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优秀)(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诗教学设计(优秀)(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木兰诗教学设计(优秀)-第 5 页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杨玉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孝顺父母。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教学难点: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6)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
2、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20)1、诗歌诵读: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
3、感。学生比读,互评互读。2、整体感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2)1、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c“万里赴戎机,关山
4、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2、品读探究: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
5、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3、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的准备略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作用:(在内容上)突
6、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4、语言品味: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6)1、体验反思: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
7、己的话归纳)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10)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26)1、总结存储: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
8、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2、拓展延伸(10)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完成练习册的练习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3、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进行。)(10)南朝民歌
9、的修辞运用(或特点)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我对木兰的新看法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板书设计:木兰诗双兔为喻谨慎机警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教后反思:一、成功之处 1、教学观念突破传统,适时创新 2、教学环节设计新颖时尚,符合学生心理 3、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处理问题较灵活二、不足之处 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 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 ,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互文没有强调。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评木兰了”。 2、倡导对话,但有些远离根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 3、学生提问时应该进行引导,学生的提问价值不大。三、改进措施 1、“读木兰”这个环节要加强,加强朗读。 2、“译木兰”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3、学生写感想时出现中英文夹杂的现象,应予以指导,保持汉语纯洁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