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第 12 页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一、乙醚:1、危害特性: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汽重于空气。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当乙醚中含有过氧化物时,在蒸发后所分离残留的过氧化物加热到100以上时能引起强烈爆炸; 与无水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也会发生猛烈爆炸。溶于低碳醇、苯、氯仿、石油醚和油类,微溶于水。相对密度0.7134。熔点-116.3。沸点34.6。折光率1.35555。闪点(闭杯)-45。易燃、低毒。2、防范措施:(1)贮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与氧化剂、卤素、酸类分储。(2
2、)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3)灭火: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4)密闭操作,质检员在通风橱下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适量,应留有5%的空容积。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5)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26。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
3、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6)质检员不外带,不另作他用,做好药品使用记录,质检室主任不定时抽查。二、乙醇1、危害特性:(1)无色澄清液体。有特殊香味。易流动。极易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能与水和氯仿、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互溶。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含水4.43%),共沸点78.15。相对密度(d204)0.789。熔点-114.1。沸点78.5。折光率(n20D)1.361。闭杯时闪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温度)13。易燃。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3.5%18.
4、0%(体积)。该有机溶剂用途极其广泛,主要用于医疗、化妆品、卫生用品、油脂与染料方面。(2)健康危害:该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该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2、防范措施:(1)操作注意事项:质检员在通风橱下密闭操
5、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2)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三、石油醚1、危险特性:(1)无色透明
6、液体,有煤油气味。主要为戊烷和己烷的混合物。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苯、氯仿、油类等多数有机溶剂。易燃易爆,与氧化剂可强烈反应。主要用作溶剂和油脂处理。(2)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有浓烈的黑烟,完全燃烧时不产生任何烟雾。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2、防范措施(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
7、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2)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3)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5
8、。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4、质检员不外带,不另作他用,做好药品使用记录,质检室主任不定时抽查。四、三氯甲烷1、危险特性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味甜。高折光,不燃,质重,易挥发。纯品对光敏感,遇光照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逐渐分解而生成剧毒的光气(碳酰氯)和氯化氢。可加入0.6%1%的乙醇作稳定剂。能与乙醇、苯、乙醚、石油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油类等混溶、 25时1ml溶于200ml水。相对密度1.4840。凝固点-63.5。沸点6162。折光率1.4476。低毒,半数
9、致死量(大鼠,经口)1194mg/kg。有麻醉性。有致癌可能性。2、防范措施(1)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2)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光气。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
10、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不可与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混放五、硫酸1、危险特性浓硫酸,俗称坏水,化学分子式为HSO,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矿物酸。浓硫酸指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溶液。浓硫酸还具有强腐蚀性:在常压下,沸腾的浓硫酸可以腐蚀除铱和钌之外所有金属(甚至包括金和铂),其可以腐蚀的金属单质种类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王水。硫酸在浓度高时具有强氧化性,这是它与稀硫酸最大的区别之一。同时它还具有脱水性,难挥发性,酸性,吸水性等。2、防范措施(1)由于浓硫酸中含有大量未电离的硫酸分子(强酸溶液中的酸分子不一定全部电离成离子,酸的强弱是相对的),所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1、、脱水性(俗称炭化,即腐蚀性)和强氧化性等特殊性质;而在稀硫酸中,硫酸分子已经完全电离,所以不具有浓硫酸的特殊化学性质。发烟硫酸是无色或棕色油状稠厚的发烟液体(棕色是因为其中含有少量铁离子),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吸水性很强,与水可以任何比例混合,并放出大量稀释热。所以进行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2)浓硫酸密度比水大得多,直接将水加入浓硫酸会使水浮在浓硫酸表面,大量放热而使酸液沸腾溅出,造成事故。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烧瓶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切不能将顺序颠倒,这样会引发事故。切记“酸入
12、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稀释那浓硫酸,浓酸入水滴,沿器壁慢慢倒,搅拌手不离(化学版青花瓷)”。注酸入水不断搅拌,稀释好的硫酸应冷却至室温后存放入试剂瓶中。(3)人身防护:吸入:硫酸雾浓度超过暴露限值,应佩戴防酸型防毒口罩。眼睛:带化学防溅眼镜。皮肤:戴橡胶手套,穿防酸工作服或纯棉工作服和胶鞋。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4)急救:吸入: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应吸氧。眼睛: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皮肤:立即用干燥的棉布擦拭,再用大量冷水冲洗(浓硫酸对皮肤腐蚀强烈,实际操作应直接大量冷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
13、伤皮肤。口服: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等内服。(5)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六、冰乙酸1、危险特性即无水乙酸,乙酸是重要的有机酸之一,有机化合物。其在低温时凝固成冰状,俗称冰醋酸。凝固时体积膨胀可能导致容器破裂。闪点39,爆炸极限4.0%16.0%,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不超过 25mg/m3。纯的乙酸在低于熔点时会冻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2、防范措施(1)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
14、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手防护:戴橡皮手套。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不能与碱类、碱金属混放。(2)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3)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七、异辛烷1、危险特性(1)是辛烷(C8H18)的一种异构
15、体。(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3)健康危害:吸入或口服对身体有害。对皮肤有刺激性。本品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2、防范措施(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2)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乳胶手套。其它:工作现
16、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3)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八、异丙醇1、危险特性(1)一种有机化合物,正丙醇的同分异构体,别名二甲基甲醇、2-丙醇,行业中也作IPA。它是。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溶于水,也溶于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2)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使用强酸生产异丙醇在
17、一类致癌物清单中、异丙醇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3)高浓度蒸气具有明显麻醉作用,对眼、呼吸道的黏膜有刺激作用,能损伤视网膜及视神经。生理作用与乙醇相似,在体内几乎无蓄积,毒性、麻醉性以及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都比乙醇强,但不及丙醇。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食入或吸入大量的蒸汽可引起面红、头疼、精神抑郁、恶心、昏迷等。2、防范措施(1)质检员在通风橱下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质检员不外带,不另作他用,做好药品使用记录,质检室主任不定时抽查。九、甲醇1、危险特性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CAS号为67-56-1或170082-17-4,
18、分子量为32.04,沸点为64.7。因在干馏木材中首次发现,故又称“木醇”或“木精”。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人口服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可致死。2、甲醇被大众所熟知,具有毒性。工业酒精中大约含有4%的甲醇,若被不法分子当作食用酒精制作假酒,饮用后,会产生甲醇中毒。甲醇的致命剂量大约是70毫升。甲醇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在甲醇生产工厂,中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甲醇的浓度限制为PCstel=50mg/m3,PC-TWA=25mg/m3,在有甲醇气的现场
19、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工厂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允许含量小于200mg/L的甲醇。甲醇的中毒机理是,甲醇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俗称蚁酸),然后对人体产生伤害。常见的症状是,先是产生喝醉的感觉,数小时后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线模糊。严重者会失明,乃至丧命。失明的原因: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累积在眼睛部位,破坏视觉神经细胞。脑神经也会受到破坏,而产生永久性损害。甲酸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越来越强,损害肾脏导致肾衰竭。2、防范措施(1)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
20、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或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甲醇中毒,通常可以用乙醇解毒法。其原理是,甲醇本身无毒,而代谢产物有毒,因此可以通过抑制代谢的方法来解毒。甲醇和乙醇在人体的代谢都是同一种酶,而这种酶和乙醇更具亲和力。因此,甲醇中毒者,可以通过饮用烈性酒(酒精度通常在60度以上)的方式来缓解甲醇代谢,进而使之排出体外。而甲醇已经代谢产生的甲酸,可以通过服用小苏打(碳酸氢钠)的方式来中和。(2)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
21、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十、丙酮1、 危险特性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CAS号为67-56-1或170082-17-4,分子式为CH3COCH3。又名二甲基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2、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
22、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燃爆危险:该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2、防范措施(1)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或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甲醇中毒,通常可以用乙醇解毒法。其原理是,甲醇本身无毒,而代谢产物有毒,因此可以通过抑制代谢的方法来解毒。甲醇和乙醇在人体的代谢都是同一种酶,而这种酶和乙醇更具亲和力。
23、因此,甲醇中毒者,可以通过饮用烈性酒(酒精度通常在60度以上)的方式来缓解甲醇代谢,进而使之排出体外。而甲醇已经代谢产生的甲酸,可以通过服用小苏打(碳酸氢钠)的方式来中和。(2)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十一、氢氧化钾1、危险特性(1)氢氧化钾(化学式:KOH,式量:56.1)白色粉末或片状固体。熔点380,沸点1324,相对密度2.04g/cm3,折射率n20/D1.421,蒸汽压1m
24、mHg(719)。溶于约0.6份热水、0.9份冷水、3份乙醇、2.5份甘油。当溶解于水、醇或用酸处理时产生大量热量。0.1mol/L溶液的pH为13.5。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230mg/kg。(2)易潮解。暴露于空气中时,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逐渐变成碳酸钾。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溶解热,有极强的吸水性,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而溶解,并吸收二氧化碳逐渐变成碳酸钾。溶于乙醇,微溶于醚。有极强的碱性和腐蚀性,其性质与烧碱相似,能引起灼伤。2、防范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先用干燥的棉布擦拭,再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
25、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2)应急处理: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十二、氮气1、危险特性(1)氮气,化学式为N2,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且一般氮气比空气密度小。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08%(体积分数),是空气的主要成份之一。在标准大气压下,氮气冷却至-195.8时,变成无色的液体,冷却至-209.8时
26、,液态氮变成雪状的固体。(2)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超过85%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氮气浓度超过95%时,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2、防范措施车间内部始终保持通风及空气置换正常,充氮区域每小时实时检测空气含氧量浓度(不低于19%),并配备低氧报警仪等设备设施。急救方法: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皮肤、眼睛
27、与液体接触发生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就医治疗。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空气循环。十三、乙炔1、危险特性(1)无色无味有毒气体.(2)高浓度乙炔存在于空气中时引起氧含量下降,造成窒息危害。(3)乙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在一定比例时,点火就会发生爆炸。(4)乙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2、防范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2)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和装备。(3)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4)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
28、瓶及附件破损。(5) 禁止与氧气瓶混放。十四、丁酮1、 危险特性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丙酮气味。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苯、氯仿、油类混溶。溶于4份水中,但温度升高时溶解度降低。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含水11.3%),共沸点73.4(含丁酮88.7%)。相对密度(d204)0.805。凝固点-86。沸点79.6。折光率(n15D)1.3814。闪点1.1。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3300mg/kg。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81%11.5%(体积)。高浓度蒸气有麻醉性。2、防范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眼睛防护:
29、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乳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2)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3)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
30、氧化碳、砂土。(4)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5)包场车间擦不干胶使用时,须由包装班长至质检室领取并填写领用记录,戴乳胶手套使用,质检室做好药品保存工作。 十五、天然气1、危险特性(1)天然气本身无色无味,主要成分是甲烷,比空气轻;(2)天然气中可能含有微量的硫化氢,并且经过了加臭处理,吸入太多会造成中毒事故。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3)天然气是易燃易爆气
31、体,在常温常压下,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5%-15%;2、防范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2)密闭操作,严防泄露,工作场所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3)在生产、使用、贮存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穿防静电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手套。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与,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4)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5)天然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
32、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6)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十六、6号溶剂油1、危险特性(1)主要成份为正己烷(C6H14)74%和环己烷(C6H12)16%,其中,正己烷的闪点为-23,自燃点为225,爆炸极限为1.27.5%,沸点为68.7;环己烷的闪点为-16.7,自燃点为245,爆炸极限为1.38.4%,沸点为80.7,从这两种溶剂的爆炸极限和闪点来分析,火灾危险性应该为甲类,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2)6号溶剂油还具有一定的毒性,主要破坏人的造血功能,刺激神经系统,吸入太多会引起头昏、头疼、过度兴奋而失去知觉,中毒浓度为25-30mg/L,致死浓度为30-40
33、mg/L。2、防范措施(1)浸出、蒸发、脱溶系统操作必须达到工艺要求的温度与负压状态、杜绝溶剂泄漏的危险。(2)混合油泵、溶剂泵、浸出器视镜、浸出器料粑盘根、密封处必须随时检查、严防溶剂泄漏,引发燃爆的危险。(3)运行时要按照标准控制浸出器的温度、负压及料封高度,防止溶剂气体的回流进入车间。(4)蒸发系统要控制好温度、压力,防止毛油残溶超标,进入毛油罐造成的火灾隐患。(5)废水蒸煮罐温度要控制在(85)防止废水含溶剂过高排入水封池,造成的火灾隐患。(6)运行过程中要注意蒸汽系统,防止废水罐煮罐翻罐现象。(7)运行中要注意监控分水罐液位防止部分溶剂分水罐跑漏溶剂的危险。(8)运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
34、浸出器链板、湿粕刮板如突然出现断裂,要及时发现,报告处理,避免设备带溶处理的严重后果。(9)车间突然停电停水,立即关闭主蒸汽阀门,打开紧急补水阀,防止系统超压。(车间楼顶可设置与设备配套的高位水箱应急)(10)检修作业时,切不可冒然进入浸出器、烘干机、等受限空间,如需要,必须事先报告和经过安全办检测审批,以防中毒、缺氧等意外事故的发生。(11)当车间内大量跑漏溶剂时,不要惊慌,沉着快速的关闭泄漏处前后端的阀门,打开风机、门窗进行通风,使室内气体不能达到爆炸浓度,杜绝一切形式的火源产生。(12)严格按照规定定时清理管路上的粕粉尘,严防受热自燃。(13)生产及非消溶剂检修作业时,必须使用防爆工具,
35、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携带手机及其他非防爆电子设备。(14)溶剂罐区卸溶剂时、静电接地必须牢固,溶剂管道不能泄露,接卸现场按防爆管理,防止一切火源危险。十七、有限空间1、危险特性(1)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有毒有害介质,(2)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可燃性气体,(3)有限空间可能属于缺氧环境。当含氧量低于12%时,人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失去知觉,其速度之快,以至于受害者根本无法自救;当含氧量处于12%至14%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抽搐症状,同时动作协调性、感知能力和判断力明显变差;当含氧量处于15%至19%时,除影响动作协调性外,还会诱发早期的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及肺部问题。如果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可燃性气
36、体,则会有火灾爆炸危险,如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则会有中毒危险,其现实危险性不言自明。2、防范措施(1)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2)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主要有: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T2.1)、化学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AQ3028)、金属焊割用燃气入舱作业安全规定(CB/T 3969)等,这些标准明确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职责和具体措施。要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一方面,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管
37、理制度,具备必要的检测检验手段和应急器材;另一方面,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使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作业人员都掌握足够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具有极强的责任心。(3)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或安全措施,应该包括监护人与作业人员约定联络信号、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4)当有限空间状况改变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出现场,并在入口处设置警告牌“严禁入内”,并封闭受限空间入口防止误入。处理后需重新办理许可证方可进入。(5)作业前 30 min 内,应根据有限空间设备的工艺条件对有限空间进行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氧含量进行检查,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中断时
38、间超过1小时,应重新进行检测分析。(6)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要佩戴便携式气体浓度报警仪,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 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7)工厂主要作业为罐区清罐作业,作业前必须报备工厂安监员,由罐区通风人员与车间监督作业人员确定含氧量符合作业标准方能进入。(8)污水处理的集水井、调节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污泥浓缩池、沉淀池等有限空间清淤、维修时应重点控制,先用大量的清水反复清洗3次以上,经便携式气体浓度检测仪检测符合安全施工要求后(有毒有害气体为零,含氧量不低于19%)方可作业,作业期间应佩戴防毒面具或正压式呼吸器,且作业人员腰部要系好安全绳,一旦发生
39、意外,便于监护人员将操作人员拉出。十八、氢氧化钠1、危险特性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片碱,其分子式为NaOH,通常为片状固体,熔点318.4,沸点1390,相对密度1.32,与水混溶,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量,遇潮湿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氢氧化钠本身不会燃烧,但遇到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与油布放置在一起会引发自燃起火。2、 防范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着,先用棉布擦拭,然后用流动清水清洗15分钟;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清洗15分钟后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用水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后就医;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耐酸碱手套,戴安全防护镜;存储:库房保持干燥通风,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强酸、过氧化物接触,搬运时轻搬轻放,防止包装破裂,容器受损,配备泄露应急处置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留有害物。3、应急处置: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置人员,戴防毒面具。穿耐酸碱工作服,切断泄露源,防止流入下水道及有限空间,可用大量清水稀释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