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中的动物习语及其翻译技巧(陈 莉)(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英语中的动物习语及其翻译技巧(陈 莉)(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英语中的动物习语及其翻译技巧(陈 莉)-第 13 页论文题目:浅析英语中的动物习语及其翻译技巧 白米中学 陈 莉摘 要本文从英语习语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出发,指出动物习语在英语中的地位以及易于被误解、断章取义、和原意背道而驰;再从动物习语的主要来源途径;动物习语与文化背景的形成和动物习语的一些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从而提出一些基本的动物习语翻译方法和注意事项,借此让学习者更好地把握动物习语的字面意思和真正的含义,以期更好的学好英语。关键词:动物习语;典故;文化背景;翻译方法一、 引言习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你使用英语,不管是听、说、读、写、译的哪一项,都免不了要接触到习语。英语语言学家J
2、ennifer seidl 在他的著作英语习语和使用(English Idioms and How to use Them,1987)的前言里说:“习语和语言是不能分开的,你无法选择要用还是不用。”可见,习语在英语里是无法回避的。自然界大约有150多万种动物,丰富的动物资源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物质宝库。自古以来,动物就是人类狩猎的对象,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动物不断进行驯服和饲养,因此关系也更为紧密。Darryl Lyman(1994)说:动物为人类作了许多贡献,有一项重要的常常被人们忽视的贡献是,动物大大地丰富了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是人类最重
3、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漫长的与动物接触的过程中,从动物的形象、特征、习性中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活动等引发许多丰富的想象,并用想象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描述,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因此在人类的语言中必然存在大量的含有动物名称的习语。这些习语有的与动物自然特征相关,有的源自人们对动物习性的认识,有的源自寓言和神话,也有的来自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可产生相同或不相同的喻义。动物习语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所反映的词用含义依赖于英汉文化的理解。鉴于英汉习语的种种差异,通过比较探讨英语习语翻译不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二、 动物习语形成的背景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分别是英
4、语和汉语中最富于文化内涵的一部分,它们是英民族和汉民族灿烂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它们的形成都与各自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惯、风情民俗等息息相关。但由于英、汉两民族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因此由这种不同文化所产生的习语、成语当然也有很大不同。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最困难的事应该是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英语母语者总是觉得学成语是个跳不过去的障碍。中文有两大类的成语:结构性和典故性。结构性的成语很简单,很容易理解它的意思;而典故性的比较难,因为这类成语承载着历史、文化或者其它民族的人不懂的背景。同样,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也面临着这样的文化制约。在认识习语的过程中,如果抛开特定的文化背
5、景而孤立地看待习语的存在与含义,会感觉到晦涩难懂。我们可以用自己所熟知的文化去了解他们的文化,避免文化制约。我们知道动物习语与动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特质是相关联的。然而,它的形成与语言所属的民族文化也是紧密相连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产生习语的温床。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民族文化,这就是各民族在生产劳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风格与传说。习语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千锤百炼而成的语言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习语比词汇更富于文化内涵。通过研究一个民族语言中的习语,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文化的一些特征。习语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晰地看到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因此,了
6、解习语形成的文化背景是透彻理解习语的关键。地理坏境与动物习语 文化的形成脱离不了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特定的文化又产生了特定的表达方式。生活在海边,海岛的人们就创造了“海的文化”。英国四面环海,距离欧洲大陆也有30多公里之遥,英国早期的生活很大程度依赖于海,他们在与海的斗争中创造了“海的文化”,这一文化在英语动物习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常用鱼来比喻人,queer fish 和cool fish就有“怪人”的意思,loose fish表示“放荡的家伙”,shy fish是害羞的人,cold fish是冷漠的人,poor fish是可怜虫;又如,feel like a
7、fish out of water表示“感到不自在”,他们把“小地方的要人”说成a big fish in a little pond,把“默不作声”比喻作as mute as a fish.当有人在恋爱中失意时,汉民族可能用“天涯何处无芳草”来表示安慰,而英国人则用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海里有的是鱼)。这些习语是英民族长期对鱼类的观察结果运用在语言中的缩影。2.2圣经与动物习语如:kill the fatted calf来自圣经路加福音第十五章里的故事。据说有个人,他把财产分给了两个儿子,小儿子拿到财产后,就出远门游玩,终日花天酒地,不
8、久就把那份财产挥霍精光,到了走投无路时才回家。父亲见了这浪荡子回来赶快跑过去拥抱他,并催促仆人说:“把那只最肥胖的牛犊宰了,让我们一起来欢宴庆祝吧!”这时,大儿子回来,得知情况后非常不高兴。他说自己一直辛勤耕作,父亲连一只小羊都未曾为他宰过,却为那个不孝子宰杀最肥的牛犊。父亲闻知后劝导说:“你弟弟是死而复生,失而复得,难道我们不该为这个回头的浪子庆祝一番吗?”后来,人们便用kill the fatted calf 来比喻“用最丰盛的食物款待人”。再如,calf pearls before swine 源自圣经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六节的“登山宝训”:“不要把圣物给狗吃,也不要把你们的珍视丢在猪前,恐
9、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该习语被用作“明珠暗投;把珍贵的东西送给不识货的人”等意。2.3.伊索寓言与动物习语上文提到的bell the cat 源自伊索寓言中,老鼠将铃系于猫颈上的故事,dog in the manger自己不干也不让别人干、自己不能享受又不让别人享受的人,源自伊索寓言中一只狗自己不吃马槽里的干草,却又向马嗷叫也不让马吃草。Count ones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说的是有个挤奶的姑娘,头上顶着一桶刚挤的牛奶,边走边盘算:我要用卖牛奶的钱买些鸡蛋,然后孵小鸡,小鸡长大后下蛋,以后就靠卖鸡蛋赚很多钱。当她想到有钱后,要骄傲地向
10、求婚者说“不”时,高兴地头一摇,头上的牛奶桶掉了下来,牛奶撒在地上,她的白日梦就此破灭。后来人们便用此语表示“鸡蛋未孵先点鸡;依赖未必会发生的事情。”有的伊索寓言甚至成了人们行动的警句,或成了谚语。如:cry wolf.(虚张声势,发假警报),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等等。2.4. 西方生活、民间传说与动物习语 Dark horse 最初源于赛马场,指那些没有名气,赌客们不甚了解的马;也可以指一举成名的后起之秀,或泛指那些实力难测没有名气的竞争者。Eat c
11、row 形成于英美战争时期。据说一美国士兵因追捕一只受伤的乌鸦而误入英军防线,他的枪被缴,一名英国军官逼他吃了一口乌鸦肉;要回枪后,他马上把枪口对准那个英国军官,逼他把剩下的乌鸦统统吃下去。后来,英国军官到美方告状,当司令问他是否认识英国军官时,他结结巴巴答道:“是的,昨天我们一起吃乌鸦。”后来,人们便给了“eat crow”被迫认错之意。三、 动物习语的基本特征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英语习语具有长期习用性,结构固定性和语义整体性等主要特征。Mcmordie (1954)说:习语是不能改动的;习语中的任何词都不能以其他同义词来代替,习语中词的排列顺序也很少能加以变动;任何改变措词和搭配的做法往往
12、都会破坏习语,或可能使之变得毫无意义。同时,英语动物习语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英语动物习语的长期习用性习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结构固定、语言通俗并广泛流传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比如wildgoose chase追捕野鹅,指徒劳的搜索,无益的追求。4个世纪以前,英国剧作家兼翻译家乔治查普曼首先使用这条习语。 Troy horse 源自公元前12世纪初的特洛伊之战,从古代希腊大诗人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沿用至今。讲的是奥德修斯用木马计攻陷特洛伊之城的故事。人们根据故事情节,常用它来比喻“安置在国家、机构等内部起颠覆破坏作用的个人、集体或物体。”追溯很多英语动物习语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它
13、们开始习用至今已有着悠久的年代。动物习语的结构特征习语的动物词语不能任意替换比如smell a rat 指的是发觉不对劲,感到可疑,而不能用smell a mouse来替换;mad as a March hare指的是像三月的野兔一样疯野,而不能用mad as a March rabbit来替换。习语中修饰动物的词语不能随意更改 比如dark horse直译为“黑马”,比喻赛马中实力难测的马匹或比赛中爆出冷门的优胜者,而black horse只是表示马的颜色是黑色,并不是指人。又如black sheep 指的是败家子、害群之马、无用之辈,而不能说成dark sheep。习语中动物名词的数不能轻
14、易变动 比如All ones geese are swans.(敝帚自珍、言过其实),Birds of a feather(一丘之貉)等,动物名词的复数不能变为单数;as slippery as an eel(油滑、不可靠),as proud as a peacock(不可一世、非常骄傲)等,动物的单数不能变为复数。习语构成词的位置不能更换 以rain cats and dogs(下倾盆大雨)里的cats 和dogs为例,它们虽是用“and”连接的同等成分,位置却不能对调。习语的构成词稍有变化就可能变化的另一习语,意义则不大一样。Cats 和dogs的位置对调后,就是“rain dogs an
15、d cats”,意思只能是“下雨下了猫和狗”,已经不再是“下大雨”了。动物习语的语义整体性习语的意义是一个整体,这是习语的最重要特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习语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不能把组成习语的单个词的意义简单相加,不能按一般的句法来分析。比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为“泄密”与“猫”和“袋子”毫不相干,不可根据各个词的词义总和理解为“让猫从袋子里出来”,这跟原义“泄露秘密;露马脚”是相去甚远的。所以说,忽略了动物习语的整体性就容易望文生义。动物习语的独特性除了以上常见的一些特征外,我们切不可忽视动物习语的独特性。因为在实际交际中,由于人们受到当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
16、式和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改变英语动物习语原有含义的情况下,人们对习语中的部分词语进行了替换,以达到最佳语言效果。比如,在动物习语中部分动物词语替换是灵活的。Beard the lion (奋勇迫敌、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中的lion 可替换为someone;as sick as a cat (病危、直想作呕、感到极端厌恶)中的cat可替换为dog;talk the hind leg off a donkey(唠叨不休,说得天花乱坠)中的donkey可替换为wolves;say boo to a goose (胆小如鼠)中的goose 常被battle dore 或blanket等词替换以起
17、到诙谐幽默的效果。我们将从动物习语的典故和习语与动物的关系两方面出发,来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习语,以致更好的把握它们的含义和特征。四、常见的动物习语动物习语在英语中的典故有一些动物习语均有一定出处,含有这样那样的典故、寓意,比较隐晦,从字面上不易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但我们了解了它的出处和典故,在对动物习语的理解、运用及翻译方面都可得到帮助和启发,同时还可附带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的风土人情,获得一些外国文史和社会的知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动物习语的出处。 有关猫的习语Bell the cat 故事说:猫是老鼠的天敌,老鼠一向十分苦于猫的危害。一天众鼠汇聚,商议如何防范猫的突然袭击。有个精灵的老老鼠建
18、议:最好给猫脖子上系个铃,一听见铃声,就知道猫儿已逼近,大家赶快逃避,这样就可以免除灾害。众鼠听了连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可是有只年轻的小老鼠却站起来问道:“谁去给猫系铃呢?”( who will bell the cat ?)众鼠都无以答对,默不作声。给猫脖子上系铃,这可是骇人听闻的冒险行为啊!因此,人们便从这个故事中引出bell the cat 一语,用来比喻人勇于承担危险、艰难的事,或敢于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拯救他人。Cats pawCats paw 不作“猫爪子”解,其含义是“被他人利用为工具的人”。故事说,曾有一只猫和一只猴子住在同一个家里,整天寻找机会偷东西吃。一天,他们一道
19、游逛,忽然发现火灰里煨着一些栗子。狡猾的猴子对猫说:“喂,伙计,今天咱们可不会缺少好饭吃啦!不过要从火灰里扒栗子,你的爪子比我的强;你要把栗子取出来,就分一半给你好了。”猫于是便把爪子伸到火灰里往外扒栗子。她那娇嫩的肉爪子烫得真够呛啊!可是她忍着痛把所有的栗子一颗一颗全都偷了出来。这时她转向猴子要求分赃。但是,她懊恼的是,扒出来的栗子全叫猴子给吃光了!关于猫的习语典故还有很多,如 fight like killenny cats .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 put the cat among the pigeons 等等,这里不再详细说明。有关狗的动物习语Do
20、g in the manger 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只恶狗,时常卧在盛满干草的牲口槽里。它十分自私霸道,自己根本不吃干草,可是还不准能吃干草的家畜来吃。每逢有牛、马来槽边吃干草时,它总是歇斯底里大发作,狂吠乱咬,直至把它们都赶走为止。因此,英语里常常把自私自利、不顾别人、不讲公德、横行霸道的人比做“dog in the manger(槽中狗)”。有关象的习语典故White elephant泰国原来叫暹罗,自古以盛产大象著称,可是白象也还是极其稀少,被视为珍兽,凡生下的白象全都归国王所有,而且明确规定,谁也不许使役白象,违者要受到法律制裁。相传,古代暹罗有个国王,若对某一臣下心怀不满,
21、便将一只白象作为重礼赐予他,折磨他,以致最后毁掉他。因为,一来白象是珍贵动物,不易多得,一旦得到,谁也舍不得随便处理;二来白象为神圣的动物,不得使用,只能白白养活。而要长期白白养活一头白象,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必须付出巨大代价,以致最后倾家荡产。所以,到头来白象就变成主人的沉重包袱了。据此,英语里便常用White elephant来比喻那些“大量耗费财物而无实际价值的东西,以及使人感到成为累赘、负担的财物、赠品,昂贵又累赘的无用之物。” 有关狮的习语典故 The lions share故事说的是,有几个动物一天跟一只雄狮合伙去打猎,捕获了一只鹿,都很高兴,以为可以饱餐一顿。可是到分配猎物的时
22、候,那雄狮宣称:“我为善中之王,四分之一的份额是我应得的份额;我勇猛出众,另一个四分之一也应归我;第三个四分之一,我要拿去喂养母狮和幼狮;最后一个四分之一嘛,你们中间谁有胆量就来和我争夺吧!”那雄狮说道这里,眉头一皱,显得异常凶狠。别的几个动物见此都吓得悄然离去。于是,全部猎物都成为狮子的份额了。The lions share, 后来常用被借用来比喻“大部分”,“最大、最好的份儿”。汉译时当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措词。据不完全统计,在英语习语里出现的动物世界成员有百种以上,其中包括陆上动物、飞禽、水生动物和昆虫等。许多动物,不管其大小,不管其生活环境,都在习语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是有的频频露面
23、,有的深居简出而已,但它们都默默地为丰富语言作着贡献。五、 动物习语的翻译技巧动物习语在翻译中总是容易被误解,被断章取义。这不仅利于英语学习,还很容易闹出笑话来。所以,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十分必要。翻译的目的,就是要把原始的全部信息输入译语,同时取得最大限度的等值效果。因此,动物习语的翻译首先应尽可能地保留原语的形象性,并根据译语文化及语言习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直译法(1)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文化的人们都喜欢用动物名称打比方,这是因为人们在动物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本质特征,而将这些习性,特点等与人类社会中的人或其它现象联系起来。因为同种动物在天性上没有根本的区别,所
24、以这些动物名称在不同文化中会被用来做相同或相似的比喻。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如: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as sly as a fox (像狐狸一样狡猾),a birds eye view(鸟瞰),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忙碌)(2) 由于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中西方动物习语的比喻和联想意义也各不相同,在翻译这部分习语时,可选择与之对应的中文词进行直译,但内涵与中文有时不完全相同。如as wise as an owl (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初一看,可能令中国人费解。Owl在汉语中是“猫头鹰”或“
25、夜猫子”,它的叫声很吓人,中国人常把它们与厄运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传统上,西方人把猫头鹰看作智慧鸟,这源于古希腊神话,猫头鹰常跟在智慧女神minerva 身后,被人们看作智慧的象征。 意译法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中英两国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因而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也有不同,两种语言中的动物形象也有他们各自的风俗习惯的特点。由于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英汉语言中设喻的喻体也不同,所以英汉互译此类动物习语时,我们必须替换喻体或放弃喻体,进行意译。如: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beard the lion(虎口拔牙),twist the lions tail (摸老虎屁股
26、)。把lion 译为虎,都是因为“虎”和“狮”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中国是个农业陆地为主的大国,牛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动物,汉语中有许多与牛相关的习语。然而在英国,马在其民族体育运动史上扮演一个相当积极的角色,骑马运动风行英国,在英语中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与马相关的习语。例如,形容力气大,英语用as strong as a horse,汉语则用“力大如牛”。说work like a horse是因为英国早期用马耕地,而中国自古以牛耕为主,故我们有“像老黄牛一样干活”。传统文化思想差异也必然会反映在动物习语的理解和翻译上。这种差异最明显地表现在汉语词“龙”与英语词“dragon”上。在华夏文化中,“龙”
27、是汉语民族颇为熟悉而有好感的,“龙”在汉语中是皇帝之称,杰出人物之喻,蕴含着“权威、力量、才华、吉祥”等褒扬之意。如词组“望子成龙”。然而在英美国家,人们则会谈“龙”色变,他们认为dragon是邪恶的象征,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如词组the old dragon是意为“魔王”。鉴于此,我们在翻译时,必须进行意译,替代喻体,形象转换。直译加注释(1)直译加解释如果直译,某些动物词的喻义会令译语读者觉得陌生和不清楚,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选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译者不要舍弃原文中的比喻,而是直译它们并加以解释。用这样直译加解释的方法不仅保留下了原语中生动的比喻,而且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在解释的帮助下,读
28、者很容易地理解到句中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读者探索英汉语带动物词习语的喻义以及深刻体会英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类似的翻译如:“The best fish swims are near the bottom.好鱼居水底有价值的东西不能轻易得到;”“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end. 鱼要腐烂先烂头上梁不正下梁歪.。”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既保留了生动的比喻,又让读者从解释部分深切的体会句意。因为像上述两个例子,中文里是没有那样的说法的,不加解释的直译出来会让人很难以理解。再如“盲人摸象”直译加解释译为:a blind man on a blind h
29、orse rushing headlong to disaster;“一条绳上的俩个蚂蚱”译为like two grasshoppers tied to one cord neither can get a way ”加以解释,“like two grasshoppers tied to one cord”就更生动而且易懂了;“挂羊头卖狗肉”hang up a sheeps head and sell dogs meat try to palm off something inferior to what it purports to be .(2) 直译加注释基于翻译的忠实原则,在翻译中要尽
30、最大程度保留原文中的民族意象和文化特征。翻译的基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流,因此,译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读者在读原语时熟悉一种外国文化通过给译入语读者相似的原语读者的意象和想象。众所周知,一篇文章的奇特文化氛围是由它明确的意象表达的,而带有动物词的比喻意象因其强烈的民族特色而显得更加鲜明。基于这个原因,在翻译时必须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来重现原语的比喻意象,而不是简单地译入语的意象来替换,甚至干脆删除不译。处理这种情况的有效方法是直译加注。如叶公好龙Lord Shehs love of dragon. Note: Lord Sheh was so fond of dragons that he
31、adorned his palace with drawing and carvings of them. But w hen a real dragon heard of his infatuation and paid him a visit, he was fright ened out of his wits.守株待兔To watch the stump and wait for a hare. Note: There is a story of a person who, seeing a hare run and head long against a tree stump and
32、 break its neck , a bandoned his plough and waited by the stump in the hope that another hare would do the same thing.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的英文作品被译成汉语,汉语读者已对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中国作品译成英文,许多英文读者有着强烈的愿望想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直译加注的方法可以丰富译语读者的文化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译语读者心中可以唤起和原语读者同样的想象时,很有可能注释就不再成为必须,这就达到了翻译的理想境地。其它方法 英汉语中有一些
33、带动物词的习语,它们有同样或相似的喻体,甚至几乎相同的比喻形式,却有着甚至相反的喻义,翻译时应多加注意。请看下面的例子: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小塘容不下大鱼/小笼装不住大鸟。这个英语谚语指的是只在一小组人中重要的人。如Just because Bell is treasure of our pubs Christmas saving s club he thinks hes a financial wizard ,but hes only 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仅仅因为他是我们圣诞储蓄俱乐部的财务,贝尔就以为他自己是一个奇才,但实际
34、上他只不过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这个句子中,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被译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或林中无鸟雀为王!。它和汉语小塘容不下大鱼!意思恰好相反。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佛要金装,人要衣装这句英语谚语指的是炫耀外表,带有明显的贬义。但汉语谚语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则带褒义,指外表客观作用,他们在意思上是相对立的。英语中还有一些其它类似的带动物词习语,翻译时一定需多加注意,以免造成误译。六、 结束语综上所述,英汉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动物名称的习语。动物习语往往多少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而作为衡量语言使用是否地道的一个方
35、面,习语的恰当使用已成为揭示学习者是否接近母语者水平的重要指针之一。通常具有良好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在英语习语的掌握上都相当薄弱。相关研究显示,动物词习语是充分反应英汉两种文化差异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动物习语典故的探寻,对动物习语来源的研究,对文化背景与英语习语形成的学习,来了解动物习语的一些特征、动物习语与汉语成语的异同,然后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来准确翻译动物习语。从而准确、恰当地表达动物习语,避免误读误解。以期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英语。参考文献1.张复星.英语典故成语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3).2.所湘明.论英语动物习语J.当代教育与实践.2010,(2/2):97993张勇先.英语习语1000条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4,(1).4杨艳萍.浅谈动物习语的翻译J.科技信息.2008.(35):65665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6孙海运,方如玉.英语成语来龙去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1989,(7).7徐梁峰,蒋茜.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A.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19/4).8李双玲.浅析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J.中国校外教育.2007,(10/下).9齐瑾.圣经中的有关动物的习语典故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2):17217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