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12页).doc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第 12 页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一、德育特点信息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信息技术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对信息课程的教学,引导中小学生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期分析,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时效观念、共享思维以及创造精神。(一)规范性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规范;从教学设备的维护到教学纪律的维持,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遵
2、守公共秩序与公共道德,从而培养学生按章行事的良好行为习惯。(二)时效性时间效应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技术课程德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及时关注信息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进展,避免信息的过时和陈旧对德育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三)共享性信息的共享性是信息与物质、能量的根本区别。信息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课程应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集思广益,彼此分享,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四)创造性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将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模型、组织数据、形成
3、方案的思维方法迁移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感知和应用前沿技术,在技术与思想的碰撞下,提高学生的创新活力,养成缜密思考、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二、德育范畴(一)网络道德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传播不良信息,不发表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不造谣、不传谣。遵守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二)信息安全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能够利用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工具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掌握完备的密码设置常识,能够识别钓鱼网站等网络诈骗平台,不在网络公众平台轻易泄露个人身份及财产等隐私信息。(三)信
4、息辨别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能够较为自如地对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谨慎网上交友,避免上当受骗。自觉抵制淫秽、色情、暴力、毒品、邪教等不良信息的侵害。引导学生合理安排网上学习活动、浏览信息以及休闲娱乐等活动,劳逸结合,科学规划和分配个人时间,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四)科学精神感受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解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努力探究学习,积极实践,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尝试猜想、假设、推理、实践、验证、应用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正确面对各种失败和挫折,磨练意志,锻炼
5、能力,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在成功中体验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三、实施建议德育范畴教学内容活动建议网络道德小学:1.计算机软件2.信息获取3.信息网络4.信息交流5.文字处理6.图片处理7.多媒体作品制作8.网页制作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在制作各种作品时,要让学生有版权意识,下载使用网上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时,注意合理、合法使用,并用实例说明侵权的后果;在使用网络时,可以引用数字足迹的例子,说明文明上网的重要性。理解自身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信息社会的影响。网络道德初中:1.信息与信息技术2.文字处理3.多媒体作品制作4
6、.其它相关软件的学习1.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辩论、观看视频、作品制作等形式,进一步渗透信息技术道德、法规等内容。注重学生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引导学生进一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2.可以通过讲故事、典型案例、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含义。学会理性、全面、客观地看待信息技术,负责任地使用技术;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培养遵守法律及社会道德的意识和习惯。3.认识网络礼节的重要性,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道德准则。高中:1.信息技术与社会2.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3.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2)1能理解并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7、。结合案例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意识。2.引导学生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进一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3.通过网络浏览、使用多媒体软件或阅读相关资料,体验和认识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信息真伪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让学生将多媒体作品的创作与自身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结合,注重利用多媒体表现创意、表达思想,实现直观有效的交流。在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选择主题,素材的处理应引导学生注意内容与主题的相关性,选用的素材健康、美观,尊重版权,提倡原创。信息安全小学:1.信息获取2.信息
8、网络3.信息交流引导学生从日常信息活动的实例中,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逐步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能够掌握简单的信息保护方法。初中:1.信息与信息技术2.网络基础及其应用3.其它相关软件的学习在使用因特网获取信息、交流信息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安全上网的意识,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安全高中:1.信息获取2.信息安全3.信息技术与社会4.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1.关注信息安全,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2.引导学生关注日常信息活动的实例,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逐步认识信息安全问
9、题的重要性,理解自身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信息社会的影响,使学生成为掌握信息技术、接纳信息文化、强化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网络辨别小学:1.信息获取2.信息网络3.信息交流要注重应用现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提高分辨信息的能力,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成为掌握信息技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初中:1.信息与信息技术2.网络基础及其应用3.其它相关软件的学习通过主题辩论形式,让学生知道信息搜索带给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避免不良信息的侵蚀。
10、高中:1.信息获取2.信息安全3.信息技术与社会4.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1.通过案例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双面影响,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潜在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消极因素。教师可以有层次、有选择地设计实例,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通过问题需求、获取途径、获取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形成信息的价值判断能力,学会从因特网上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信息。2.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使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信息技术 学科 德育 实施 指导 纲要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