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总结(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总结(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总结-第 10 页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其实还有好多填空题考点,比较琐碎!大家good good see吧!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1) 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 2) 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3)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规律;4)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为什么说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的主流?20世纪60年
2、代后,由于出现全球人口、环境、资源等威胁人类生存问题出现,生态系统研究成为生态学研究主流论述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书上有)讨论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书上有)第二章:个体: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3.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于最小量的那种营养物质5.谢尔福德耐性定律:一种
3、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外延为耐性定律: 对于具体的生物, 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又称阈值), 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 其中包括最适区, 适宜区和高低死亡限(见耐受曲线) 。 6.限制因子定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7.适应:是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性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8
4、.生态型: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9.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为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在自然界,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生境,并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每个种适应生境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生态幅就是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结果的反映。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1) 综合性2) 非等价性(主导性)3) 直接性和间接性4) 不可替代性和互被性
5、5) 限定性2. 生物对环境有哪些方式的适应,其机理是什么?见试题3. 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 是食物链的起点2) 紫外线具有杀伤和致癌作用3) 地表热量基本本上是由红外线产生的4) 是重要的能量环境之一光质不同对植物的形态建成、向光性与色素的形成影响也不同。动物发展不同的色觉。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在不同的植物种中,植物光合能力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是有差异的。陆生植物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产生: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性植物4. 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见试题5. 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如何适应?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份水是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水为
6、生物创造稳定的温度环境生物起源于水环境。适应:水生植物: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机械组织不发达或退化;叶片薄而长,以增加光合和吸收营 养物质的面积。陆生植物:发达的根系、叶面小、单子叶植物中一些具扇状的运动、细胞,可使叶面卷曲,具发达的贮水组织;原生质的渗透浓度高水生动物:通过不同方式(等渗 高渗 低渗)调节渗透压实现水平衡陆生动物:减小皮肤的透水性,减少身体的表面蒸发,减少呼吸失水,减少排泄失水利用代谢水第三章:种群1.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2.单体生物:各个体保持基本保持一致的体形结构,每一个体来源于一个受精卵。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种群可以由单体
7、生物或构件生物组成2.最大出生率: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3.实际出生率: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量,它受生殖季节、一年生殖次数、一次产仔数量、妊娠期长短和孵化期长短、以及环境条件、营养状况和种群密度等因素影响,又称实际出生率 4.自然增长率:又称为实际增长率,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得到6.内禀增长率:是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等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最大的瞬时增长率,即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or innate rate of increase)或内禀增长能
8、力( innate capacity of increase ) 。7.环境容纳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8.生态入侵: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生态学上的意义)9.生态对策: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生活史,人们可以把它想象为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生存的对策,或者说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称生态对策10.r-选择: 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种群死亡率通常与密度无关,种群内的个体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而把较少的能量用于生长、代谢和增强自身的竞
9、争能力具有使种群增长率最大化的特征。11.K-选择: 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其死亡率大都取决于密度相关的因素,生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种群内的个体常把更多的能量用于除生殖以外的其他各种活动。具有使种群竞争能力最大化的特征。12.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生物学碱、萜类、黄酮类、非蛋白质有毒氨基酸,以及各种甙类、芳香族化合物等),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又称为化学他感作用)。14. 生态位(包括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5.竞争排斥原理:
10、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或者如果生活在同一地区内,由于剧烈竞争,它们之间必然出现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或其它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16. 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包括竞争物种间、捕食猎物间、互物共生间、寄生间等种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参数?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种群密度;种群初级参数: 出生率(生理出生率最大出生率、生态出生率实际出生率、死亡率 最小死亡率、生态死亡率实际出生率、 迁入和迁出率;种
11、群次级参数:性比、年龄分布、种群增长率、分布型为什么说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研究种群动态对种群动态及影响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生态因素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何谓生命曲线?列出其基本类型. A型:凸型的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在接近于生理寿命之前,只有个别的死亡,即几乎所有的个体都能达到生理寿命。死亡率直到末期才升高。B型:呈对角线的存活曲线,表示个体各时期的死亡率是对等的。C型: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研究年龄锥体和生命表有何意义? 种群的年龄分布体现种群存活、繁殖的历史,以及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因此,研究种群的
12、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生命表是研究种群动态的有力工具: 此表可用来综合评定各种群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寿命,预测等年龄组的个体能活多长时间;从表中还可看出,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比例情况;用生命表分析不同年份环境状况。研究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有何意义?可以敏感地反应出环境的细微变化,是特定种群对于环境质量反应的一个优良指标;是自然现象的抽象,它能作为一个模型,可以与自然界观察到的实际增长率进行比较。简述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生物学意义?此就为生态学中著名的逻辑斯谛方程(又称为阻滞方程)r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K是环境容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 度(但也随环境条件而变化)R对策和K对策
13、在进化过程中各有什么优缺点? r-对策的优缺点k-对策的优缺点优点种群恢复迅速,可迅速离开恶化的环境,在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种群的数量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此值,因此,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小;可能使其成为物种形成的新源泉。具有个体大和竞争能力强等特征,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缺点竞争力弱、缺乏对后代的关怀,死亡率高由于r值较低,种群一旦遭到危害,难以恢复,有可能灭绝。种群的密度经常激烈变动。简述两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 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与共生、偏害作用竞争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在同种个体间发生的竞争叫种内竞争。在不同种个体间发生的竞争叫种间竞争。根据资源竞争的二种作用方式:可
14、分为相互干扰性竞争、资源利用性竞争。竞争的特征:不对称性;对一种资源的竞争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根据生态位理论,阐述资源利用的原理?比较两个或多个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就能分析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 种内竞争促使两物种生态位位接近。种间竞争又促使两竞争物种生态位分化。写出Lotka-Volterra 的种间竞争模型(数学形 式),说明其中变量和参数所代表的意义,并评述模型的行为?设: N1和N2分别两物种的种群数量K1、K2、r1、r2分别为该两物种种群的环境容量和种群增长率。按逻辑斯谛模型:为竞争系数,表示每N2个体所占的空间相当于个N1个体。或者说,表示每个N2对于N1所产生的竞争抑制
15、效应。若: =1,N2抑制效应与N1相等;1,N2抑制效应N1;1,N2抑制效应1,表示N1抑制效应 N1;1,表示N1抑制效应N2。评述行为:见ppt后几张阐述下列命题: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逐步形成的。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包括竞争物种间、捕食猎物间、互物共生间、寄生间等。捕食者: 进化了一整套适应性特征,如锐齿、利爪、尖喙、毒牙等工具,诱铒追击追击、集体围猎等方式。猎物:形成了一系列行为对策,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假死、快跑、集体抵抗等。第四章1.
16、生物群落:是特定空间或生境条件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这些生物种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 2.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3.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其特征是由相邻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强度决定的。4. 边缘效应:是指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5. 岛屿效应:岛屿的面积越大,物种数就越多6. 群落(生态)演替:就是指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生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
17、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3) 形成群落环境4) 具有一定的结构5) 一定的动态特征6) 一定的分布范围7) 群落的边界特特征8) 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Raunkiaer频度定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占大多数,B、和D级频度的种类较少,E级频度的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或建群种,其数目也较多。物种多样性包含了哪两种含义,主要有哪几种测度指标?一是物种的数目或丰富度,二是物种的均匀度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群落交错区有哪些主要特征;群落交错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特征:是物种竞争的紧张地带,具有边缘效应;是能量和物质流动较大地带,
18、具有渗透界面作用;具有脆弱性,往往又是脆弱带实践意义: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增加边缘长度和交错区面积,提高野生动物的产量;人类活动而形成的交错区有的有利,有的是不利。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1) 生物因素:(竞争引起生态位分化、捕食提高生物多样性)2) 干扰(中等程度的干扰能维持高多样性。)3) 岛屿效应(岛屿的面积越大,物种数就越多)4)空间异质性(异质性越高,小生境越多,共存物种数越多)群落演替的分类 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试简述水生和旱生演替系列的主要过程? 水生演替: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 水生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19、旱生演替:地衣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植物阶段乔木植物阶段试比较单顶极群落学说与多顶极群落学说的差异?演替动力:单元顶极 气候多元顶极 除气候外,还有其它(土壤、地形等)顶极群落:单元顶极 气候顶极;多元顶极 多个顶极(土壤顶级、地形顶级)第五章: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2.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态系统中的不同食物链之间相互交叉而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即食物网4. 营养级: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种的总
20、和。5. 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能量和数量,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6. 生态效率: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系。7. 关键种与冗余种;关键种:对群落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的物种,它们若从群落中消失会使群落结构发生严重改变,甚至能导致其他物种的灭绝和群落的剧烈变化冗余种:在一些群落中,有些种是冗余的,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这些种就称为冗余种8. 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统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
21、种成分,这个过程称为反馈9. 初级生产力(量)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同时,将无机物合成、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由于这种生产过程是生态系统能量贮存的基础阶段,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生产过程称为初级生产或第一性生产10. 生物量:是指在某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质的量( g/m2、J/m2) 11.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矿物元素在生态系统之间的输入和输出,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岩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ycling of material)。12. 生物放大作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
22、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生物放大的结果使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体中该类物质的浓度显著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简述生态系统中三大功能类群各自的生态功能?a) 生产者功能:能够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CO2、H2O、N、P、K等) ,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同时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潜能贮存在有机体中,以供自身的生长、发育之需,或者为其它生物(包括人类)提供能源。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驱动之,并成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源。所以,生产者又称为初级(第一性)生产者。b) 消费者功能:不能自己制造食物,只能利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质,作为生命能源(
23、消费)。c) 分解者的功能:把(动、植物)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解作用较简单的化合物、元素释放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利用)。同时,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到环境中。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别是物质再循环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负反馈机制入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与生态平衡?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是较常见一种。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特点。1. 能流在生态系统中是变化着的;2. 能流是单向流;3. 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就是能量不断 递减的过程;4.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质量逐渐提高。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三种基本类型。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定性两方面含义:抗干扰的能力、受扰后的恢复能力化学循环的特点: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循环的;生物地化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率两个概念来描述;元素和难分解的化合物常发生生物积累、生物浓缩和生物放大现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