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琵琶行》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1(6页).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琵琶行》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琵琶行》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1(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琵琶行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1-第 6 页4.琵琶行(节选)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把握好节奏读出本诗的韵味感觉。2.读懂诗句意思,明白句子是在写什么3.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4.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过程与方法1.提前布置背诵2.设计好预习作业3.课堂加强朗读指导4.小组合作学习激发想象来理解音乐5.重视课堂生成并积极处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谪居失意的黑暗现实。2.感知诗人对下层百姓的深切同情,感受诗人悲愤的内心世界。2学情分析 学习者情况分析:我所执教的九年级(1)班和(
2、2)班,在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上有一定差距,教学中,(2)班学生基础较好,课堂上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1)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语文素质低下,必须放慢速度,讲清基本知识,并随时指导学法,如做好笔记,当堂记忆相关知识点。这篇课文两个班的学习目标稍有不同,授课时限制,(2)班可完成本教案所有内容,(1)班学生适当降低要求,以背诵、理解诗句为主要目标。3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1.诗的序言和删节的后半部分的处理2.诗中重点句子的赏析教学重点:联想和想象力;形象的比喻对描绘音乐所起的作用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入课题 让学生回忆儿时背过的诗歌,来调动课堂情绪。同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
3、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引出白居易,谈他的诗歌创作和影响。活动2【讲授】简介作者 由学生先说自己所了解的白居易,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其诗流传朝鲜、日本,唐宣宗在白居易死后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
4、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由这句诗的理解引出课题,并板书。活动3【讲授】解释文体 解释“行”,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活动4【讲授】补充背景资料及文体知识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
5、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活动5【活动】指导朗读 1注意读音铮(zhng) 悯然(mng) 转徙(x) 浔阳(xn)枫叶(fng) 瑟(s) 声声思(s) 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琵琶行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16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教案 新版 北师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