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定(14页).doc
《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定(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定(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定-第 14 页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城市热力管网)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和城市热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文件。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热力管网的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由供热企业经营,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对多个用户供热,自热源至热力站的城市热力管网;也适用于城市热力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道、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管道设计;也适用于热水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蒸汽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2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6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28 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 CJJ 34 城市供热管网质量检验、评定 CJJ/T 81 城市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 CJJ/T 883 供热介质选择3.1 对民用建筑物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应采用水作供热介质。3.2 同时对生产工艺热负荷和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供热介质按下列原则确定:a) 当生产工艺热负
3、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b) 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c) 当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 4 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4.1 热水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4.1.1 热水热力管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4.1.2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水热力管网,同时有工艺、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热负荷,在生产工艺热负荷与采暖热负荷所需供热介质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比例较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闭式多管制
4、。4.1.3 当热水热力管网具有水处理费用较低的丰富的补给水资源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开式热力管网。4.1.4 当热水热力管网具有与生活热水热负荷相适应的廉价低位能热源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开式热力管网。 4.1.5 开式热水热力管网在生活热水热负荷足够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不设回水管。 4.2 蒸汽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4.2.1 蒸汽热力管网宜采用单管制。4.2.2 当各用户间所需蒸汽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比例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蒸汽热力管网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4.2.3 蒸汽热力管网的热负荷分期增长时,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4.2.4 蒸汽供热系统应创造条件采用间接换热系统,
5、当被加热介质泄露不会产生危害时,其凝结水应全部回收并设置凝结水管道。4.2.5 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箱,用水泵将凝结水送回热源。4.3 多热源供热的确定4.3.1 供热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供热系统应采用多热源供热,各热源热力干线应连通。在技术经济合理时,热力管网干线可连接成环状管网。4.3.2 对供热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有条件时应由两个热源供热,或者设自备热源。5 热力管网布置与管道敷设5.1 管网布置5.1.1 城市热力管网的布置应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考虑热负荷分布,热源位置,与各种地上、地下管道及构筑物、园林绿地的关系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
6、确定。5.1.2 城市热力管网管道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城市道路上的热力管网管道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方,同一条管道应只沿街道的一侧敷设;b) 穿过工厂区的城市热力管网管道应敷设在易于检修和维护的位置;c) 通过非建筑区的热力管网管道应沿公路敷设;d) 热力管网管道选线时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滑坡危险地带以及高地下水位区等不利地段。 5.1.3 管径等于或小于300mm的热力管网管道,可以穿过建筑物的地下室或用开槽施工法自建建筑物下专门敷设的通行管沟内穿过。用暗挖法施工穿过建筑物时不受管径限制。5.1.4 热力管网管道可以和自来水管道、电压10KV以下的
7、电力电缆、通讯线路、压缩空气管道、压力排水管道和重油管道一起敷设在综合管沟内。但热力管道应高于自来水管道和重油管道,并且自来水管道应做到绝热层和防水层。5.1.5 地上敷设的城市热力管网管道可以和其他管道敷设在同一管架上,但应便于检修,且不得架设在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下方。5.2 管道敷设5.2.1 管道敷设形式应符合以下要求:a) 城市街道上和居民区的热力管网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当地下敷设困难时,可采用地上敷设,但设计时应注意美观;b) 工厂区的热力管网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c) 热水热力管网管道地下敷设时,应优先采用直埋敷设;d) 热水或蒸汽管道采用管沟敷设时,应首选不通行管沟敷设; e) 热
8、水或蒸汽管道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的地段时,应采用通行管沟敷设;当采用通行管沟困难时,可采用半通行管沟敷设;f) 蒸汽管道采用管沟敷设困难时,可采用保温性能良好、防水性能可靠、保护管耐腐蚀的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其设计寿命应不低于25年。5.2.2 管沟敷设有关尺寸应符合表5-1的规定表5-1 管沟敷设有关尺寸地沟类型有关尺寸名称管沟净高m人行通道宽m管道保温表面与沟墙净距m管道保温表面与沟顶净距m管道保温表面与沟底净距m管道保温表面间的净距m通行管沟1.80.60.20.20.20.2半通行管沟1.20.50.20.20.20.2不通行管沟-0.10.050.150.2注:当必须在沟内更换钢管时,
9、人行通道宽度还应不小于管子外径加0.1m5.2.3 工作人员经常进入的通行管沟应有照明设备和良好的通风。人员在管沟内工作时,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通行管沟应设事故人孔。设有蒸汽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孔间距应不大于100m;热水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空间距应不大于400m。对于整体混凝土结构的通行管沟,每隔200m宜设一个安装孔。5.2.4 地下敷设热力管网管道的管沟外表面,直埋敷设热水管道或地上敷设管道的保温结构表面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铁路、电缆、架空电线和其他管道的最小水平净距、垂直净距应符合表5-2的规定。表5-2 热力管网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管道的最小距离建筑物、构筑物或管线
10、名称与热力管网管道最小水平净距m与热力管网管道最小垂直净距m地下敷设热力管网管道对于直埋闭式热水热力管网管道DN250mm0.5-DN300mm2.5-对于直埋开式热水热力管网管道DN250mm3.0-DN300mm5.0-铁路钢轨钢轨外侧3.0轨底1.2电车钢轨钢轨外侧2.0轨底1.0铁路、公路路基边坡底脚或边沟的边缘1.0-通讯、照明或10kV以下电力线路的电杆1.0-桥墩(高架桥、栈桥)边缘2.0-架空管道支架基础边缘1.5-高压输电线铁塔边缘基础35kV-220kV3.0-通讯电缆管块1.00.15直埋通讯电缆(光缆)1.00.15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35kV以下2.00.5110kV2
11、.01.0燃气管道压力0.005MPa 对于管沟敷设热力管网管道1.00.15压力0.4MPa 对于管沟敷设热力管网管道1.50.15压力0.8MPa 对于管沟敷设热力管网管道2.00.15压力0.8MPa 对于管沟敷设热力管网管道4.00.15压力0.4MPa 对于直埋敷设热水热力管网管道1.00.15压力0.8MPa 对于直埋敷设热水热力管网管道1.50.15压力0.8MPa 对于直埋敷设热水热力管网管道2.00.15给水管道1.5 0.15排水管道1.5 0.15地铁5.0 0.8电气铁路接触网电杆基础3.0 -乔木(中心)1.5 -灌木(中心)1.5 -车行道路面-0.7地上敷设热力管
12、网管道铁路铁轨轨外侧3.0轨顶一般5.5 电气铁路11.0电车钢轨轨外侧2.0-公路边缘1.5 -公路路面-4.5架空输电线1kV以下导线最大风偏时1.5热力管网管道在下面交叉 通过导线最大垂度时1.01kV-10kV导线最大风偏时2.0同上2.035kV-110kV导线最大风偏时4.0同上4.0220kV导线最大风偏时5.0同上5.0220kV导线最大风偏时6.0同上6.0500kV导线最大风偏时6.5同上6.5树冠0.5(到树中心不小于2.0)-注1:表5-2中不包括直埋敷设蒸汽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管道的最小距离的规定;注2:当热力管网管道的埋设深度大于建(构)筑物基础深度时,最小
13、水平净距应按土壤内摩擦角计算确定;注3:热力管网管道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时,电缆处的土壤温度与月平均土壤自然温度比较,全年任何时候对于电压10kV的电缆不高于10,对于电压35kV-110kV的电缆不高于5时,可减小表5-2中所列的距离;注4:在不同深度并列敷设各种管道时,各种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其深度差;注5:热力管网管道检查室、方形补偿器壁龛与燃气管道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表5-2的规定;注6:在条件允许时,可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并经有关单位同意后,可以减小表5-2中规定的距离,或采用埋深较大的暗挖法、盾构法施工。5.2.5 地上敷设热力管网管道穿越行人过往频繁地区,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不应
14、小于2.0m;在不影响交通的地区,应采用低支架,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0.3m。5.2.6 燃气管道不得进入热力管网管沟。当自来水,排水管道或电缆与热力管网管道交叉必须穿入热力管网管沟时,应加套管或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混凝土防护层与管沟隔开,同时不得妨碍热力管道的检修及地沟排水。套管应伸出管沟以外,每侧不应小于1.0m。热力管网管道与燃气管道交叉,当垂直净距小于300mm时,燃气管道应加套管,套管两端应超出管沟1.0m以上。5.2.7 热力管网管道进入建筑物或穿过构筑物时,管道穿墙处应封堵严密。5.2.8 地上敷设的热力管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道的金属部分应接地
15、,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姆。5.2.9 热力管网管道跨越水面,峡谷地段时,在桥梁主要部门同意的条件下,可在永久性的公路桥上架设。5.2.10 热力管网管道架空跨越通航河流时,应保证航道的净宽与净高符合全国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 当热力管网管道架空跨越不通航河流时,管道保温结构表面与50年一遇的最高水位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5.2.11 河底敷设热力管网管道必须远离浅滩、锚地、选择在较深的稳定河段,埋设深度应按不妨碍河道整治和保证管道安全的原则确定:a) 对于一至五级航道河流,管道(管沟)应敷设在航道底设计标高2.0m以下;b) 对于其他河流,管道(管沟)应敷设在稳定河底1.0m以下;c) 对于
16、灌溉渠道,管道(管沟)应敷设在渠底设计标高0.5m以下;d) 管沟敷设或直埋敷设管道河底敷设时,应进行抗浮计算。5.2.12 热力管网管道同河流、铁路、公路等交叉时应垂直交叉。特殊情况下,管道与铁路或地下铁路交叉不得小于60角; 管道与河流或公路交叉不得小于45角。5.2.13 地下敷设的热力管网管道与铁路或不允许开挖的公路交叉,交叉段的一侧留有足够的抽管检修地段时,可采用套管敷设。5.2.14 热力管网管道套管敷设时,套管内不应采用填充式保温,管道保温层与套管间应留有不小于50mm的空隙。 套管内的管道应采取加强级防腐措施;采用钢套管时,套管内外均应做防腐处理。5.2.15 地下敷设热力管网
17、管道和管沟应设坡度,其坡度不小于0.002,进入建筑物的管道坡向干管。地上敷设的管道可不设坡度。5.2.16 地下敷设热力管网管道的覆土深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a) 管沟盖板或检查室盖板覆土深度不应小于0.2m。b) 直埋敷设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应考虑土壤和地面活荷载对管道强度的影响并保证管道不发生纵向失稳。应满足CJJ/T81的规定要求。5.3 阀门的设置5.3.1 热力管网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5.3.2 热水热力管网干线应装设分段阀门。分段阀门的间距宜为: 输送干线2000m-3000m;输配干线1000m-1500m。蒸汽热力管网可不设分段阀门。5.3.3 多热源供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热力 管网 设计 规定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