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B表 学科分类:文科 课题类别:高效课堂专项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基于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设计论证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提出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预期价值: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创新之处和实际应用价值。(限3000字内)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放眼国外,历史学科教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行动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行动研究”概念的使用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柯瑞(S.M.Corey)大力倡导将社会科学领域诞生的行动研究应用于教育,并于195
2、3年出版了颇有影响的以行动研究改进学校实践一书。从此学科教学行动研究得到许多教师和教育团体的倾力支持,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一个相对的高潮。英国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掀起了教学行动研究的高潮,当时英国教师发起了旨在解决课堂和学校实际问题的教育改革运动,即“教师即研究者”运动。斯腾豪斯是这一教育改革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组织实施的长达五年(19671972)的人文课程计划为行动研究运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其计划中的另一位核心人物是约翰埃利奥特,他于19721975年设计并指导实施了福特教学计划。这两个计划被公认为对国际行动研究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93年起英国创办了国际性
3、的教育行动研究刊物,目前,除了英、美、澳等国家进行行动研究外,德国、新西兰、日本、新加坡、瑞典、挪威等国家也都广泛开展了行动研究。在我国,教育行动研究也成为热门课题,结合我们的教育研究实践,陶文中认为“行动研究是指教育实际工作者(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或与研究者合作,在教育情景中,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类型。”郑金洲认为“行动研究是在人们行动的社会实践领域中产生的。它一方面指的是人们为达到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改变自身境遇的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渐进活动,另一方面又试图确认这些活动的标准、提供行动的处方,使渐进的活动系统化。” 2007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
4、立项课题-“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是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有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调先学后导理念,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解决学生低效学习、教师低效教学的问题。总之,从教师主体的视角去理解,学科教学行动研究是指通过解决具体情境中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水平,对教师采用的科学程序进行有效的、批判的、合作的自我反思性探究。目前我国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有效教学和教学策略的研究,即新课程形势下教师的培养策略2、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制定教学目标3、批判性研究,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找到一条适合其自身的成材
5、之路.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理论背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怎样做科研?哪种科研方法最适合我们?教育界人士一致认为,行动研究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最佳方法。教师对行动进行研究,以研究促进行动,可以直接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新课改的精神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的实践主体,是新课改的主要推动力量,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表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课堂、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决定了任何一种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都不应当被拿来到处生搬套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开展研究。现实背景: 我校是东莞市直属的一所第二层面农村中学,生源质
6、量有限,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缺乏对学科教学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对新课程理念欠缺实质性地领会。一些学科老师没有把握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没有探索如何能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及目标,变被动为主动;有的课堂偏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教师跟着学生跑,教学无主次,把自主变为自流;部分老师还在搞题海战术, 停留在 “为应试而教”的理念上,学生有点“牛不喝水强按头”的味道。诸多原因使我校教学质量和市平相比有一定距离。此项研究对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提高我校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斗志,推动我校教育改革实验以及实现各科成绩全面超市平的目标有深远意义。重要意义:实施新课程理念行动研究,
7、既可以是对过去行动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新的行动跟踪观察、记录与思考;既可以在行动中研究教师自己的行为、思想的变化,也可以在行动中研究学生的行为、思想的变化;既可以在行动中研究针对学科教学内容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也可以研究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既可以是对行动的系统研究,也可以是对行动中某一问题的局部研究,这种不受条件限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受传统方法影响的教学研究,能使优者更优,庸者脱俗,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究新内容、新观念、新方法,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真正拥有活力;这种研究还能把过去的经验成果和现在新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教研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灵活性。通过我们的研究
8、,能真正促进我校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进而辐射到其他学科,推动学校管理的优化,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及东莞面上中学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三、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拟达到以下目的: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其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2、通过研究,探索一套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因地制宜,建构适应我市农村中学发展的教学模式。3、通过研究,探索一套体现了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学校管理策略及其应用模式。4、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四、研究的内容与重点(一)研究的内容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素质的要求2、新
9、课程理念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研究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及其应用模式4、新课程理念的学校管理策略及其应用模式5、校本新课程理念行动研究的模式(二)研究的重点:本课题重点在于对促进新课程理念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理论与经验的应用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以已进入新课程的中学生研究为主;在学科教学方面,暂以高中历史研究为主,拟辐射到高中政治、高中英语、高中物理,时机成熟再逐步滚动。研究重点可具体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高一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研究2、促进高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研究3、促进历史新课程理念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研究4、促
10、进高三历史新课程理念实施,提升学生自主复习、建构知识体系的研究(三)研究的难点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学校校本新课程理念行动学校管理策略及其应用。 由于课程改革主要是针对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死板,学生能动作用被勿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而提出的,而在课改前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教改典型。这些成绩为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但对于学校管理层面则是一遍空白,没经验可鉴,对研究带来许多不明因素。五、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一)研究的策略1、校内联动:以本校为阵地,吸收各年级历史骨干教师加入课题组。由学校领导牵
11、头,确保研究时间、空间、人力、物力到位,由有课题研究经验的老师把关,成立课题研究专用办公室。2、应用研究:本研究定位在应用性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归纳整理出促进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生学习措施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学校教育实践中,对理论的应用要做到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3、滚动开展:先在我校历史学科中开展研究,在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后再逐步滚动到其他学科。(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路线,运用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根据行动研究的路线,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我校教师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制定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再评价反思;之后进入研究循环
12、阶段:新问题计划实施评价反思,此阶段总共设计三个研究循环。六、预期研究价值(一)、理论价值在理论方面,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思维手段、学生的主体学习功能,还包括教育管理的具体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于充实和完善新课程理念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二)、 实践价值1、通过本课题研究力求实现构建学科教学实施新课程理念行动研究理论的成果,形成有效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项目标的基本策略、程序和具体方法的总结概括。本课题的研究的意义还在于有利于中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师作为教学的决策者在改进教材呈现形式方面发挥教育教学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深化我校及同类学
13、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2通过探索研究构建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为能客观有效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等积累资料并提供探索的经验。3在教学实践中,为教师创设一个发展与创新的平台,探求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三)、预期成果(1)、文本及声像类成果A、专著:学科教学实施新课程理念行动研究B、研究成果集,含论文、管理经验、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个案等C、课例光盘、活动创作、图片相片等。(2)、实践类成果A、试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得到提高B、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C、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行动研究模式二、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
14、果、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及主要参考文献。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所在单位的经费、设备、资料、时间安排等条件以及单位原有的研究基础)。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社会评价1、新学校,新理念我校创办之初,听取专家意见并结合我校生源实际,提出了“精简趣知会实”的教学六字诀,锐意打破成规,开拓前进。2、提升影响力本课题创新之处在于使人们对教育实践、教育研究以及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施课程理念的行动研究,主要体现“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宗旨,贯彻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新理念,关注过程,关注教
15、学策略,关注教学效益,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社会展示学校魅力。3、教育科研成果学校开办以来,提出了“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研究者”的口号,重视贯彻新课程理念,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的实验研究能力的教师,他们在多年的课题实验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撰写了大量教育论文,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有条件、有能力承担本课题研究。多年来对新课改贯彻实施取得的突出成就,是进行“历史教学实施新课程理念的行动研究”的可靠保障。二、主要参考文献:1顾泠沅著: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2施良方著: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3刘良
16、华: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刘儒德:我所理解的建构主义,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讲座,2005年5月。5张民选:对“行动研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出版),1992,(1)。6崔允、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1999。7汪利兵:教育行动研究意义、制度与方法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专家引领。为提高本课题研究质量,学校邀请了华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继华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顾问,并由戴教授引领部分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对本课题进行有计划地指导。2、师资力量。我校历史科组踊跃参与本课题,其他科组也积极
17、支持本课题。其中,有高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2人,高三把关教师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3人,近五年来获市以上奖励者六十多人次,其中大多数成果能直接支撑本课题的研究。3、现有条件。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参与,学校行政高度重视,教导处负责组织实施,为课题组设立了攻关经费,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考察、本校课题试验、资料及设备的购置不成问题,学校为了加强课题组成员的交流互动,专门设立了科研办公室,有三十五个平方,每人配备了台式电脑,办公室配数码相机、DV摄像机,为了保证课题组成员有充分的时间精力投入课题研究,教导处将其课时量减半,并规定凡课题试验所涉及的班级,班主任、级长要给予充分的配合。我们设想通过对学科
18、教学行动的研究,实现老师们从“教什么”“怎么做”到“为什么选用这种教学策略”、“这样教对学生成长有何作用”的理念转变,以期使我校的教学成绩有质的提升。4、其他:课题组部分成员从2006年以来就开展了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校本研究,先后有两个年级进行了校本实验,在学校教导处组织下,物理、历史、政治、生物、英语五个教研组分别就问题意识的培养、知识系统的建构、学生自主探究行为的激发、民主型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先后有四十多篇文章在省市刊物上发表或获奖,但星星之火尚未酿成燎原之势,没有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未能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此次在学校的统筹下,指定骨干教师牵头,教导处
19、精心组织,针对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利用我们已有的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开拓进取,必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道路。三、研究进度及预期研究成果主要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 段 成 果 名 称成 果 形 式2012年9月2013年7月管理经验述评论文2012年9月2013年7月互动式教学的探究课例光盘2012年9月2013年7月试验班活动课创作DV2012年9月2013年7月教学反思、个案研究论文2013年8月2014年8月反传统的教学设计课例光盘2013年8月2014年8月典型的案例分析集专著2013年8月2014年8月高效历史课堂要素探秘论文2013年8月2014年8月试验班与普通班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实验报告2014年9月2015年8月七中特色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最终研究成果序号完 成 时 间最 终 成 果 名 称成 果 形 式2015年12月基于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行动研究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015年2月案例集说明:“最终研究成果”是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属必须填写的最终成果形式。其它如专著、论文集、案例集、教材、教具、软件、网络平台等最多选2项填报。)-第 12 页评审编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