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里悟理 悟物穷理(6页).doc
《物里悟理 悟物穷理(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里悟理 悟物穷理(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物里悟理 悟物穷理-第 6 页物里悟理 悟物穷理四川省青川中学校 李晓红内容提要:物里悟理,学物之理,悟人之道.“物里悟理,悟物穷理”,用自己的感去引导学生明理,用自己的悟去激发学生寻理之好奇.传统教学,“物理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更加注重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科学落实必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国家振兴产生深远的影响. 理在物中,理在悟中,悟物方能穷理.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伊川语,遗书卷十九),“穷理”就是找出这些所以然.反过来,如果找到了这些所以然,也就意味着穷到了这些事物的理.“人定胜天”
2、的时代,理性思考,和谐相处,谋求发展.伟大而神奇的大自然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给人类前进的脚步指引着方向.陶行知先生,从山芋的生长悟出平等的含义,它不是整齐划一,而是“于立足点谋平等,于出头出求自由”,从而告诉我们,对待学生的平等,应是学生间的平等和师生间人格的平等.陶行知先生,从“树有树的伟岸,花有花的芳香,草有草的柔韧”告诉我们要关注不同的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特长,让特长更长,张扬个性,分层教学,有针对性的培养.从大雁飞行,理解“雁行文化”;从“啼血杜鹃”感悟什么是痴情;从“高山流水”去理解什么是知音;从生老病死、斗转星移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从海滩上那美丽的鹅卵石的形成过程,去感悟人生成
3、长的轨迹于丹是一位学识渊博、语言犀利、个性张扬的时代女性.她用自己的色彩诠释论语、庄子,可以说红遍全中国,但在很大程度上说是“物欲横流,精神家园沦丧”“三十而立”时,何为立,过去一般认为是成家立业,而她却用“山登绝顶我为峰,海到尽头天作岸”“爬60层楼梯”为我们诠释人生规划,年少轻狂的我们怀揣“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画家”梦想的行囊匆匆上路,爬到20楼层时,才发现不堪重负,便丢下一部分行囊继续负重前行,当爬到40楼层时,身心疲惫,再丢下一些行囊,爬到60层楼时,蓦然回首,才发现还有太多的行囊仍在路上.于丹从物中悟理,深入浅出,透视人生哲理.我在一次洗澡放水时,偶然发现水漩涡的方向总是朝一个方
4、向,带着好奇多次实验结果一样.进而我放眼到自然界观察,发现藤缠树的方向也和水漩涡的方向一致,我刻意人为改变其缠绕方向,经过一段时间,藤缠绕方向又回归原来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这无不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启迪我不断思索,从“弹簧”我悟出了班级管理“软硬”“放风筝”我悟出了教育孩子“收放”的学问在一次讲“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时,我提出一个问题,破镜能重圆吗?学生回答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我说若能又有几种方案?学生一一列举,方案一用胶水粘,方案二把各边磨得足够光滑,然后再挤压.理论上讲,两种方案都可以实现,但圆而不圆.这好比两夫妻,因个性不和,兴趣爱好等不同而闹离婚.这里的胶水好比孩
5、子和社会道德等外界因素的作用,可缩小间距,拉近关系一样.第二种方案,就是两人最终要实现兴趣爱好等完全一致,实现美好的破镜重圆,但现实是不可能做到的.那还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吗?有!那就是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包容,方可实现圆而又圆,满而又满的破镜能重圆.学生豁然开朗,学生在课堂获得知识的同时,又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也享受到教学成功的喜悦.特定的教学环境,使我悟出了“物理意识实验教学法”.青川系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之一,现我校教学楼、物理实验室无法使用,板房教学模式给抽象的物理学科教学带来了空前的困难,再加上现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非常差,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构建物理情境、追踪物理过程、运用物理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里悟理 悟物穷理6页 悟物穷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