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药理学同步练习(38页).doc
《应用药理学同步练习(3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药理学同步练习(38页).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应用药理学同步练习-第 38 页第一章 概 述1.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 )A 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B 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C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D 药物作用时间随剂量变化的规律E 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2. 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 )A. 药物的临床疗效B. 药物的作用机制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D.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E.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3. 药物的作用是指( )A. 药物对机体生理功能、生化反应的影响B. 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C. 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D. 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E. 对机体器官的兴奋或抑制作用4. 副作用是指( )A. 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
2、用B. 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C. 由于患者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D. 停药后出现的作用E. 预料以外的作用5. 选择性低的药物,在临床治疗时往往( )A. 毒性较大B. 副作用较多C. 过敏反应较剧烈D. 成瘾较大E. 药理作用较弱6. 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 )A. 药物安全范围小B. 用药剂量过大C. 药理作用的选择性低D. 患者肝肾功能差E. 患者对药物敏感7. 对药物副作用的正确描述是( )A. 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反应B. 药物转化为抗原后引起的反应C. 与治疗作用可以相互转化的作用D. 药物治疗后所引起的不良后果E. 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不良后果8. 肌内注射阿托品治疗
3、肠绞痛,引起口干,这属于( )A. 治疗作用B. 后遗效应C. 变态反应D. 毒性反应E. 副作用9. 下列哪种剂量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A. 治疗量B. 极量C. 中毒量D. LD50E. 以上都有可能10. 下列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一次性用药剂量过大B. 长期用药逐渐蓄积C. 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D. 患者肝肾功能低下E. 高敏性患者11. 后遗效应是指( )A. 大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B. 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仍残存的生物效应C. 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D. 异常的免疫反应E. 药物发挥疗效后出现的不良反应12. 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是( )A.
4、副作用B. 毒性反应C. 变态反应D. 继发反应E. 后遗效应13. 以下反应中属于继发反应的是( )A. 用阿托品治疗肠痉挛时出现的心率加快B. 用抗凝血药时出现的出血反应C. 用青霉素时出现的变态反应D. 用广谱抗生素时出现的假膜性肠炎E. 用巴比妥类后次日出现的困倦14. 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 选择性作用B. 毒性反应C. 变态反应D. 后遗效应E. 副作用15. 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 拮抗作用B. 毒性反应C. 致畸D. 后遗效应E. 继发性反应16.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A. 耐受性B. 选择性C. 抗菌后效应D. 首关效应E. 特异质反应17. 安全范围是指
5、( )A. 最小治疗量和最小致死量之间的距离B. 有效剂量的范围C. 最小中毒量和治疗量之间的距离D. 最小治疗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E. ED95与TD5之间的距离18. 药物的极量是指( )A. 一次用药量B. 一日用药量C. 疗程用药总量D. 单位时间内注入总量E. 以上都不是19. 药物的体内过程不包括( )A. 吸收B. 分布C. 消化D. 代谢E. 排泄20. 一般来说,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 吸入B. 口服C. 静脉注射D. 肌内注射E. 皮下注射21. 从机体来说,不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是( )A. 性别B. 胃肠道PHC. 胃肠运动D. 吸收面积大小E. 吸收部位
6、血流22. 下列不符合口服给药的叙述是( )A. 最常用的给药途径B. 安全、方便、经济的给药途径C. 吸收较缓慢D. 最有效的给药途径E. 影响吸收的因素较多23. 注射给药吸收的特点不包括()A 吸收速率与注射部位血流量有关B 吸收速率与药物剂型有关C 肌内注射比皮下注射吸收快D 油剂吸收比水溶液吸收快E 油剂注射作用持久24. 下列叙述中,哪项不符合吸入给药的特点( )A. 大多数药物可经吸入途径给药B. 吸收迅速,起效快C. 能避免首关消除D. 小分子脂溶性、挥发性药物可经呼吸道吸收E. 气体药物可经呼吸道吸收25. 药物的首关消除可能发生于( )A. 舌下给药后B. 吸入给药后C.
7、口服给药后D. 静脉注射后E. 皮下给药后26. 舌下给药的特点是( )A. 可避免肝肠循环B. 可避免胃酸破坏C. 吸收较慢D. 只适用于小分子水溶性药物的给予E. 只适用于口腔部位的疾病 27. 药物通过血液进入组织器官的过程称()A. 吸收B. 分布C. 贮存D. 再分布E. 排泄28.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 药物剂型B. 局部器官血流量C. 组织亲和力D. 体液PH值和药物理化性质E. 血浆蛋白结合率29.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A. 是不可逆的B. 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 是可逆的D. 对药物主动转运有影响E. 促进药物的排泄30.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
8、 药物作用增强B. 药物代谢加快C. 药物转运加快D. 药物排泄加快E.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31. 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 组织亲和力B. 局部器官血流量C. 给药途径D. 生理屏障E. 药物的脂溶性32. 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 单胺氧化酶B.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 辅酶D. 葡糖醛酸转移酶E. 胆碱酯酶33. 下列药物中对肝药酶有诱导作用的是( )A. 氯霉素B. 苯妥英钠C. 异烟肼D. 对氨水杨酸E. 保泰松34. 具有药酶活性抑制作用的药物是( )A. 酮康唑B. 苯巴比妥C. 苯妥英钠D. 利福平E. 地塞米松35. 同服乙醇可使甲苯磺丁脲的疗
9、效减弱,这是由于( )A. 药酶诱导B. 药酶抑制C. 减少吸收D. 促进排泄E. 促进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36. 同服氯霉素可使苯妥英的活性增加,甚至出现毒性,这是由于( )A. 药酶诱导B. 药酶抑制C. 促进吸收D. 促进排泄E. 影响血浆蛋白结合37. 药物经体内代谢后( )A. 活性降低B. 活性消失C. 活性增强D. 产生有毒物质E.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38.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 肾B. 胆管C. 汗腺D. 乳腺E. 胃肠道39.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依赖于( )A. 血药浓度B. 分布容积C. 消除速率D. 给药途径E. 给药剂量40.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指( )A.
10、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B. 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C. 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D. 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E.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41. 某药的半衰期为8h,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约为( )A. 10hB. 20hC. 1dD. 2dE. 5d42.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A. 药物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量B. 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C. 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内靶部位的量D. 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E. 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43.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 药物的吸收快慢B. 药物
11、的作用强弱C. 药物的体内分布速度D. 药物的体内转化速度E. 药物的体内消除速度44.机体对某药产生某种依赖性,一旦停药会产生戒断症状,称为( ) A. 习惯性 B. 耐受性 C. 过敏性 D. 成瘾性 E. 停药反应42. 随着药物的反复应用,患者需应用更大的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效应,这是因为产生了( )A. 耐受性B. 依耐性C. 高敏性D. 成瘾性E. 过敏性43. 某患者服用低于治疗剂量的药物时便可产生该药的药理效应和不良反应,这是由于( )A. 耐受性B. 过敏反应C. 个体差异D. 继发反应E. 快速耐受性44. 紧急情况下应采用的给药方式是( )A. 静脉注射B. 肌内注射C.
12、口服D. 皮下注射E. 外敷第二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1. 不属于苯二氮卓类的药物是( )A. 氯氮卓B. 氟西泮C. 奥沙西泮D. 三唑仑E. 佐匹克隆2. 口服吸收最快的镇静催眠药是( )A. 三唑仑B. 苯巴比妥C. 异戊巴比妥D. 地西泮E. 硝西泮3. 能在体内产生活性代谢物的药物是( )A. 苯巴比妥B. 司可巴比妥C. 水合氯醛D. 地西泮E. 奥沙西泮4. 地西泮无下列哪种作用( )A. 抗精神分裂症B. 抗惊厥C. 抗癫痫D. 中枢性肌肉松弛E. 抗焦虑5. 地西泮不具有的功能是( )A. 抗抑郁作用B. 抗惊厥作用C. 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D. 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E
13、. 对快动眼睡眠影响小6. 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中,哪一个作用时间最长( )A. 异戊巴比妥B. 戊巴比妥C. 苯巴比妥D. 司可巴比妥E. 硫喷妥钠7. 下列哪一药物脂溶性最高( )A. 苯巴比妥B. 戊巴比妥C. 异巴比妥D. 司可巴比妥E. 硫喷妥8. 巴比妥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是( )A. 进入脑组织的速度和药物的脂溶性无关B. 进入脑组织的速度和药物脂溶性成正比C. 进入脑组织的量和药物脂溶性成反比D. 进入脑组织的量和药物脂溶性无关E. 进入脑组织的速度和药物脂溶性成反比9. 苯巴比妥连续用药产生耐受性的主要原因是( )A. 重新分布,贮存于脂肪组织B. 被血浆中假性胆碱酶迅速水解破
14、坏C. 以原型经肾排泄加快D. 被血浆中单胺氧化酶迅速水解破坏E. 诱导肝药酶使自身代谢加快10.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静脉注射碳酸氢钠以达解毒目的,其机制是( )A. 巴比妥为弱碱,碱化尿液,加速其由肾排泄B. 碳酸氢钠入血,加速巴比妥在血中分解C. 巴比妥为弱酸,碱化尿液加速其排泄D. 碳酸氢钠促进巴比妥类在肝类与葡萄糖醛酸结合E. 碳酸氢钠促进巴比妥类在肝药酶的作用下分解11. 苯二氮卓类取代巴比妥类的优点不包括( )A. 无肝药酶诱导作用B. 用药安全C. 依赖性较轻D. 生物利用度高E. 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12. 苯妥英钠不宜用于( )A. 癫痫僵直阵挛性发作B. 癫痫复杂部分
15、性发作C. 癫痫失神发作D. 癫痫单纯部分性发作E. 外周神经痛13. 治疗三叉神经痛可选用( )A. 阿司匹林B. 地西泮C. 苯妥英钠D. 乙琥胺E. 苯巴比妥14. 卡马西平除了用于治疗癫痫外,还可用于( )A. 高血压B. 躁狂抑郁症C. 帕金森病D. 心绞痛E. 失眠15. 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 )A. 戊巴比妥B. 肌内注射苯妥英钠C. 静脉注射地西泮D. 乙琥胺E. 水合氯醛16. 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可首选( )A. 扑米酮B. 苯妥英钠C. 丙戊酸钠D. 乙琥胺E. 水合氯醛17. 癫痫失神发作的首选药是( )A. 地西泮B. 丙戊酸钠C. 乙琥胺D. 苯妥英钠
16、E. 水合氯醛18. 对癫痫多种类型发作都有效的药物是( )A. 扑米酮B. 丙戊酸钠C. 苯妥英钠D. 乙琥胺E. 苯巴比妥19. 对癫痫发作无效,且可诱发癫痫的药物是( )A. 苯妥英钠B. 地西泮C. 苯巴比妥D. 氯丙嗪E. 水合氯醛20. 长期用于抗癫痫治疗时会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是( )A. 苯巴比妥B. 扑米酮C. 三甲双酮D. 苯妥英钠E. 乙琥胺21. 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作用的药物是( )A. 苯妥英钠B. 苯巴比妥C. 水合氯醛D. 佐匹克隆E. 戊巴比妥钠22. 可以转化为多巴胺而发挥抗帕金森病作用的药物是( )A. 苯海索B. 左旋多巴C. 卡比多巴D. 溴隐
17、亭E. 金刚烷胺23. 关于左旋多巴药动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口服经小肠迅速吸收B. 主要经肝脱羧成多巴胺(DA)C. DA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D. 在外周脱羧可减弱疗效并增加不良反应E. 如合用脱羧酶抑制剂,可使左旋多巴较多进入脑内24. 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 )A. 提高纹状体中乙酰胆碱的含量B. 提供纹状体中5-HT的含量C. 降低黑质中乙酰胆碱的含量D. 阻断黑质中的胆碱受体E. 在脑内转变为DA,补充纹状体DA的不足25. 禁止与左旋多巴合用的药物是( )A. 维生素B12B. 维生素B6C. 多巴胺D. 苄丝肼E. 以上都不是26. 单用对帕金森病无用的药物是( )
18、A. 苯海索B. 左旋多巴C. 金刚烷胺D. 溴隐亭E. 卡比多巴27. 治疗震颤麻痹的最佳联合用药是( )A. 左旋多巴+卡比多巴B. 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维生素B6C. 左旋多巴+维生素B6D. 卡比多巴+维生素B6E. 以上均不是28. 溴隐亭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 )A. 激动黑质-纹状体通路胆碱受体B. 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胆碱受体C. 激动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受体D. 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受体E. 促进黑质-纹状体通路神经元释放多巴胺29. 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的错误说法是( )A. 口服易吸收B. 抗震颤效果好C. 适用于轻症帕金森病D. 多用于左旋多巴治疗无效者E. 对抗
19、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第三章 镇痛药及解热镇痛药30. 吗啡镇痛作用是由于( )A. 激动中枢阿片受体B. 抑制中枢阿片受体C. 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D. 抑制大脑边缘系统E. 降低外周神经末梢对疼痛的感受性31. 临床上吗啡主要用于( )A. 胃肠绞痛B. 肾区痛C. 急性锐痛D. 分娩阵痛E. 慢性钝痛32. 分娩时禁用吗啡的原因是( )A. 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动B. 促进组胺释放C. 对抗催产素作用D. 激动蓝斑核的阿片受体E. 以上都不是33. 吗啡中毒的主要特征是( )A. 血压降低B. 循环衰竭C. 瞳孔缩小D. 恶心、呕吐E. 中枢兴奋34. 吗啡中毒死亡的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 药理学 同步 练习 3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