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第二节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第六章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第一节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概况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11、第七章 华南旅游区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华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华南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第二节 经济地理概况第三节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第八章 西南旅游区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西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西南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第二节 西南旅游区的旅游胜迹第九章 青藏旅游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青藏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青藏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第一节 青藏地区的地理概况第二节 青藏旅游区主要旅游点四、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五、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考试占70六、学时分配表章次内 容学时学时分配讲授实验其他一旅游地理学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第一编)22二旅游资源(第一编)22三旅游开发(第一编)22四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第二编)55五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第二编)55六交通与旅游(第二编)22七旅游地理区划(第三编)22八京、津、冀旅游区(第三编)22九东北旅游区(第三编)22十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第三编)22十一西北、内蒙古旅游区(第三编)22十二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第三编)22十三华南旅游区(第三编)22十四西南旅游区(第三编)22十五青藏旅游区(第三编)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