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诗文中考复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3页).doc
《我在古诗文中考复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在古诗文中考复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在古诗文中考复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第 - 3 - 页问分哪得轻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在古诗文中考复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教研室给了我们头中一个发言的机会。一个多星期前,校长通知我们初三语文组到时中参加中考研讨会,做一个有关古诗文中考复习的讲座。当时我就深感惶恐。校长也看出了我的犹豫,开玩笑说:“不要有心理负担,把自己当块砖抛出去。”我想想有道理,我只有抛出我这些不太成熟的心得,才有可能引出各位专家、同行的金玉良言。下面我就和大家汇报我们头灶镇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在古诗文中考复习中的一些不太成熟的心得体会。若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对中考试卷中古诗文考查的基本认识
2、语文课程具有基础性作用 ,在“打底”方面,古诗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篇篇文言文,一首首古诗词,不仅都是经典之作,而且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在“重阅读,诵经典”社会背景之下,古诗文阅读,更是中考考查重点范围。纵观盐城近三年中考试卷,古诗文阅读的分值大约占20分,是总分值的近七分之一。所以研究古诗文复习,必须要关注中考语文对古诗文的考查。中考的导向很重要,中考考什么,怎样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古诗文复习的方向。那么,中考古诗文考什么呢?2016盐城中考说明与训练就古诗文考查提出了五点要求:1、正确诵读古诗文,读出文句的节奏和停顿。2、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3、理解常用实词和
3、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具有一定直译和意译浅易文言文语句的能力。5、感知古诗文中的艺术形象,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五大要求主要分布在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这两大板块之中。这两大板块在选材上都呈现出由课内向课外辐射、迁移的特点。材料选自课外,答案却在课内,要想考出好成绩,一定要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所以我们要以课本为源头,总结归纳课内古诗文内容和解题方法,在此基础上迁移拓展,学以致用,力求高分。当然这两大大板块在具体复习时其方法又各有不同。二、把握规律、夯实基础助跑古诗词赏析古诗词阅读的分值虽然只有5分左右,但因为考查的内容大多
4、是课外的,使古诗文阅读成为中考试卷中最难攻克的堡垒。去年江苏除苏州、徐州、淮安等地区以课内古诗词为主,无锡、南通、宿迁、泰州、盐城、扬州、镇江等地区以课外古诗词为主。泰州还出现了课内外古诗词比较阅读的试题。命题材料由课内转向课外,增加了解题的难度。这需要学生了解题目的类型,掌握解题规律和方法,夯实基础,深度阅读古诗词。古诗词题目主要有三大类型:描绘画面,体会意境;理解诗意,把握情感;分析技巧,品味语言。其中第二类和第三类题型是学生最为头疼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两点入手:1、 要重视对课内古诗词的总结归纳,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在此基础上引导把握解题的规律和方法。 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这
5、类题目时,我是尝试分四步进行的。引导学生对课内古诗词按题材来分成八大类,在此基础上总结不同题材类型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比如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如果学生看标题,通读全诗,大多数可以判断诗歌的类型,大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结教材内出现频率较高诗人的创作主题。比如杜甫的诗大多体现的是诗人的忧国忧民。但在总结时不可一刀切,比如辛弃疾的词既有
6、壮志难酬的悲愤,又有对农村生活的喜爱。所以读作者和注解,只能初步判定诗歌的思想感情。划诗词中能直接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或句子。如“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爱”,直接点明了白居易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这种直接抒情的诗词只占少数,大多数诗词还需通过分析特定的景物或意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需要总结归纳教材中出现频率高的意象所蕴含的感情。我把这些意象分成了:自然景观类、植物类、动物类,便于学生记忆。2、强化学生对语文专用术语的了解和区分,理清答题要点,规范答题。 除了总结课内古诗词的内容外,还要总结总结课内古诗词的赏析的技巧 。如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的艺术技巧包含的
7、内容有很多,常见的有:修辞特点、表现手法等。学习一些诗歌鉴赏常见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能力。对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考查在中考试卷中从未缺席。就江苏省而言,2015年无锡卷、盐城卷中均有此类试题呈现。要能顺利完成这类题目,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专业素养,能够了解和区分各种常见的语文专用术语。比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抒情方式、描写角度、观察视角等。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区分这些语文专用术语,答题的真确率是可想而知的。除此之外,学生还应深度阅读,准确判断,规范答题。比如在分析诗歌的语言时,仅仅理解语言字面的意思是不够的,还要能答出其言外之意,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如“不
8、下旧帘遮”中的“旧帘”内涵十分丰富,首先从诗歌讲究对仗的角度审视,它与“新燕”相对。再从字义上分析,“旧”指不新,说明这是个寻常百姓的家庭。从更深层意义上讲,“旧帘”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体现了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在理清它的表层和深层含义后,再组织语言答题,正确率就会相对高多了。三、求同存异、学会迁移冲刺古文阅读。近年来,江苏地区在文言选材上开始由课内文段向课外篇目发展,比较阅读成为中考的一个热点。一些文质兼美,富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内容上与课内文段关联,在写法上与课内文段相近的课外文段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从内容理解层面上看,比较阅读较之单篇阅读更具有综合性、灵活性。选材的变化导致学生误以
9、为课内文言文地位下降,用题海战术来取代课内文言知识的积累,结果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立足课本,重视总结和归纳课内文言知识,在此基础上迁移拓展,学以致用,方可做到事半功倍。纵观初中三个学段,包括诵读欣赏和专题在内,共有30篇左右的文言文。如果每篇都逐字、逐句、逐篇积累,工作量会非常大,识记的效果也不会好。因此我建议学生采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去总结和归纳课内文言知识。1、断句方法的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以课内语句为例,归纳划分文言语句停顿的一般方法:是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是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文 中考 复习 中的 一些 心得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