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3《废墟的召唤》教案 (新版)语文版1(5页).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3《废墟的召唤》教案 (新版)语文版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3《废墟的召唤》教案 (新版)语文版1(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 3废墟的召唤教案 (新版)语文版1-第 5 页3废墟的召唤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与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理清文章层次。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废墟的召唤”中“召唤”的准确含义。(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说到废墟,去年有一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一片狼藉,冒着滚滚浓烟,并不时有明火燃烧,无数遇难者的遗体在废墟中被找到,给人一种毁灭的感觉。今天这种废墟我们都没能避免,那么历史留给我们的废墟呢?(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看了这段录像,结合对“812”火灾爆炸事故的了解,你想说什么?问些什么?今天就让我
2、们走进废墟的召唤。二、预习展示1走进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1928年生,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弦上的梦三生石宗璞小说散文选丁香结等。其中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79年12月,时值改革开放的号令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作者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用这篇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散文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3读准字音。轮廓(ku) 干皱(zhu) 瀛(yng) 雕镂(lu)停滞(zh) 迤逦(y l) 嗫嚅(ni) 充塞(s)甲胄(zhu) 废墟(x)4理解词语。迤
3、逦:曲折连绵。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嗫嚅: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瞬息万变:形容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5自由朗读课文,分清段落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3自然段),整体描绘圆明园废墟。第二部分(410自然段),直抒胸臆,号召人们改造这凝固的历史。第三部分(1119自然段),呼吁人们为时代的变革奉献自己。第四部分(20、21自然段),篇末点题,表明主旨。三、合作探究(一)自由朗读课文,理解“废墟”。1文章中作者
4、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明确:文章的开篇,作者用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描绘了在冬日斜阳无力地笼罩下的圆明园废墟的概貌。描绘了干皱的田地中点缀着的断石残碑以及那枯荷荒草。2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明确:作者渲染这一派荒凉衰败的景象,绝不仅仅是凭吊这一历史的遗迹,抒发思古之情,而是通过这荒芜景象的描写,抒发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作者渴望改变这一切,可以说,这种情感贯穿于整篇文章之中。3面对“废墟”,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明确:作者由眼前的废墟想到了耻辱的历史,那大水法、观水法,那路旁的石龟,那方外观的白石乃至整个废墟都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见证。听到废墟上“留留”的风声,作者突然意识到
5、这废墟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能让后人更清楚更深刻地认识历史。(二)小组讨论,解读文题。1“废墟的召唤”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拟人。2中国刚刚经历浩劫之后,从1978年起步入改革开放阶段时面临着重重困难。文题“废墟的召唤”中的“召唤”具体指的什么内容?明确:号召人们继续奋斗,以改造历史。“内容”就是指方法和环境。与年轻人的对话更说明了人们在探索未来的道路上寻找希望,做出努力,尽每一个“我”的责任。“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感情。(难点)2理解文中“年轻人”的矛盾心理。3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废墟的召唤 九年级语文下册 3废墟的召唤教案 新版语文版15页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废墟 召唤 教案 新版 语文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