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分析(15页).doc
《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分析(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分析(15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分析-第 14 页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分析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 作品分析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
2、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 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象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 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
3、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连连的跳脚声。 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一般来说如要遵循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通常
4、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即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几乎可以说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了。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 in c sharp minor Quasi una Fantasia Op.27 No.2 这部作品贝多芬自己称为Quasi una Fantasia这是一句意大利语Quasi就是像好像的意思而una则是一的意思Quasi una Fantasia就是“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 月光奏鸣曲在音乐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正是这部作品预示了古典主义像浪漫主义的转变。 第一乐章持续的
5、柔板Adagio sostenuto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 如果要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中选出一个最著名的乐章那恐怕就是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了。这个乐章与其说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毋宁说是暧昧不间断的三连音贯穿始终和声色彩朦胧有冥想的静默欲言又止的悲伤也有甜美的回忆梦一般幻想。 乐章开始于绵延的三连音可以说是整个乐章的背景所有的乐思都建立在这些宛如心跳的音型上。四个小节后三连音型出现反复同时第一主题进入宁静的主题似乎在沉思又带着一丝忧伤和不安那是一种渗入肌肤的的预感。第二主题在B大调上进入好像试图驱散三连音背景的晦暗阴霾可是三连音却出现在音域类似管风琴脚键的最低音上最终取代了第二主题昙花一现
6、的乐观。 中段三连音在独自歌唱一次又一次唱出清澈透明的高音却又不得不回到低沉的阴郁。乐音在流动那里面有克制的情感有焦虑的心灵。 再现部加重了忧郁的气氛平静的第一主题再现后是转调到升c小调的第二主题低音持续着三连音在一串下行中慢慢消逝在阴暗的和弦里。 第一乐章是沉思默默的思考中有悲哀焦虑怀疑也有片刻的光明。第一乐章的情感是克制的没有那种过分的滥情一切都建立在连绵不断的三连音上这是在一个天才的构想用持续的如同睡梦中的呼吸的节奏来刻画思维的流动发展。这个乐章大概可以说是即兴曲甚至是大多数浪漫主义钢琴小品的先驱了他没有按照常规把第一乐章写成快板的奏鸣曲式这实际上表明当内心的情感需要更加直接的表达的时候
7、形式的平衡规范已经开始让位于乐思的自由想象了。 第二乐章小快板Allegretto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短小快乐的乐章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美。Liszt形容这个乐章是“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小花”。呈示部连奏和断奏交织跳动的音符有温柔的抚慰也有戏谑的微笑不断的变换表情。中段的气息宽广温厚宛如大自然中自由的呼吸。再现部简短温柔好像瞬间留下的微笑的脸永远让人回味。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Prestoa agitato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贝多芬采用了迟到的奏鸣曲式。在严整的形式下却表现出令人惊异的激动。连串的琶音组成的主部主题犹如风暴中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在浪峰的最高处是有力的重音是沸腾
8、的热情也许还带着出离的愤怒。副部加大了控诉般的力量十六分音符如同暴风雨中的雷声在远方滚滚作响在焦躁不安的背景中右手弹出刚强有力的旋律不带一丝妥协。副部的结尾类似于一个插段毫无顾忌的激情迸发最后连续的八分音符敲出斩钉截铁的节奏这是意志力的声音是胜利的号角。 发展部短小有力副部回响在左手节奏放慢表情舒展但是紧接着右手的动机变得不安内心的激动不但没有丝毫的缓解反而更加强烈了。发展部的结尾阴郁略带痛苦似乎是悲剧的预示。 再现部当中主部规模略微减小副部的乐念被扩展成尾声暴风雨般的琶音却在热情的顶点突然沉寂冻结成疲惫的绝望但是贝多芬的精神是永远不会屈服的那一小段如同华彩的上行终止于沉重的低音八度澎湃的大海
9、并没有就此平静沉重的和弦在暗示精神的力量仍然活着它是不可战胜的。 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在音乐是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预见了情感挣脱形式成为音乐作品主宰的浪漫主义时代的到来。贝多芬没有按照常规把第一乐章写成奏鸣曲式而代之以自由的三部曲式流动的三连音贯穿始终主部副部的对比被弱化强调乐思的发展。这都是对于浪漫主义音乐的跨时代的预言。第二乐章可以看作是连接段联系沉思的第一乐章和激动的第三乐章这种逻辑的联系也是浪漫主义者的追求。第三乐章具有奏鸣曲式的结构也是奏鸣曲的情感中心激动的音符完全超出了古典主义的清澈典雅而进入了个人化的内心世界的表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月光奏鸣曲启发了整整一个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作
10、曲家。 再说几句废话吧 第三乐章的两个主题都是非常激烈与深沉的在聆听的时候我时常会忍不住对自己进行类似“冬天听贝九大汗淋漓”的心理暗示。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激烈的狂怒犹如沸腾的开水虎虎作响 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呐喊出的申诉坚定、热情6767呵呵反正我是爱死第三乐章了相反比较柔美的第一乐章反而不太符合我现在的审美原则。 刘恩惠先生以前在短歌行发的分析中曾经提到过“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 月光这首曲子在中国可以说是鼎鼎大名Bach兄
11、文中提到的那个盲姑娘的典故估计就是出自初中语文课本上那篇课文了很传奇啊把月光的大名提给了整整一代的中国人。但非常遗憾的是现在已经证明了那个故事只是编造的传奇而已6767呵呵当时我很是感慨很难得有这样一个浪漫的背景故事啊可惜可惜6767 据说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作品时正处于热恋中。因此大多数的解释都倾向于把这部作品视为一首恋曲而且从乐曲的发展中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能引申出“这是一部悲情的恋曲”的结论“或者就是通过全世界都看得到的月亮来诉说但愿人长久。”对此我就不予置评了见仁见智吧。恩心中还留存着温馨浪漫感觉的人们倒是非常适合依循着这个思路幻想下去。 在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奏鸣曲大多充满着新的尝试。月光就是
12、很典型的一例通常的古典奏鸣曲奏鸣曲式一般仅仅只出现在第一乐章。而贝多芬所尝试着做的是重新构造奏鸣曲的组成结构就和他在交响曲中以谐虐曲取代了小步舞曲一样应该是出自相同的初始目的。在月光中前两乐章是三部曲式最后一个乐章才是奏鸣曲式。因此我们现在通常认为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重要标志性作品之一。 至于上传嘛6767我想了半天最后决定以我的爱好为准嘿嘿上传我的录音6767呵呵纯属搞笑。我喜欢第三乐章嘛所以Emil Gilels的演绎好了。 月光奏鸣曲 钢琴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801年又名第十四钢琴奏鸣曲、c小调奏鸣曲。作者把它题献给第一个恋人朱丽叶琪察尔迪。当时他们已分手失恋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月光 奏鸣曲 第三 乐章 分析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