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9页).doc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第 9 页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1白描人物画写生 (一)人物面部的描绘方法如何用线描绘人物的面部,是学习白描人物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画人物面部,仅仅研究人物的面部及上面的五官是不够的,要从整个头部着眼。在描绘人物面部时,要注意五官和面部以及整个头部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才能达到立体的效果。下面讲述人物面部五官和头部的描绘方法:1.眼眼睛是反映人物神情最重要的部分。眼睑有一定的厚度,描绘时要表现出包着眼球的感觉。在画上眼睑时,应考虑到其本身的厚度和眼睫毛的因素,以及它通常处于背光状态,所以用线可适当粗重一些;下眼睑较薄,折光也较柔和,睫毛稀而短,用线要虚;下眼睑和黑眼珠
2、的交接处,用线也要虚些,否则不利于表现眼珠的灵活性。描绘时要注意找出上、下眼睑的转折点,它关系到人物眼睛的特征和眼珠所看的方向。画侧面眼睛时,要注意上眼睑比下眼睑突出。画眼珠时,线要细一些。眼珠看起来虽是黑的,但并不是纯黑一片:眼珠最黑处是瞳孔,可用焦墨画之;瞳孔外圈的虹膜略为浅些,要画出透明感。眼睛周围的用线因所绘对象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年轻人用线要虚,可一带而过甚至不画;老年人可描绘得清楚些,但不能超过眼睛的用线强度。2.眉眉毛生长在眉弓上。眉毛的眉端生长在眉弓骨偏下方,端部的毛较密,又常处于背光处,感觉较深;向外渐转向眉弓上缘的部分,则渐淡;眉梢逐渐转细。眉毛在眉弓骨上、下的转向处最淡。因
3、此,画眉毛要特别注意它在眉弓骨上、下两段的变化关系。在画好眉毛的同时,也要对眉弓骨的结构有所交代,这样会更有立体感。画眉毛要先用铅笔画出外形,然后再根据它的生长规律,用细线一根根画出。老人的眉毛稀疏,描绘时要注意这一特征。3.鼻鼻子在骨骼上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是坚硬不动的鼻骨;下段由可以牵动的鼻软骨和鼻翼组成,是较有表情的部位,给人以圆厚、富有弹性的感觉。正侧面的鼻子,鼻头和鼻梁线就比较明确,画起来不难。但半侧面的角度就比较难画。角度越接近正面,鼻头和鼻梁部位越不好用线。这时,这些线可不画或采取“笔不到而意到”的手法处理。最难画的是鼻子的正面,因除鼻孔和鼻翼两侧的线条较明显外,其他部位几乎找
4、不出明显的线条。鼻翼两侧向内转的坡面较大,线感较强;靠上部分坡度渐小,线感较弱,用线要逐渐转虚。鼻梁骨部分尤其难处理:它虽然突出,但从正面看却难于用线,只能在鼻根两侧用短弧线来表示。鼻头的表现也只能虚处理。为表示鼻头的宽度,可在其边缘略皴一笔,使其和鼻梁及鼻翼形成有机的联系。另外,要把鼻子画立体,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画好鼻子的底面。把它的高度和其他结构的透视关系画准确,才能使鼻子有立体感。4.嘴嘴是五官中活动最多的部位,和眼睛一样富于表情。嘴分上唇和下唇,两唇相闭形成口裂线。一般说来,嘴角和口裂线较实;上唇比下唇线感明确,可用粗细线区别虚实;下唇可在中段用线,连接嘴两端的线可虚处理。从正侧面看嘴,
5、人中转向上唇的转折不是锐角,而是略带圆形的钝角。下唇与下巴之间也一样。上唇两端内陷成窝。嘴愈紧闭,嘴角愈向外,则窝愈深。两唇之间的线是根据嘴的闭合程度决定线的粗细,线愈细愈显闭得紧,线愈粗反愈显得松弛。如果嘴张开处于活动状态,用线要虚些,有助于加强其动感。在描绘嘴的同时,需要注意它和周围结构的联系。人中和上唇密切相连,画人中不要把两根线都画实。可根据受光情况,画出一面,另一面一带而过。另外,还要注意下唇底面的描绘。可在下唇中部画出底面弧线,两端渐虚。下唇和底面线的距离要根据人面部的仰俯透视决定,愈仰距离愈大,愈俯就愈小。画好嘴周围的各种结构关系,有助于表现嘴的立体感。另外,画嘴用线要比鼻子用线
6、细一些,这样可以保持鼻子和嘴的空间关系。5.耳画耳朵首先要找准位置,尤其是它和眼角的距离。随着人物头部的俯仰,耳朵的高低会起变化。耳朵的线感是较明确的,最突出的部分是耳屏和耳轮。画耳屏线要实,以拉开和耳洞的空间。画耳轮两侧线时,除内侧上端较重外,其余部分可虚些。耳朵转折最方的部分是耳轮,耳垂部分较圆。所以,画耳轮的内外线时要方一些,而以较圆的线画耳垂,方圆搭配,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另外,中国画虽然不着意去表现光,但光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用线描绘时也应该考虑和利用光的因素,这样有助于对物象虚实和空间关系的表现。以上讲述的人物面部的描绘方法只是一些普遍的规律,在写生中还要用心观察不同人物
7、的形象特征。人物面部的描绘在整个人物画中要求是最精确的。要画好人物的面部,就需加强对人物造型结构的研究和理解。(二)线的组织规律在初学白描人物写生时,学生看到繁杂的衣纹,而且是在有明暗的条件下,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写生时不能看到一根线就画上一根线,这样就会杂乱无章。首先应该将之归纳理顺,分出主次,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物象。根据人物衣纹的变化,我们可以把线归纳为四种类型:1.轮廓线人物总的外形轮廓和每个肢体的局部轮廓线。2.运动线人物由于运动所产生的衣纹线。3.缝缀线衣服剪裁拼接所出现的线,包括衣服上的装饰图案。4.惯性线由于经常活动所产生的衣褶,在棉衣上较多出现。我们还可将上述四种线归纳为两
8、大类:轮廓线和运动线是表现人物形体和动态的线,属于人物线描的主线,在写生中应着重画好,不宜随意改动和省略;而缝缀线和惯性线则是表现衣服特征和质感的,在组织衣纹时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另外,写生时还要注意区别哪些是结构线,哪些是明暗交界线。白描是不画明暗交界线的。在组织衣纹时,还要特别注意衣纹和人体骨骼、肌肉的内在联系。我们还可以把衣纹线分为实线和虚线:贴紧人物肢体的线为实线,离开人物肢体的线是虚线。实线是较直接表现人物形体的线,要注意画准,如肩、肘、膝等部位。实际上,线的组织与加工主要是在虚线方面,但也应该注意它和实线的有机联系。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线的组织规律作一阐述。1.线的对比手
9、法白描在仅以线表现物象的条件限制下,对线条的要求就显得更高。古人很早就注意疏和密的应用,后来又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归纳性论述。线条排列紧密的部位显得灰暗,而线条疏朗的部位却显现出明亮的效果,由此可使物象产生出凹凸关系,从而产生出立体的效果,如腰部的衣纹衬托出胸部,腿关节出现的衣纹衬托出膝盖等。从中我们可以找出这样的规律:凡是人体凸起部位衣纹线较疏,而低凹部位衣纹线大多较密。因此,在画线描时,应该充分利用疏和密的对比手段,使画面产生出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在线的疏密安排方面,还要重视整体的布局,要从全局出发来安排线的疏密,孩童头部两侧细密的发丝衬托出他稚嫩的面孔,而老人衣纹的疏密对比使人物整
10、体富有立体感。线条在表现质感方面有它独特的规律,即利用线的粗细、刚柔、光毛、松紧、缓畅等表现不同物象的质感。中国画对质感的表现不像西方绘画那样直接和客观,而是一种象征,能使人们从线的对比和变化中联想到其不同的质感。例如:坚硬的物象用线宜粗直,轻柔的物象用线宜飘逸,光滑的物象用线宜圆劲,粗糙的物象用线宜苍毛等。这种对比与变化的运用,会使看似简单的白描在艺术表现上丰富起来。化和对比也能产生一定的透视感。例如画一根线,一端画得粗,另一端画得细,两端便产生出透视关系。此外,线的轻重、刚柔等变化也能形成一定的空间关系,应该在表现物象中灵活运用。在画一些透视感较强的形体时,由于体积前后重叠层次多,构成体积
11、的线条之间的距离会逐渐缩小,因而显得密集。体积重叠越多,所形成的透视感越强烈。线条穿插组合也是表现物象透视感的重要途径。线条穿插的前后不同,会形成透视关系的不同。在组织线条时,正确掌握内、外形线的穿插,对物象立体感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2.以线分割形体白描人物画是由众多线条组成人的形体;反过来讲,线又分割了人的形体。那么,如何以线来分割形体?人体各部位基本上是圆柱体的相互联结;而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看,每个肢体的局部又形成一个长方形或梯形。实际上,组织衣纹就等于用线分割这些形体。怎样分割方能达到既美观又符合人体自然规律的效果呢?丁中一先生在此方面总结出很好的经验,即:“同一形体可不断地分割成一大一
12、小两部分,而这些形又大多是三角形和梯形(或不规则梯形)。”以这种分割方法组织衣纹,强化了以线塑造形体的观念,在写生中是行之有效的。3.线在组织中的具体问题首先,线的粗细是白描的一种对比手法。按一般规律讲,轮廓线和动态线可适当粗一些,其他线则可画得细一点。我们可以根据衣纹的主次关系,把线的粗细分为几个等次去描绘,从而收到层次分明的效果。其次,在组织衣纹时,要着重描绘和人体骨骼、肌肉直接发生联系的部分,抛弃一些次要的衣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紧凑而扼要的效果。为塑造人体结构之需要,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删减线条。再次,从繁简方面看,人物局部肢体的衣纹也有一定的规律。这是由于动作的倾向性所造成的。肢体
13、动作大的部位,所产生的放射性线感较强,其他部位的线条少而挺拔。另外,在写生中还要注意线的差异性,例如线的长度、斜度以及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等方面的不同。为此,可采取缩短其中一根或几根线的长度、调整线的斜度和改变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等处理方法。但处理时要服从于人物整体的形体构造。例如叶浅予的这幅作品(见左上附图),画家将人物的裙褶画成长短不一的线,而且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也各不相同。这样的灵活处理,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写生中遇到一组或几组相对称的线,可采用传统中国画“意到笔不到”的方法处理,即减弱对称一方的线,加强另一方的线。以上讲述的只是线条组织的基本规律。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亲身体会和感悟,这些规律才能在
14、绘画中发挥作用。白描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同时又是画工笔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若不理解人体的结构关系,对于线的组织就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要加强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坚持课外速写练习,这样才能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规律。 白描的写生方法学习工笔人物画,要重视写生练习,通过大量的写生对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以线造型的表现能力,为工笔人物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白描人物写生由三个步骤组成,即观察研究、起稿、勾线。以下分别讲述:1.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作画的准备阶段,同时也是构思立意的过程。首先应观察所画对象的精神气质,尽可能多地了解其身份和生活经历。特别要注意那些能体现内心世界的外部造型特征,并进一步挖掘一
15、切有利因素向立意方面靠拢。人物的表情细节以及环境和道具等,也可使人物形象在构思过程中逐渐丰满起来。在构思中还必须有饱满的作画热情,不能仅把“模特儿”作为一般的标本而冷漠对待。若作画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则画出的画必然也是冷漠无情的。清代画家恽南田的“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起稿起稿最好选用铅笔和素描纸,因其便于反复修改。绘画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服饰及衣纹的组织,从画面的整体布局到精微的细节刻画,都要在画稿中反复研究推敲。绘画实践表明,一幅工笔画的完成要有一半时间用于起稿,而一幅白描画则要用上作画的一大半工夫。另外,还需要设计好构图,即如何构成一个完整立意所需要的画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笔 人物画 基础 技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