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宾老师讲解《四圣心源》(4)(2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李玉宾老师讲解《四圣心源》(4)(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玉宾老师讲解《四圣心源》(4)(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李玉宾老师讲解四圣心源(4)-第 23 页李玉宾老师讲解四圣心源(4)(转载)转载2015-05-26 23:11:36四圣心源第一卷第一节天人解最后几个小节主要讲的是经络循行,讲的是这个十二经络、卫气、营气的循行规律。那么黄元御在前面已经把四圣心源阐述的一气周流、土枢四象这个理论模型比较透彻了。后面反复再来阐述,就是再来讲。这个对临床诊病、看病有什么帮助?天人解主要是讲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这个理论模型。他先讲了天,然后再讲人,讲天人之间的这种对应。前面的各个小节都是这么讲,到最后纯粹是从经络的角度,纯粹从人体的角度来讲。我们临床上如果运用针灸治疗疾病的话,如何引用四圣心源这套理论来指导针灸的
2、治疗,我本人不会用针,手比较笨,都是用药。但是我认识一个很好的老师,他针灸、按摩都很有功力,效果非常好。我和他交流过,请教过一些问题,把他的一些体会,搬过来借花献佛,跟大家交流一下。人体的经络,它是沟通内在脏腑和外在肢节,就像一个通路一样,脏腑之气要想由内达外、疏布周身的话,离不开经络。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我们可以把这个经络理解为人体之气周流的这么一种路径。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血管啊,神经啊,不是一个具体的组织结构,就像一个飞机的航线一样,你看飞机的航线,北京到上海,它有一个具体的走向,但它不像高速公路一样,它没有这条路,只是这么一个方向,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如果说血管的话就好比高速公路、铁
3、路,那么航线它没有具体的一个东西,但也是确实存在的,经络跟这个有点类似。只有有气血在循行的时候,经络才会体现出来,没有飞机在天上飞,也体现不出什么航线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用针灸治病、针灸调气的时候,实际上是通过针灸从外在肢体,从肌表来用针啊,很少有用针用到内脏的,可能也有,比较少。大部分都在四肢,肌表,表浅的经络来用针,那么通过针,医生以针为媒介,通过自己的气来调整病人的气,都是在气的层次来治病,用这个气来调整患者外在肢节经络的气,通过调和外围之气来达到调和内脏之气的目的,这实际上也是由外治内这么一个道理。所以说,想用针灸达到一个很好的治病目的,那么首先自己气感要好,首先你自己要会调气啊,光
4、用针不会调气,针灸是不会有效果的。其次要对经络循行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要清楚它是怎么走的,我记得网上有一本书是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是祝华英道长,他在练功的时候进入胎息状态,对人体的经络循行有自己比较好的一个体验,他就把它写出来了。如果大家看一下这本书,十二经络的循行完全是周流不息,就跟黄元御讲的一气周流的模式是一样的,它是周流不息的。所以作为一个针灸师,你要对经络的循行很清楚,内经讲的这个经络循行,那就是先人,就是古代的先贤是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或是功态下。我觉得是他们自身的一种反观内照,是自己体会观察到的,应该是真实而准确的。如果我们后人没有这个本事,达不到这个水平,那就根据内经的所讲的经络循
5、行的线路去用针,也会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跟黄元御讲的这个一气周流怎么结合,同样是注重中土,土枢四象。我认识的这个老师,他跟我讲,他说以前,他用针的时候只是按照这个普通的针灸啊,历代的著作,哪个穴位治什么病,用什么手法都是这样,感觉要记很多东西,不同的手法,不同的穴位组合,治某一个病,感觉很累,这样记。后来呢,他看了我的书,然后也看了四圣心源,他突然发现了,原来用这个理论来指导的话,取穴就很灵活了,手法也是随心所欲,就不需要刻板地去记某一个穴位治哪一个病。他说就像哪个脾胃不好的,他都是先调脾胃这两块穴位,用补法或者是或补或泄。然后觉得这个病人属于这个阳虚,木气不能升达的,他就知道,我可以在肝经肾
6、经这方面用一些补法,相反有一些肝气郁结的,他就用泻法,目的也是让这个一气周流起来。他就不是单纯的说那个穴位治那个病,而是非常灵活的把整个身体的穴位看成一个整体。我的目的就是让这个一气在经络这个层面上,经络、脏腑相关联的这个角度来让它很通畅的流转起来,也是以中土作为一个枢纽。那么这样的话,他在用针时候就觉得胸有成竹,有方向,不像以前那么茫然。然后他发现,用针还少了,不用非得那么多针了,穴位取的也少,而效果比以前要好,尤其是疑难病,他感觉比以前更有把握了,以前往往是碰见一个疑难病,不知道该从哪里去下手,现在知道问题在哪了,知道该从那个地方去解决问题了,这就是一气周流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的这个疾病,它的
7、一个好处。他把这个针灸啊零零碎碎的治疗,综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我们有规律可循,这就是它的好处。同样按摩也是一样的,按摩不过是用按摩的手法代替了针灸,道理是一样的。实际上,对一气周流这个体系,我们从书上看,这是一个结构体系或是理论模型,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那么我们对中医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对一气周流这个体系,它实际上不仅是一个体系,它实际上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这么一种状态。如果你对一气周流真正的理解了,也体会到了,那就可以了,就可以用它来治病了,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孰能生巧的问题。那什么人对一气周流这个体系感觉的比较真切,比较深刻,实际上不是用药的大
8、夫,而是针灸、按摩的大夫,他对一气周流这个体系理解的更真切、更有体会。穴位是什么呢?你看我讲有经络,有穴位。穴位它就像一个信息,交流的通道、窗口一样。我们讲这个天人合一,天气,人气,它是在交流的、它是在相互感应的,那么它通过什么途径来相互感应呢?在人来讲,人的脏腑之气,通过经络的循行,在穴位这个窗口上它会跟外界的天地之气、万物之气相互感应,是这么一个途径。因为针灸师、按摩师,他天天就跟这个经络、穴位打交道,所以他的气感非常敏感。我们经常听到说针灸,按摩要得气,这个经络循行,穴位的气感都强调得气。什么叫得气?得气就是人体这股气在经络、穴位这个位置上,它能够流畅地运行,它运行得很流畅的时候,如果你
9、的气感很敏感,你能感受到这股气在这流动,这就叫得气。病态的时候,实际上是气在这里淤滞住了,结滞住了,或者说没有气了,不通了,所以他才病了。针灸的一个要用,有一个老主任,我上学的时候一个针灸科的老主任给我讲,说针灸所有的东西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通”,疏通的“通”,流通的“通”,你只要通开了,病就好了,你看多简单。通开什么呀,通开一气周流这条道路。所以咱们学习一气周流,学习黄元御先生这么完美的一个理论体系,用于临床的治疗,不光是学一个理论,学一个花架子,你要学透它的精髓,要能够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我们对一气周流这个体系,有一个很直观,很真切的体会,那怎么能做到这一点?你是学针灸的,搞按摩的还好一点,
10、时间长了有气感,体会到这种境界。如果开药方,平时只是开中药,或者我们很多是爱好者,平时也不怎么接触病人的,怎么能够体会这种境界?一气周流它讲的是气的这么一种规律,那么需要我们本身的这个气很清透,如果自己的气不清透,感觉不到的。那么自己的这个气怎么能清透呢?就像我以前在书里讲的,如果像我懒得去练功,就吃素,气它自己也会慢慢的变得清透的,然后你的各种感觉就会比较敏锐些。当然另一方面呢,这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外缘、外在的一些办法,实际上,最主要的、最根本的这个办法,还是在于调节自己的心境,佛法讲万物唯心。现在人对传统的很多东西都慢慢的没有感觉了,或者理解不了了,实际上都是因为心没有静下来认识自我,都去
11、追逐外在的名利去了,逐物飘逸于外,忘了自己的根本。所以佛家很讲究禅定,禅定能把自己的心静下来,少一些欲望,多一份淡定,这样的话,你就能够体会到大自然它本来的面目,自己本来的心境。大道至简,这个东西不是说读多少书,学多少道理能学明白的,这个东西要靠自己去体悟,要靠自己去体会。当你真正能够体会到它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真的是大道至简,很简单的道理,我不需要学四圣心源我也能体会得到,四圣心源只是黄元御老先生引导我们去体会那种境界,给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气的文化,这种气文化和我们中医讲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都是一致的,也是一个整体,都是强调一气周流、如环无端,非常地圆融,非常地和谐,讲究这么
12、一种境界。所以它和现在科学讲的非常严格的量化、非常严谨的逻辑推理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是两种认识世界事物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也好,方法论也好,完全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要学好中医,首先要学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传统文化的理念就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天人合一的这种境界,这种境界是圆融和谐,又非常地简单,无欲无私这么一种境界。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了,有些朋友就说,四圣心源这里面的这些方子,很多用起来效果也不是很好,好像也没什么效果,这个就是学中医学得有点刻板了,任何一个方子都是某一个具体的点或者面,针对的是某一个问题,不可能针对一气周流的整体。一气周流正常状态下是非常的圆融统一、浑然一体,所以才讲天人合一,就是天
13、、地、人这三气都非常和谐的时候它是贯通如一的,同步地在周流运转着,就像一个整体一样,那么这就是正常的、和谐的。一旦生病之后呢,必然就会有一些不同步的地方,就会有一些瘀滞产生,那么不同的人、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季节、生病之后不同的阶段,他产生的这个病症是不一样的,就是他的一气周流,生病之后一气周流的状态,咱们称它是生病的状态,病象也好,病势也好,就是生病之后的这样一种态势,一种大象、形式,它随时也是在变的,可能在某一个阶段,大概的样子是不变的。打个比方说,胃口不好、中土不运的人,中焦瘀滞了,脾胃的升降、中土的斡旋转不动了这样的一种态势,我们怎么去治疗?黄元御四圣心源里面第一个方子是黄芽汤,黄芽汤是
14、专门治疗中焦不运的,那我们直接用上是不是就会很好呢?不见得,黄芽汤只是告诉我们中土要去养、要去运,要去升降、斡旋,而对于不同的患者同样都是中土不运,他会有虚实相当的不同,有病势缓急的不同,我们要根据病势细微的区别,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药物,来达到中土升降斡旋的这样一个目的。所以对于中土不运这样一个简单的病象,我们去治疗的时候就不要用黄芽汤这样一个方子作为基础去做加减,不是说黄芽汤这个方子不好,黄芽汤是四圣心源里面第一个方子,祖方呀,最好的方子了。但是,你用某一个方子作基础做加减,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个很机械的方式。我开方的时候从来没有加减的过程,也没有用哪个方子做基础方的这样一个过程,那么,我都是
15、怎么开方的呢?在对病人望闻问切之后,他的病态、整个病象就出来了,疾病的象、态势已经就能把握了,知道是个什么问题了,然后就根据疾病的态势选用合适的药物,就像遣兵用将一样,用合适的药物组成一股药的态势、药的象,与病象相对应,正好能把这个病象扭转过来,这就可以了。所以,我开方用药的过程没有加减的过程,直接就出来了,这也是我希望咱们大家以后也向这个方向去学习。你看伤寒论的经方里面有加减,某一个方子什么情况下加哪个药、减哪个药。这个都是张仲景给大家演示一个法,真正的,如果对这个病情很清楚的话,不需要加减,就跟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就是这样,很直接的。那么,这才是对天人合一、一气周流这个体系的最好的理解和体
16、验。一气周流和天人合一这个体系本身是动态的、圆融的,它既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又是时刻在变化的,那我们就要从整体,就是说一气它本身不管是升降还是中土的斡旋都是一个整体,不光人是一个整体,跟天地也是一个整体,这是从整体的一个角度来把握。另一个方面,又要知道它是时刻都在变化的,时刻都在升降、斡旋、周流着,这是另一个角度。正因为时刻都在变化,时刻都在周流,才不可能有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就要时时刻刻根据这个变化状态,它在怎么变,它现在是个什么状态,在向哪一种局势在慢慢变化,你要有一个真切的把握,然后你才能根据这个情况拿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来。用药的话,我用什么药,组成一个什么样的阵势来对应它。用针的话,我取哪
17、些穴位,从哪个地方用针布局,来把这个病势扭转过来。应该是这样一种辩证和治疗的过程。这样的话,我们用针、用药就都活了,就跟流水一样,病在变,作为医生的话,用针、用药也随时在变。就跟听音乐一样,高山流水、跌宕起伏,我也不会太形容。总之要求咱们对病势的判断和我们的用药,就是说,你的治疗方案和病人的病情一定要丝丝入扣,完美结合,这也是合一呀。病象和治法治疗方案也是要合一的,这样,你才能达到一个最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学习一气周流,我希望咱们最后能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能够达到随心所欲,随心所欲地去用药、去用针,而不要去记一些刻板的固定的一些东西,那个东西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基础,有了基础之后,药方不是说我们
18、不需要记了,还是要学一些,但只是学一些前人的经验,你不要去照猫画虎,就是说不要光学了一个样子,要学习他的灵魂。只要我们能把一气周流这个体系能真切地体悟到,然后慢慢地在临床上学会根据病势、根据一气周流出现的不同的病态,随行就势,它是什么样,我就用什么样的药,来对应治疗。这样慢慢的越来越熟悉的时候,我们对气的把握,对一气周流这个体系的体验就会越来越深,越来越真切,用药经验也会越来越熟练,你的疗效也会越来越好。那么到时候你就会发现,随手用药,随手取效,一剂止,两剂已,对感冒这样临时的时病应该是很简单的,很容易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即使是对比较复杂的一些疑难杂病,我们要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也是比较容
19、易的。经常有一些网上的朋友给我发消息,说是有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让我帮忙看一下,出个方子,我是一般不在网上看病,因为网上看不准。但是偶尔碰到比较简单的问题,有时候我也会帮着出个方子,就出个很简单的方子,可能只有几味药,量也都很小,保证不会有什么问题,安全第一嘛。然后开过之后,我往往也就忘了,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有反馈,说用了这个方子效果很好,有哪些效果,我也会经常收到这样一些反馈的短信。我并不是建议大家都去网上看病去,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因为我见不到病人,也没有四诊,只是根据对症状的描述,就跟盲打一样估计着用了几味药,有时候反而就有很好的效果。当然,我这个估计不是瞎估计的,我是根据他的这个症状
20、估计他的一气周流是一种什么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我应该用什么药去纠正他的这个状态。所以就是信手选出几味药来,组成一个小部队一样,去往这个方向处理,它就会有一些不错的效果,这说明我估计的不错,打中了。当然也有估计错误的,打不中的时候,所以我是很少在网上开方,我尽量都是面诊,四诊合参,这样比较准一些。刚才讲的就是咱们学了一气周流这个体系后,去用药的时候,不要拿着某一个方子去对,刚开始的时候如果你拿不准也可以这样,什么证用什么方,可以这样,作为基础是可以的,一旦你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想深入学习的时候,这种套方治病的模式必须放弃,否则不可能成为一个高手。那么你就要学会去体验一气周流的这个境界,学会
21、用药、用针去模拟相应的这个态势,来治疗病势。势,就是形势,势头的这个势。有病势就会有相应的药势,对应的来处理。打个比方说,木气郁结,木气淤滞,气郁到那儿走不动了,人一肚子的气出不来。自己也生气也很郁闷,这么一种状态。如果让我们只选一个药来处理的话,我很喜欢的一个药,就是薄荷。薄荷这药很清凉,很清透,舒达宣散,把里面一肚子的郁气给他散出来。很快就没脾气了,气就通畅了,所以就是这样用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你感觉到气郁到这不动,就是郁到这走不动了,堵在这个地方了,需要舒达宣散的时候你可以考虑用这个药,当然你也可以考虑其他的药。如果这是个老人,胃口很差,土气不足,你怕薄荷有点凉伤他的胃,你可以用生麦芽
22、,用量大一些,代替薄荷,也很好。如果这个人,他这个不光是气不顺,堵在这儿了,可能时间还很长,都有一点郁结了,你可以用连翘,不光能舒达,还有破结的作用。这个药可以随时换,根据不同的病情,你愿意用什么就用什么,就用一个最合适的,并不是一个小柴胡汤可以舒达肝气的郁结,不是这样。方子都是死的,只有一气周流和药是活的。我们就是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或者是用不同的方法。有时候甚至可以不用药,用针也好,用音乐也好,用环境的改变好。如果你学好了,世间万物都是药啊,不只局限中药这个层面。所以说,咱们学习黄元御先生一气周流这个体系,关键是要学活,学成自己的东西。学成自己的东西就是要有自己的体悟,你要自己
23、能体会到、体验到一气周流这种状态,这样的时候,这样你在看病的时候,你在给患者治疗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患者的那种病象,就是生病的一气周流的那种状态,你才能体会得到。先要体会到正常的,然后你就知道哪个是不正常,你才会知道该或升或降,或缓或急,或扶正或驱邪,你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都是很自然的就知道,不需要绞尽脑汁去辨证去。所以我看病,主要是以脉诊为主,四诊合参以脉为主。我看病的时候很少问患者症状,或者说患者跟我讲了半天他哪里不舒服,我可能也没往耳朵里听去。我就是根据我对四诊的把握。我建议起这么一种状态:患者生病,病态的一气周流它是什么状态、什么局面?我建议去建立一种病象来,那么我就直接用药去处理这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圣心源 李玉宾 老师 讲解 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