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与分享阅读(1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早期阅读与分享阅读(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期阅读与分享阅读(18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早期阅读与分享阅读-第 17 页早期阅读与分享阅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伍新春李虹在许多家庭中,我们常会发现儿童拥有许多各式各样的玩具,但是,可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则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为人父母者认为孩子还太小,不认识汉字,不可能进行阅读活动,也就没有必要浪费钱财购买图书。但是,儿童的阅读活动必须在入学以后,像成年人那样正襟危坐于书桌前,手捧书本一本正经地进行吗?对于儿童而言,一定要先认识汉字,才能进行阅读吗?阅读活动是一种只要认识了汉字,不需要学习、实践就可以自然而然掌握的技能吗?儿童对阅读的兴趣、态度、向往和成就,是在某一天内突然获得的吗?众多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后认为
2、,人们对于儿童的阅读活动普遍存在误解,也正是由于相应的教育措施不得当,往往错过了许多教育良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延迟甚至阻碍了儿童阅读能力的获得和发展。那么,对儿童而言,究竟什么是阅读?儿童的阅读活动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家长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儿童阅读活动的出现,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呢?什么是早期阅读学术界一般认为,早期阅读的范围实际上是很宽泛的。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早期阅读。也就是说,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刚刚满月的孩子,抓着一本书,咿咿呀呀地玩着,甚至在撕书,是一种阅读。妈妈一手
3、抱着孩子,一手翻着一本图书,对孩子说:“宝宝,你看,这是一只小狗。”孩子却只顾自己用小手拍着图画书,拍得越重越开心,是一种阅读。看见大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孩子也拿起报纸,学着大人的样子,装模作样地看,但报纸却拿反了,是一种阅读。三岁的孩子与父母一起上街,看到自己认识的字,兴奋地说:“妈妈,这是一,这是儿,我也认识”,也是一种阅读。孩子假装看得懂电话簿,拿着翻来覆去、煞有介事地阅读,甚至口中念念有词。发现其中有好多个“李”字出现,问妈妈:“这里怎么都是我的名字?” ,还是一种阅读。事实上,人们通常所说的阅读,指的是成人看书的一种行为习惯,而这种阅读习惯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练习才能养成。在养成这个阅
4、读习惯之前,我们并不能说与正式阅读有关的一些准备活动都不能算阅读。因此,对于儿童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一般来说,5、6个月的婴儿,对待图书就像对待其他东西一样,会把书放在嘴里咬、用手又抓又拍,有时还把纸张撕碎;9个月以后,婴儿对书的兴趣会使他想去动手翻书,但由于此时的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还没有发展好,动作很粗鲁,往往一把抓过好几页。他会看书,但可能把书拿颠倒,嘴里还会喃喃自语。在大人看来,与其说他是在读书,不如说他是在玩书。14个月的时候,孩子开始能够看图指物。比如,成年人一边用手指点着大象,一边告诉孩子:“这是大象。”让孩子注意到大象的特征:“大象的鼻子
5、长又长。”然后立即要求孩子指认大象:“告诉妈妈,哪一个大象?”儿童能够正确指认。1岁半以后,孩子的语言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飞跃阶段。此时儿童已经能够说出图上的东西。有关研究表明,早期阅读的起始时间以9个月到1岁为宜。如果家庭教育的方法适当,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就可能较早出现。下面这张表格列出了孩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发展情况:阶 段水平特 点第一阶段以图画为主的阶段(1岁3岁)1 ab不能形成连贯的故事 只是简单的命名 伴有动作2 a b能构成连贯的故事 对话式的讲故事 独白式的讲故事3 a b c能构成连贯的故事 读和讲相混杂的阅读 就好像故事正在发生时那样讲故事 像逐字逐句似的阅读第二阶段以文字为主的
6、阶段(5岁以上)4 a b56看书阅读 拒绝照着书上的句子阅读 有选择的阅读跳跃式的阅读独立阅读总之,早期阅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依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了解这一过程,正确认识儿童的阅读活动,父母就可以掌握孩子的阅读进程,适时加以引导,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活动带来促进性的长期影响。早期阅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所谓早期教育,其关键在于一个“早”字,这里的“早”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出现的时间不同,“早期”所指的具体时间也不同,因此,早期具有相对的含义。科学的早期教育,就是要在儿童心理现象某一方面出现的初期,给孩子提供相应的适宜刺激,以
7、促进和加快这一心理现象的进一步发展。就儿童的阅读活动而言,早期阅读指的是年幼的孩子,凭借变化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图画,相应的语言文字以及成年人的语言讲述,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让儿童通过这样的学习、训练,较早获得独立阅读的能力,从而较早进入博览群书的状态。从个体而言,阅读是孩子了解社会和自然、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有关资料证明,早慧儿童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喜欢阅读。较早开始阅读的孩子,智力发展迅速、阅读兴趣和能力高,知道的东西多,个性发展较好,在学习上容易成功,比较容易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以前进
8、行阅读的。以此为理论基础,十几年前美国的教育家就在幼儿园进行了大规模的阅读教学实验。法国在幼儿园中也进行了早期阅读和学外语的实验,并在1985年的首次课程改革运动中,把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作为突出重点,以充分体现阅读能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本更是从零岁起,就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有人可能会问,孩子不认识字,怎么进行阅读呢?事实上,孩子从一出生就有了视觉和听觉,拥有了接受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的能力,由此,他才有可能认识外部的世界,成年人也才可能告诉他“爸爸”、“妈妈”、“奶瓶”、“电灯”等他周围的人和物。事实上,人们在新生儿看着这些人和物的时候,对他说出相应的名称,从来就没有
9、怀疑过是否太早。这一切,就像春风拂过大地,在大家心中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那么,书本作为一种视觉刺激材料,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呈现,就不能说是太早了。之所以有人会认为孩子太小,不能阅读,还是由于他们把阅读活动看成了成年人心目中的一种教育活动,而不是把书本以及文字看作是一种正常的视觉刺激。事实上,阅读并不是一种人类生而有之的本能行为;阅读能力,也不是在认识了汉字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具有的天然本领。更深入地考虑,认字和阅读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件事,成年人的正式阅读确实必须以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但是,人们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生字,了解新的术语,扩展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阅读作为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智力活
10、动,需要经历一个长期、渐进的培养过程,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渐掌握。正式阅读之前的准阅读活动,正是阅读能力出现、发展、提高的基础和前奏。而儿童早期的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儿童早一些启动这个发展过程,较早打开一个认识世界的新窗口,为今后的文字阅读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家长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让年幼的孩子进行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并不在于让他在阅读中学习到多少知识,而是让他掌握一些与阅读活动有关的准备技能,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其今后的正式阅读。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以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他们往往不会用食指和拇指一页一页地从前往后翻书,而
11、是用手去抓书;他们常常把阅读看成是一件自己能力所不能及、或者没有意思的事,缺乏阅读兴趣;他们即使认识了一句话中的每一个字,却不能把所有字的意义连贯起来,完成对整个句子意义的理解,表现出阅读理解能力差的问题。早期阅读的积极作用正是由于让年幼的儿童尽早开始阅读,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众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儿童的早期阅读至少具有以下5个积极作用:1 早期阅读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他们总喜欢缠着父母给他们讲故事。如果这时候,父母不仅仅给他们讲,而且照着书本来讲,他们就会发现,不仅父母会讲故事,那些方方正正的书本也会讲故事;父母口中的故事也大
12、多来自书本,书中的故事远远比父母随口说的有趣而精彩;那些他们看不懂的文字符号比他们能够看懂的图画蕴含着更为丰富、更有魅力的内容。在他们想听故事而父母又不能及时满足的时候,书本就是他们故事的有效来源,如此,孩子就会萌发出学习文字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好奇地寻求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了解,总会问很多的“为什么?”。如果家长能够有意识地从孩子提出的问题出发,引导他们去探求新的兴趣领域,鼓励他们多提问,引导他们从书籍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儿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开始阅读。而这种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渴望阅读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许多研究表明,不少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所遭受的失败,并
13、不是能力问题造成的,而是由消极的情绪、陌生、恐惧、反感、缺乏动力和主动性所导致的。但早期阅读却能在孩子与书本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在阅读过程中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把阅读活动和良好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使阅读逐渐成为孩子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使之终生受益。2 早期阅读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婴幼儿在听家长讲述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父母口形的变化,分辨语音的区别,可以养成耐心、安静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同样的,由对语音的感觉到咿呀学语,进而跟随成人一起吟唱儿歌;从听懂语义、理解内容,到能够独自将图画的内容与实物形象联系起来,边看边说;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时,儿童的积极思考,向家长提出
14、的各种问题以及相互之间的讨论;给小朋友讲述自己听过、看过的故事;按照图画所表达的内容编故事情节等等。在这些由于阅读而产生的一系列语言活动中,孩子可以获得敏锐的听力,把握正确的发音,掌握常用的词汇,逐渐领会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表达的技巧。此外,儿童在与成年人共同阅读的垂直交往中,可以学习到准确规范的语言,并且可以随着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增进与成人进行交往的能力。而在给同年龄的小朋友讲述读物情节的横向水平交往中,儿童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对语言组织加工,运用其语言表达的技巧,从中也锻炼和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阅读,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话题,有了可以讲述的内容,必然会增加说话的频率,从而有了更多练
15、习说话的机会。而看来的故事,还可以讲给其他的小朋友听,对儿童来说,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为了保持这种荣誉,他们必然更渴望阅读。由此,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阅读能力与语言能力不断相互促进。3 早期阅读是孩子智慧发展的钥匙。美国“人类智力发展研究所”脑科专家格伦多曼博士曾经说过,把正常孩子培养成天才的奥妙,就是对其大脑频繁、紧张、持久地施加刺激。而儿童自出生起,正是在各种各样的视觉、听觉、触觉刺激的不断作用下,才得以让视觉、听觉和触觉正常发展。而孩子智慧的发展,也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恰当的刺激。而阅读正是一种积极自觉的刺激,是大脑的最佳刺激物,是发展大脑神经组织的最好方式,是促进智力发展的良剂。从这
16、个意义上说,让孩子进行早期阅读,起步越早越好。早期阅读除了能促进大脑神经系统的良好发育,还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儿童早期的学习过程,就是积累人生经验的过程。而怎样才能多快好省地经历各种事情,获得人生的经验呢?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早早进入阅读阶段。书籍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而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儿童早一些打开这个窗口。通过阅读,儿童可以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图书世界,与虚幻的或真实的人和事打交道,丰富交往的经验,增添生活的感受,扩大孩子的眼界,学到丰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早期阅读好比是一种智力体操,它可逐步使孩子的头脑变得灵活起来。需要说明的是,现代的儿童有机会接触
17、较多的电视、电脑、网络等形象直观的复合刺激,这对于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开阔视野,学习知识,有着不容置疑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活动并不可能取代阅读的作用。最简单的例子,看电视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节目里上演的是什么,儿童看的就是什么。所有的人物、情节都是别人表演出来的,儿童只需要坐在那里,跟着导演的思路,被动接受即可。而阅读则不然,首先,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阅读哪一本书。在拿到书之后,也可以自己选择什么时候阅读以及每次阅读的时间和进度。更重要的是,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必须经过儿童自己的想象丰富,才会变得生动、具体起来。所以,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过程,儿童必须开动脑筋,
18、积极思考,才能把书读懂,所以,阅读是一种比看电视等更有价值的活动。4 早期阅读可以发展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阅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必要的知识准备之外,它还要求阅读者具有一定的技能。比如,正确的取、拿图书,准确地逐页翻书等大的和精细的动作技巧;观察画面的技巧,包括逐渐掌握将图画中的事物与实物进行对比,并能分辨它们之间关系的能力;判断图书中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能力;熟悉并掌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以及画面排列顺序规律的阅读规则;在连环的图画之间以联想搭起链条的想象能力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遵循从大到小、从简单到精细的发展规律。他们首先发展的是与完成简单动作密切相关的大肌
19、肉群,然后才是掌管精细动作的小肌肉群。因此,年幼儿童的动作显得笨拙而粗鲁。同时,由于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在成年人看来不费吹灰之力的动作和不言自明的基本技能,对儿童来说却很难顺利完成。因此,培养儿童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预备技能是不容忽视的,而进行早期阅读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5 早期阅读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塑造人格。从宏观上看,让孩子早早开始阅读,可以让孩子早早进入纯洁、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充实而愉快,避免出现“物质供应有余,精神食粮不足”的问题。而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知识丰富的儿童读物,又会对儿童的兴趣、性格、理想、世界观的发展与形成产生
20、积极影响,保证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从微观上看,较早开始从事阅读活动的儿童,对于阅读活动具有胜任感,不畏惧学习,把书本当作自己的朋友,对于学校中的学习具有比较大的兴趣和信心。而阅读能力又和多种与学业成就有关的技能密切相关,因此,较早开始阅读的儿童往往爱读书,也会读书,入学后的成绩比较理想。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陪同和影响整个求学的过程,让孩子受益终生。古今中外,得益于阅读的名人大家不胜枚举。阅读是拓宽儿童视野,开启智慧,丰富灵魂,塑造人格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实际经验还是理论研究,我们都认为早期阅读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许多积极作用,应该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大
21、力宣传和努力推行早期阅读。那么,如何让孩子进行有效的早期阅读呢?我们认为,分享阅读就是一种值得推荐和推广的理想方法。分享阅读是一种理想的早期阅读方法就本质而言,分享阅读即是一种强调亲子间互动的早期阅读方式。之所以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或手段加以特别介绍,一个突出的原因是,它除了能起到上述早期阅读所共有的积极作用之外,还对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分享阅读方法是一种需要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的早期阅读法,如果仅仅使用分享阅读的书籍,而不采纳和使用分享阅读的思想来指导儿童的阅读,那么“分享阅读”仅有其名,没有其神,和一般的早期阅读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分享阅
22、读是一种有指导的、理想的早期阅读方法,它和一般的早期阅读教育具有以下几点区别:1 分享阅读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曾经有位学者在幼儿园中做调查,结果发现,在“喜欢一个人看书还是有家长讲解”这个问题中,无论年龄的大小,98%的孩子都选择了“有家长讲解”;当问到“喜欢在家里看书还是在幼儿园里看书?”,90%的孩子都选择了家,他们的理由是“家里安静、书多,父母能教我”。阅读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幼儿的阅读,与其说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与家长共同游戏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第一需要父母的爱如果得不到满足,那么在孩子眼中,
23、这次阅读就是一次没有意思的失败游戏。分享阅读之所以被称为“分享”,就是由于它强调的是“享受”,既是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是让孩子享受到父母的爱,而且这种享受是由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创造的。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孩子带着听有趣故事的平常心态和家长一起阅读,父母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不伴随有评判活动,因此,孩子的感觉轻松愉快。依偎在父母怀抱里,倾听着父母温柔的话语,儿童就像小时候在摇篮里听妈妈哼优美的摇篮曲一样,把这些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都由大脑诠释为慈爱、安全、惬意、温情和父母深切的爱。同时,为人父母者也能感到孩子对自己深深的依恋,两个人之间弥漫着亲情的亲密气氛,从而在阅读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早期 阅读 分享 1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