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成》教学大纲(1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构成》教学大纲(11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设计构成教学大纲-第 10 页设计构成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1305626002 总学时:64课时(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32课时)总学分: 3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服装艺术方向)预修要求:数字色彩、图案设计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设计构成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和服装艺术方向)的必修课。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从认识具象开始,然后理解如何把具体的“物”变成“图像”的“图形语言”,再次集中探讨抽象形态的构成和组织关系、形式法则。从设计“活用”反刍“活学”;从设计“结果”反推设计“过程”;从整体展开到局部深化。让学生“知其然,知
2、其所以然”。本课程最终目的可分解为:知识模块: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西方艺术设计史上关于形式和材料的探索,特 别是构成艺术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影响。探究二维和三维视觉中抽象形态规律的设计基础,集中研究“三大构成”中“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二大模块,通过对点、线、面、体的宏观与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其在形态、肌理、面积、空间、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对不同抽象形态进行感性与理性结合的组合与创造。通过课堂讲授和作业练习,配合平面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构成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也注重对于材料和空间的体验。能力模块:使学生深刻认识构成中的设计元素,处
3、理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美的形式规律与法则,创造新的视觉形象。在形态的秩序性学习中获得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悟性,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素质模块: 锻炼学生不仅学会艺术情感的表达,还注重科学和理性的研究方法,将理性溶于情感,再将情感渗入理性。在发现规律和创造规律中体会设计构成的乐趣,激发对于本专业学习的兴趣。教学基本方式:设计构成是一门应用性强而理论知识又相当庞杂的课程,因此教师首先要理清教学思路,联系20世纪西方艺术实践,挖掘构成的本质特征和应用手段,同时要避免只管讲授理论知识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忽略实践操作,无法激发学生兴趣的授课方法。建议采取联系艺术设计
4、史上大量的图像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发掘美的构成规律,并自觉应用到实践。在作业中尽可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完成,学生在平常学习中要注重积累文字和照片素材,并应用在课程论文中,对本课程的学习将大有帮助。大纲的使用说明:设计构成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课程,学生如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获得基本的操作能力,积累较为可靠的实战经验,其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并非易事,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带领学生进入角色,用成熟的方法规范其操作过程;学生自己动手,教师跟踪指导。本大纲在实际教学中若碰到特殊情况(或硬件条件限制或前沿内容补充或教改课题实验需要等等),可以进行灵活调
5、整。大纲正文第一章 导论 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实践2学时)基本要求:对设计与构成的应用性理解;设计构成对艺术设计各领域的影响;设计构成的学习方法。重点: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难点: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是通过形状、形态组合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传达视觉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何谓设计一、设计是一种风险极高的决策二、设计是用可见的方案向需求者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改进后的面貌三、设计是人们在生活领域对未来某种可能的想象四、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前所未有的、新颖而有益的东西五、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第二节何谓构成一、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二、构成是研究如何创造
6、形态三、构成是形状与形状之间的组合研究四、构成是通过形状、形态组合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传达视觉意义第三节设计构成对艺术设计各领域的影响一、平面设计二、服装设计三、空间设计四、工业设计第四节设计构成的学习方法一、观念、思维二、原理学习三、操作实践2学时:课题一:发现秩序1用手机拍摄的方法,寻找和发现人造物和自然物中的秩序10张。2照片打印或冲洗的方法,10cm10cm装裱在黑卡纸上。第二章 形态与类型 学时:8学时(讲课4学时、实践4学时)基本要求:自然与几何形态的规则化和不规则化;平面与立体形态样式与基本视觉分析;具象与抽象形态的观察和分析;视觉与形态、常态与变态以及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的分析。重点
7、:形态的多变性与多样性转化;“具象”和“抽象”。难点:理解如何把具体的“物”变成“图像”的“图形语言”。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与几何一、自然形态造形解析二、自然形态与几何形态在秩序上的关联三、几何形态的解析第二节 平面与立体一、平面的形态样式与视觉分析二、立体的形态样式与视觉分析第三节 具象与抽象一、具象形态的概念二、抽象形态的概念三、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的相互关系第四节 视觉与形态一、图底转换二、形态倒置三、视错觉第五节 常态与变态一、常态与变态的关联性二、从常态到变态的形态解析第六节静态与动态一、静态与动态的关系二、静态与动态在变化中的形态解析实践3学时:课题二:具象到抽象的转换1任意选择一
8、件物品,用四种不同方式把它进行形态抽象化。2用点、线、面的元素补充空白处,思考疏密、渐变、韵律、节奏等形式语言在构成中的运用。3绘制精细、黑色卡纸装裱。4规格20cm20cm,工具材料手段不限,鼓励创意。实践1学时:课题三:常态到变态的转换11课时快题作业,以头发为元素,以点、线、面的手段手绘创意构成。2. 八开铅画纸铅笔绘制。3. 组织要求:每个学生按老师画面固定的要求起稿,按目标要求开始绘制,五分钟后与相邻同学交换,形成五分钟接龙式传递一次,半小时后教师口令停止传递,学生按最后拿到的画面进行完稿并签名,成为此作品的作者。第三章 形态与构成之一:平面形态 学时:16学时(讲课8学时、实践8学
9、时)基本要求:平面形态中的变形、组形、造形、构形;研究变形中的简洁归纳、抽象变形、物理变形、形态运动、秩序改变、形态破坏;研究组形中的重叠、共用形、关系组形、矛盾形态、连续诱导;研究造形中的分解、分割与组合、写意造形;研究构形中的骨骼、繁殖。重点:重点:平面形态中的变形难点:平面形态中的呼应与对位,层次与空间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变形一、简洁归纳与抽象变形二、物理变形与形态运动三、秩序改变与形态破坏第二节 组形一、平面形态的同一组形二、平面形态的近似组形三、平面形态的对比组形第三节 造形一、平面形态中的分解与组合二、平面形态中的呼应与对位三、平面形态中的层次与空间第四节 构形一、平面形态的骨骼构
10、形二、平面形态的繁殖构形实践4学时:课题四:综合运用变形中的六种手法,以火车为外形制作班级火车。1表达主题为了被遗忘的价值。2组织要求:每个班级由班长担任策划总监,推选一名创意总监,分6个课题设计组,确定6个设计组长,共8人组成课题委员会。负责本课题的组织、选题、资料收集、设计师分工、设计、管理、制作质量监控、装裱。3形式要求:(1)每个学生做一个15cm15cm正方形的形态构成,反面写上设计思想、学号、姓名、担任的职务。(2)创意总监、策划总监负责火车头一、二的设计。六个组依次排序为简洁归纳、抽象变形,物理变形,形态运动,秩序改变,形态破坏 。(3)每二个设计师负责一节车厢的设计,二人分别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计构成 设计 构成 教学大纲 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