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十二五发展规划(排版稿)(19页).doc
《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十二五发展规划(排版稿)(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十二五发展规划(排版稿)(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十二五发展规划(排版稿)-第 - 19 - 页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年8月)“十二五”期间是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五年,也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上海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环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通知(国办发201151号)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的通知(
2、工信部规2011505号)要求,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上海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加快构建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1.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274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3倍,占全市研发投入的57.1%,研发投入强度(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0.85%。其中,六大支柱工业R&D经费投入达233亿元,占全
3、市工业的85%,研发投入强度为1.08%,比全市工业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达10.03万人,比“十一五”末期增加了33%。2.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研发机构1085个。基本建立了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引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区县级(集团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体系。累计建成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及分中心)42家,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23家,区县级(集团级)企业技术中心约600家。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近3000家。振华重工、光明乳业、电气电站等3家企业获得国家首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授牌。3.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十一五”期间
4、,特别是2009年本市全面启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来,产业技术能级逐步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0年全市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318项,其中工业企业为1041项,占全市比重达到45%。近年来,通过承担“核高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档数控机床、大型客机等上百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提升了产业技术能级。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如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设备、等离子体刻蚀机、高端SOI材料、取向硅钢、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7500吨全回转浮吊、大型地铁复合盾构等先后推向市场。“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一直保持在23%-25%左右,201
5、0年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达到5870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23.2%,高技术产品出口呈逐步上升趋势,2010年占商品出口总额比重达到46.53%。4.开放式创新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上海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上海汽车、上海电气、振华重工、天马微电子等龙头企业先后收购国外技术先进企业或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上海积极吸纳国内外优势企业来沪设立研发机构,集聚了跨国公司研发机构319家,技术和人才的溢出效应逐步显现。根据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条例,“十一五”期间本市“吸收与创新计划”专项累计支持项目700个,投入财政扶持资金超过5亿元。AP1000机组核岛主设备制造技术、MW级光伏建筑一体化(B
6、IPV)并网发电技术、新型钻井平台建造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研发成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支撑。5.技术创新平台加速集聚依托优势企业和研究院所等创新主体,新建了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如数字电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核电仪表等国家级研发中心,智能电网终端产品、新能源车辆、工程软件等国家级检测中心。“十一五”末期,上海累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0家、国家工程实验室7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联合上海交大、复旦等高校和各类科研院所,推进产学研合作,依托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200多家各类产学研合作机构,形成了项目联合攻关、共建研发机构、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建立产业技术
7、研究院、孵化科技型企业等多种模式,积极探索适应不同产业特点的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发展模式。6.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2010年,企业申请专利4.55万件,占全市的63.9%;授权专利3.42万件,占全市的70.8%。“十一五”期间,累计全市创建了“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0家。积极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每年支持20项左右新兴产业和信息化领域的重要标准制定,积极争取国家标委会工作组落户上海。全市现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下属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5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01个,地方标准化技术委
8、员会34个。7.创新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制定了上海市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行办法等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针对性政策,把本市用地、人才等政策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和研发人员倾斜,加大示范应用、创新产品市场准入等力度,优化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尽管上海产业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但是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研发投入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总量,难以支撑超过3万亿元产业规模的技术进步
9、需要。上海工业涉及的29个中类行业中有1/3左右研发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优势不够明显。兄弟省市发展步伐加快,在多项创新指标上已形成赶超之势,竞争压力加大。二是重点发展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亟待缩小。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数量仍较少。本市重点发展的支柱工业研发投入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较大。引进技术之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需进一步加强。三是企业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仍需加强。研发人员占工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在3%左右,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吸引力总体上不如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拥有的技术领军人才较少。相当部分的企业缺乏有效激励自主创新的机制。四是支
10、撑产业技术创新的环境仍需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技术创新结合不够紧密,点上的技术突破难以融入产业链之中。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比较分散,缺少聚焦、衔接和统筹。技术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之间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十二五”时期是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五年。国内外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对上海产业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1.国际经济走势和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给产业技术创新既带来挑战又带来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相对低速增长期,其影响在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金融危机催生了新技术革命,全球科技创新及新兴产
11、业发展加速。各主要经济体纷纷调整创新战略,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创新能力,竞相把争夺技术制高点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美、英等发达国家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纷纷在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前沿布局,力图抢占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给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带来了挑战。与此同时,尽管受出口增速减缓、人民币汇率上升压力增大等影响,中国经济仍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平稳着陆,国内经济继续平稳增长,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扩大内需的压力增大,迫切希望依靠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创产业发展新优势,为产业技术创新带来了良好的机遇。2.国家更加注重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给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
12、新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知识密集度高、引领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现阶段发展的重点加以推进,明确要求把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作为发展路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提出把产业技术创新作为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目前,国内经济运行基本面总体良好,但发展趋势出现波动,内需市场有效启动比较困难,民生诉求更加多样化。加上由于受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国际产业转移更加注重东道国市场的需求。中国跨地区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一体
13、化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产业技术创新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给转型发展增加了压力,也使产业技术创新更具挑战性。3.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任务国际大都市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功能转型升级相辅相成。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才能推进“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建设。在本市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的竞争力不断弱化的同时,必须加大城市发展对新兴产业、技术进步、人才资源、质量品牌的依赖,整合上海的产业、科教、金融、信息等优势,走出一条高端要素支撑发展的创新之路。总之,“
14、十二五”期间,上海产业技术创新必须立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大背景,立足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要求,紧紧抓住我国科学发展主题下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的机遇,紧紧抓住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加快形成、上海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国家重大项目落户和后世博的机遇,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重点发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1.“十二五”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产业技术创新作为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紧密
15、对接国家战略任务和规划,放眼国际视野抢抓重大技术创新机遇,以促进上海产业优化升级为主攻方向,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上海产业、金融、科技、人才等综合优势,将技术创新与充分利用资本、智力、土地、信息等要素资源相结合,推进聚焦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不断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显著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上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主要驱动力。2“十二五”发展原则战略优先。把产业技术创新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生动力,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重大创新任务,组织实施本市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专项,通过国家和本市战略任务牵引带动重点行业的技术突破。企业主体。强
16、化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研发活动的主体、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主体、获取创新效益和承担创新风险的主体。市场导向。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使各类企业公平获得创新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扩大创新产品的市场应用。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创新和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鼓励其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完善产业支撑技术体系,为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集聚资源。整合全市资源,完善组织体系和配套政策,市区联手、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形成合力,推动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类要素向产
17、业技术创新活动集聚,在政策上最大限度地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开放合作。放眼全球和全国配置创新要素和资源。支持跨国公司在上海从事研发活动,鼓励创新成果在本地实现产业化。争取包括央企、民企在内各类企业在上海加大创新发展力度。鼓励本市企业实施技术创新“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建设规范的知识产权市场。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并重,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重点突破带动总体提升,加强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加强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企业创新的分类指导。3“十二五”发展目标到2015年,通过实施上海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增强
18、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重点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逐步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为上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推进“十、百、千”发展计划。支持发展十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百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上千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带动一批“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2)重点产业技术能级显著提升。实施“双百”攻关计划。每年组织重点产业百项技术攻关和百项专利新产品开发。加大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每年提高0.1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1.5%左右,大中型工业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产业 技术创新 十二 发展规划 排版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