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ppt(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章章 末末 专专 题题 复复 习习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部分,是联系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桥梁,也是重要理论部分,是联系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桥梁,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本章首先介绍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的重高考的热点之一。本章首先介绍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的重要方法,胶体部分是对有关溶液知识的补充。然后重点学要方法,胶体部分是对有关溶液知识的补充。然后重点学习了电解质、离子反应及其应用。最后是对氧化还原反应习了电解质、
2、离子反应及其应用。最后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的分析以及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通过本节的复相关概念的分析以及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通过本节的复习,我将对本章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巩固。习,我将对本章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巩固。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
3、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1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2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标准对分散系进行分类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标准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例【例1】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
4、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写化学式)和分和分类依据类依据(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相应的表格写在相应的表格内。三组物质分别为:内。三组物质分别为:(1)O2、Cl2、S、N2(2)Fe、Na、Al、Si(3)NO、CO2、SO2、P2O5组别组别被选出的物质被选出的物质分类依据分类依据第第(1)组组第第(2组组)第第(3)组组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解析【解析】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方法不同,其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方法不同,其分类的基本原则是分在同一类的物质应具有相似之
5、处,在对物的基本原则是分在同一类的物质应具有相似之处,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通常可从物理性质中的状态、颜色或从物质进行分类时,通常可从物理性质中的状态、颜色或从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如纯净物、混合物、金属单质、非金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如纯净物、混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属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第第(1)组,所给四种物质均为非金属单质,而组,所给四种物质均为非金属单质,而O2、Cl2、N2属于气态单质,而属于气态单质,而S则属于固态单质;第则属于固态单质;第(2)组,所给四组,所给四种物质均为单质,而种物质均为单质,而Fe、Na、Al属于金属单质,属于金属单质,Si属于
6、非属于非金属单质;第金属单质;第(3)组,所给四种物质为四种氧化物,通过对组,所给四种物质为四种氧化物,通过对氧化物分析可得出,其中,氧化物分析可得出,其中,CO2、SO2、P2O5为常见的酸性为常见的酸性氧化物,而氧化物,而NO则属于不成盐氧化物。则属于不成盐氧化物。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答案【答案】组别组别被选出的物质被选出的物质分类依据分类依据第第(1)组组S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第第(2)组组Si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第第(3)组组NO氧化物的性质氧化物的性质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例【例2】下列关于
7、溶液和胶体和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和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解析【解析】
8、本题考查了溶液与胶体的性质。胶体本身本题考查了溶液与胶体的性质。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是不带电,只是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使胶体粒子带了电荷,故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使胶体粒子带了电荷,故A项错误;项错误;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也即不会移动,B项错误;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也是没项错误;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也是没有规律的,有规律的,C项错误;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项错误;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体,D项正确。项正确。【答
9、案【答案】D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例【例3】(河南平顶山河南平顶山20092010学年度调研学年度调研题题)FeCl3溶液、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加入饱和的加入饱和的MgSO4溶液都发生聚沉溶液都发生聚沉B分散质的粒子都不能通过半透膜分散质的粒子都不能通过半透膜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也都不会产生沉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也都不会产生沉淀淀D加入硫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加入硫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解析【解析】胶体与溶液均比较稳定,故胶体与溶液均比较稳定,故C项正确;而项正确;而胶体由于其微粒粒度的大
10、小,其不能通过半透膜,具有聚胶体由于其微粒粒度的大小,其不能通过半透膜,具有聚沉的特性等,而溶液不可。沉的特性等,而溶液不可。【答案【答案】C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1.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1)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只需注意题给条件,判断产物是否与过量这类离子反应,只需注意题给条件,判断产物是否与过量物质继续反应,准确确定产物形式即可。如物质继续反应,准确确定产物形式即可。如NaOH与与AlCl3溶液溶液(少量或过量少量或过量),NaAlO2溶液通溶液通CO2(
11、少量或过量少量或过量),Ca(OH)2溶液通溶液通CO2(少量或过量少量或过量),NaAlO2溶液加盐酸溶液加盐酸(少少量或过量量或过量),有关离子方程式都有所区别。,有关离子方程式都有所区别。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2)酸式盐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一般书写时,量不足酸式盐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一般书写时,量不足的物质中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的物质中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中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中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与化学式相符。如果没有明确的用量,用任一之比不
12、一定与化学式相符。如果没有明确的用量,用任一反应物作为足量写出的离子方程式均属正确。如反应物作为足量写出的离子方程式均属正确。如NaHSO4溶液与溶液与Ba(HCO3)2(少量或过量少量或过量),Ca(HCO3)2溶液与溶液与NaOH(少量或过量少量或过量),Ca(OH)2溶液与溶液与NaHCO3(少量或过少量或过量量),NaH2PO4溶液与溶液与Ba(OH)2(少量或过量少量或过量),均应明确量,均应明确量的影响。的影响。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3)较特殊且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要求量与较特殊且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要求量与其他因素统筹兼顾。如其
13、他因素统筹兼顾。如Mg(HCO3)2溶液与过量溶液与过量NaOH反应,反应,不可忽视不可忽视Mg(OH)2比比MgCO3更难溶、更稳定;明矾与足量更难溶、更稳定;明矾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溶液反应;不可忽视Al(OH)3的两性;的两性;NH4HSO4与与足量足量Ba(OH)2反应,不可忽视反应,不可忽视NH3H2O也是弱电解质;新也是弱电解质;新制氯水与少量制氯水与少量FeBr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溶液反应,不可忽视Fe2、Br都能被都能被Cl2氧化等。氧化等。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人教版化学2混合顺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混合顺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如如AlC
14、l3与与NaOH、Na2CO3与与HCl、Na2S与与FeCl3、氯、氯水与水与FeBr2、氨水与、氨水与AgNO3等。这些情况归根到底还是与等。这些情况归根到底还是与量的多少有关。量的多少有关。3书写书写“十不忽视十不忽视”反应条件反应条件(如加热、不加热如加热、不加热):溶液浓度:溶液浓度(浓、稀浓、稀);物质;物质聚集状态聚集状态(气、液、固气、液、固);电荷守恒;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电荷守恒;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正确化简;电解质的强弱;电解质的溶解性;电离平衡的正确化简;电解质的强弱;电解质的溶解性;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难溶物的溶解度大小与水解平衡;难溶物的溶解度大小如如CuSO4溶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物质 及其 变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