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泸科版)(2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泸科版)(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泸科版)(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泸科版)-第 20 页第五章 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 1、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二、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
2、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二、快与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 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 公式:, 速度的主单位是m/s。 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3、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变形: 或 3、运动分类:(根据运动路线)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vts=tsv=vst=计算公式: 变形 ,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tS 速度图象: 变速运动: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B、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4、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纳米(nm)。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
5、=10cm 1cm=10mm 1mm=103m 1m=106m 1m=109nm 1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
6、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
7、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8、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
9、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3、停表的读法:小表盘读分,大表盘读秒。第三章 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振动而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管乐器是靠管内空气振动发声的;打击乐器是靠打击乐器本身振动发声的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速:声音
10、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通常情况下,认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4、我们怎样听到声音A、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B、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C、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
11、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5、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跟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相隔0.1s以上,人耳可以听到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跟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0.1s以下,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人耳分辨不出回声,但可以使原声增强。 回声的应用与防治: A、应用:测距与定位:测量原理s=vt ,其中v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S为声音来回缩通过的距离。B、防治:大型建筑(音乐厅、会议室)为了防治回声对原声造成干扰,其内壁往往用吸音材料装饰。二、乐
12、音的特性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单位:赫兹(Hz)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大小)称为响度。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来表示。音色: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叫做音色。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所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
13、的音色不同。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 2、乐音与噪声 A、乐音:人们将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B、噪声:人们把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噪声。(物理角度)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C、噪声的防治: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能结合具体措施,知道是通过哪一种方式来减弱噪声的。)三、超声与次声(人耳听不到的两种声音)1、超声: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应用:a超声导航、定位:如超声雷达(声纳) b金属探伤、检测人体疾病:如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利用超声具有很强的穿
14、透能力) c杀菌消毒:(利用超声有很强的“破碎”能力)2、次声:人们通常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来源: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危害: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应用:可以利用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产生的次声预报灾害,减小对人、物的危害。四、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四章 多彩的光一、光源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例如:太阳、通电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火把、萤火虫等2、 分类:(1)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通电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等)3、 注意点: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关键是看它
15、是否能发光。有的物体看上去虽然很亮,(如月亮、放电影的银幕、金星等)但不是他们自身发光,而是其他光源发出的光照到这些物体上面被反射回来的,因而他们不是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量事实现象及实验说明光不仅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其他均匀介质中也都是沿直线传播的。2、 光线: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待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带箭头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一种物理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3、 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1)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
16、体时,就会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形成影子。(如手影,皮影等)(2) 日食、月食: 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偏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现象,位置关系:地球-月球-太阳月食: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位置关系:月球-地球-太阳(3)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形成的,小孔成像手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的特点: A、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
17、的,是实像。 B、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一定的倒立的。 C、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一样,与小孔的形状五无关。 D、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有缩小的、放大的和等大的。 (4)光速:光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传播速度很大,其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的速度小。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光年是天文长度单位,不是速度单位。三、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义:光在传播过程中,当射到物体的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所有物体的
18、表面都可以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光的反射定律: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统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虚线.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
19、射是果。一条反射光线对应一条入射光线。 (3)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度。 (4)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反射现象分类: 镜面反射:平整光滑的物体表面能把平行的光线也沿平行的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漫反射:一般物体的表面都很粗糙,存在许多微笑的凹凸不平,平行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说明: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SS四、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
20、射形成的。成像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S叫S的虚像。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呈现在光屏上。(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相反、虚像) a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b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c线面垂直:像和物体的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 d左右相反:像和物体的左右是相反的; e像为虚像: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物理 知识点 总结 泸科版 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