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1(7页).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1(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1-第 7 页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第五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从设计意图看,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
2、人物的个性特点。”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他们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行表面化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本课时要适当做点背景介绍,在杨修死因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上应进行一定的点拨、启发。教学设计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真正做到“授之以渔”。2、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
3、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3、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教法设计1、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安排情境导入初读课文(把握情节)再读课文(探讨死因)研读课文(概括形象)拓展迁移作业布置2、重难点突破方法设疑激趣法,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引导点拨法,在探讨杨修死因时,学生可能会谈的不够深入,就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3、导入和过渡的设计由三国演义开篇词(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进入情境。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则根据上下环节的内容,或设疑或总结,自然过渡。
4、4、教辅手段的运用本节课之所以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是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图片、声音的选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到课堂情景中;二是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清晰明了,更易把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
5、点。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教学方法:勾画圈点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唇枪舌战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也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更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去感受那气势恢宏的画面。(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杨修之死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17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18 教学 设计 反思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