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率教学常见问题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功率教学常见问题1(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功率教学常见问题1-第 5 页“电功率”教学常见问题一、混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对学生来说,问题不在于他们不能理解概念 ,而在于他们不能把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用电器工作时的电压往往不是额定电压,实际的电流强度、电功率也就不再与其对应的额定值相符,例如有一只白炽灯泡,标有“ PZ220 100 ” 字样,当它接在 110 伏的电路上时,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多大?同学们很容易选择电流作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联系点,先通过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计算出额定电流,之后再用这一额定电流与实际电压相乘得到实际功率。解决策咯:显然在实际电压发生改变时,实际电流不可能
2、等于额定电流而保持不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是用电器的电阻值,由于它只由用电器本身性质决定,在不考虑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恒定不变的,这也是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建立等式的依据。只有用电器的电阻才能将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联系起来,这也是我们解答本题的着手点。所以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我建议用题和实验结合起来讲,使理论知识和感性融合,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二、电功率导出的公式多 , 导致学起来容易混解决策略:1.熟记电学公式及电路特点,强化基础训练。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多个变形公式。要做到“ 一注意”“二同性” 。根据已知条件的不同,计算电功率所采用的公式也不同 . 无论用哪个公式计算
3、,“一注意”是一定要注意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都必须是同一段电路、在同一状态的量,即公式中各物理量是和电路、状态一一对应的(不同电路、不同状态的物理量不能代入同一公式),这就是“二同性”。例如:“一白炽灯标有 PZ220-100 字样,现因电网电压降低百分之十,求该灯的实际功率(假设灯丝电阻不变)。”本题 : 已知: U1=220V , P1=100W , U2=220v-22v=198v求: P2= ?方法一:有 P=U2/R 得 R= U12/P1=(220v)2/100w=484 P2=U22/R =( 198v)2/484 =81W列出同类型的试题,要求学生当场按此方法求解,巡视,检查,纠
4、正个别计算错误。方法二 : 有 I=U/R 得 I2=U2/R=198v/484 = 0.409 AP2= I22 R=80.97 W方法三 : P1=U12/R ( 1 )P2=U22/R ( 2 )( 2 ) / ( 1 ) 得 : P2/P1= U22/R/U12/RP2= ( U22/U12) P 1 =( 220v)2/(198v2) 100w=81W总之要用电阻才能把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联系起来。2.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基础上分析、分类 找出各种题型最适合的公式3.在巩固欧姆定律的基础上,展开电功率的综合题关于电功率的计算对许多学生来说是难中之难。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渡过 难关就
5、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电功率习题的综合性和难度性相对要求比较高,所以一般的任课教师都在处理此处习题所用时间比较多。我认为电功率的综合题,最好能够分步处理,因为电功率的综合题大部分难在两点:一、题型的处理方法,比如:比例题;二、公式多;两个难点放在一起,使学生处理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建议教师能够在欧姆定律的习题上多下点功夫,因为电学的题型无论欧姆定律还是电功率基本题型是一致的,而在欧姆定律时,它的公式非常少,教师在此让学生们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在进行电功率习题时再把各个公式加上练习,这样的教学让难点各个击破。例 1 : 如图所示,R1、R2为两个定值电阻,小灯泡的电阻为 6 欧。当
6、开关S1、S3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1;当S2、S3闭合,S1断开时,小灯泡电压为 6 伏,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2。已知II =3 4 ,U1U2=3 2 。(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求:( 1 )定值电阻R1、R2的比值。( 2 )电源电压。电源电压。这道比例题在讲电功率之前,因为在公式中只涉及到欧姆定律一个公式,所以我们可以更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比如画等效电路图,列比例题的等式等等。做题的时候要紧扣物理过程,对物理过程应一清二楚,尤其在解关于电路方面的题目时,要尽量画图,这样比较直观,已知量、所求量及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往往能在图中一目了然
7、。学过电功率后,此题可以改为例 2 如图所示,R1、R2为两个定值电阻,小灯泡上标有“ 6V 6W ”字样。当开关S1、S3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1;当S2、S3闭合,S1断开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2。已知II =3 4 ,U1U2=3 2 。(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求:( 1 )定值电阻R1、R2的比值。( 2 )电源电压。( 3 )当开关S2闭合,S1、S3都断开时,电路的最大电功率为P,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a点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Pa,PPa2 。求滑片在a点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题目难了,但在上题的基础上解
8、决起来就容易得多。三、忽略温度对小灯泡电阻的影响举例:如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问题,有些同学认为只要测出小灯泡的电阻用公式 P 1 =U 1 2 /R 就行了。但实际上小灯泡的电阻是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增大,按实际方案测量时,没有保证小灯泡正常发光,测出的电阻不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测小灯泡电阻时,灯泡亮与不亮相差很大,电阻变化也很大。若要准确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必须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达到额定电压值。四、 不能灵活应用电功率的知识分析和解释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1.由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缺陷而产生的错误物理问题源于实践,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但又不能完全脱离实践。在一些物理问题中往往包含了一些隐含的
9、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比如:发电站向某地远距离输电,如果发电机输出功率为 P ,输送电压为 U( 即经升压变压器升压后的电压 ) ,恰好能满足该地原来用电需要。现由于该地经济发展,用电量增大,要求用电功率增加 2O ,采取以下哪个措施恰好可达到新的用电要求 ?A. 保持输送电压和输电线结构不变,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加 20 B. 保持输电线结构不变,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都增加 20 C. 发电机输出功率、输送电压及输电线的截面积都增加 20 D. 保持输出电压不变,发电机输出功率及输电线的截面积都增加 20 由于一些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不能自觉地将物理问题与实际相联系,这些学生就不
10、能发现这个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即输电到目的地时,前后两种情况下的电压应该是一样的。这就直接导致这些学生认为该题条件不够无法选择的错误。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要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还未真正有效落实在课堂上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解决策略:建议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 让学生亲身感受、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将会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
11、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的习惯,教会学生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物理的能力。当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遇到过困难时 , 有一些问题完全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行解决。如 : 排除一些简单的电路故障 , 更换保险丝 , 维修手电筒 , 维修小闹钟 , 安装一些简单的电路 , 改装家庭中的燃具等 , 在教学中 , 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 , 提高他们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 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 ,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 从而提高他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了电能、
12、电功率以后 , 可让学生查出家中电能表的标定电流 , 推算一下 , 允许接在这个电能表上各种用电器额定功率总和是多少 ? 记录电能表 的转数 , 怎样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 ? 我们还可以利用所学电功率知识进行节能教育,我们让学生算算。例:一盏 8W 的节能灯价格 29 元,使用寿命 6000 小时,一盏 40W 的白炽灯价格 2.7 元,使用寿命 1000 小时, 8W 的节能灯的亮度相当于 40W 的白炽灯的亮度,若分别使用两种灯照明 6000 小时,哪种灯更经济?学生展开讨论:利用 W=Pt 计算每盏灯消耗的电能,再乘以每度电的钱数。(按每度电 0.5 元计算)还要加上灯泡的钱
13、数。计算结果:节能灯省电又省钱,照明 6000 小时,共耗费 53 元,白炽灯费电又费钱,照明 6000 小时,共耗费 136.2 元。差别明显,学生既恍然大悟又惊叹不已。教师投影有关节能的一些资料:各种家电的能效标识和各国使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的情况,以及节能灯的有关知识。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 , 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知识在日常生活 , 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 从而更加相信科学 , 热爱科学 , 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可以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 . 也可以是研究性实验及科技制作。这项活动可以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 , 教师就必须把课堂放开 , 让学生动起来 , 在课堂上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 , 真正体现“身边物理”、“见物思理”。 让物理真正走进生活 , 让学生爱上物理课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