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4页).doc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4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第 13 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结课论文 题目:谈三江源地区生态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院系:管经学院 班级:2016146班 学号:201614617 姓名:杨 文 珍 三江源论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行政区域设计省内玉树、果洛、海南和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区域面积占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50.4%;人口近71万,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有些山峰海拔甚至高达6000米以上。这些高耸的高原山峰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极大地改变了北半球的大气环
2、流形势,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不仅如此,三江源地区还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拦截了西南气流带来的大量水汽而形成充沛降水,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提供了丰富水源,并用此孕育形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另外,三江源地区气候环境独特,人类活动稀少。许多地区至今还是无人区,即为吸血古老物种躲避第四纪冰川提供了天然避难所,也为近代一些物种免受人类的毁坏创造了条件,该地区因此成了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中心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之一。由此可见,三江源地区不仅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而且对整个中国及东南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华大地的生态屏障,是孕育华夏民族的生命之源具体来看,三江
3、源地区的生态地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三江源是中国及东南亚的江河之源三江源地区因其位置独特,海拔高峻,成为全球现代冰川集聚地之一,冰川总面积达1812.74平方千米。其中,长江源去冰川面积1496.04平方米,澜沧江源区冰川面积124.75平方千米,黄河源曲冰川面积191.95平方千米。这些冰川年均融水量约17.02108立方米,是三江源地区干支河的重要补给水源。三江源地区岁整体海拔很高,但区内地势平坦,水资源储蓄能力较强,有利于河网、水系的形成发育,在三江源地区,仅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的大小河流就有180条,有大小湖泊16337个之多,总面积达2350.77平方千米,其中面
4、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26个。如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乌兰乌拉湖、可可西里湖、库赛湖、多尔改错湖等实星罗棋布其间,参与形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高原湿地。这些湖泊、湿地实三江源地区重要的水资源储蓄调节器,正是它们使长江、黄河、澜沧江得以源源不断、经久不息。不仅如此,三江源地区还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全流域最重要的水资源供给者。据测算:黄河总水量的49%、长江总水量的25%/、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源自三江源地区,特别是黄河几乎一半左右的水量是有三江源地区提供。近年,黄河下游持续断流,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其重要原因就是三江源地区冰川退缩、源头水资源减少。1998年,长江
5、流域爆发全流域性特大洪水,也与三江源地区植被破坏、地表蓄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等因素有关。由此可见,作为“长江之源”、“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它一旦咳嗽生态环境遭破坏,长江、黄河全流域就有感冒之虞或洪涝、或断流。三江源地区队全国实现人和水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二)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高寒生物资源宝库倘若将中国看作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三江源地区不仅对其环境系统如气候、水等因素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生命系统如生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也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三江源地区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孑遗物种,而且在适应高寒生态环境的过程职中,进化发育形成了一批高原特
6、有的物种,使该地区成为现代物种分化和分布中心之一,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和最重要的基因库之一。区内现有野生种子植物73科、390属、1713种,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西藏野驴、雪豹、白唇鹿、黑颈鹤等14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猕猴、藏原羚、马麝、棕熊、猞猁、盘羊、藏雪鸡等37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三江源是现代众多珍稀高寒野生动植物在地球上生活的唯一家园,是中国这个大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其次,三江源的高寒生态系统属原生环境,是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其多种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组成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生态和人文环境,是全球气候、环境信息变化最敏感、最完美的载体和自然环
7、境演变过程最忠实的纪录者,是展示地球生态变迁的天然博物馆,为人类揭示自然环境演变奥秘以及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模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科学研究基地。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在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再次,三江源地区广袤湿地即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更为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家园,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在水源涵养蓄洪防旱、降解污染、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江源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其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千米,沼泽分布率大于2.50%,是全国分布率最高的地区。受惠于
8、三江源地区广袤湿地,黑颈鹤、藏羚羊、白唇鹿等众多珍稀动物得以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生息繁衍。总之,三江源地区无论在物种多样性还是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都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的生态祖庭和生物资源宝库,也是我国人与动植物是否和谐相处的试金石。(三)三江源是华夏文明的哺育者水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的源泉,三江源是以其慷慨无私的冰川雪水孕育了黄河、长江,也哺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距今1.1百万年-0.6百万年间,随着高原的隆升,黄河急速下切,以溯源侵蚀的方式把青藏高原中东部及中原地区的一个个古湖切穿、贯通、并最终形成现代黄河的基本面貌。几乎同一时期,长江也最终穿透三峡,流向大海。从此,华夏大地
9、便有了贯穿东西的物质,能量交换大通道,高原的水和平原的热得以聚合并优化配置,为生命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中华民族先人开始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息繁衍。到距今3500年前,黄帝部落的后裔建立了夏、商奴隶制王朝,自称“华”或“夏”,主要聚居于中原地区,且又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心,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从此,中华文明就在三江源冰川雪水的滋养下不断兴旺发达起来,世界文明演变历史一再表明,人类文明总是伴随大江大河的形成而兴盛,也常随着江河的枯竭而衰落,古老的华夏文明之所以能保持四五千年而生生不息,其中很重要的自然因素就在于三江源冰川雪水哺育下的长江、黄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另外,还有学者根据蓝田
10、、元谋等古人类化石均发现于青藏高原周围的现象,甚至提出青藏高原可能就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的设想。而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位居三江源地区的昆仑山历来被看作万山之祖,倍受中华民族敬仰。由此可见,无论从科学分析的角度看,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三江源在华夏文明的兴起、繁荣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 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危机由于海波高、气候条件恶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近代当地人口的迅速增加和人类活动强度的日益加大,使得三江源地区生态面临严重危机。近年来,在三江源地区,冰川后退、雪线上升、湖泊减少、江河断流、草场退化、物种灭绝等系列生态恶化现象接踵而至,如再不科学调整该区的人口发展战
11、略,再不对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和积极治理,不仅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的危险,而且整个中华民族也可能因此失去赖以生存的屏障。(一)湖泊萎缩,冰川后退,水资源减少三江源地区原本河流密布、湖泊众多、冰川广布,是青藏高原上最主要的沼泽湿地分布区。但在近几十年里,这里的大小湖泊、河流快速缩小甚至干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消失,水资源急剧减少。近20年来,三江源地区1071个湖泊萎缩,黄河源头第一县”的玛多县就有1040个湖泊萎缩。长江源区的赤布张湖(面积约为600平方千米),目前已经萎缩解体为4个子湖;西金乌兰湖(面积约为300平方千米)已被分隔为5个子湖,推测面积缩小近23。黄河源区的扎陵湖、鄂陵
12、湖晚更新世以来就不断在萎缩,目前这一现象仍在持续并有不断发展和加剧的趋势,在冰川方面,从1970年1990年的20年中,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地区的岗加曲巴冰川至少后退了500米,年均后退25米。长江源沱沱河和当曲河源的冰川退缩率分别达到每年8.25米和9米,退缩率达8.30%9.90%。萎古迪如冰川退缩率达每年7.40%9.10%。受冰川萎缩和气候干旱化等影响,黄河、长江在源头地区水流量持续减少,特别是黄河表现最为明显。水文观测资料表明:黄河上游连续7年出现枯水期,年平均流量从1956年1989年的每秒667立方米下降到1990年1996年的每秒527立方米,减少21%,在1972年1997年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源 地区 生态 保护 可持续发展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