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提高LL.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提高LL.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提高LL.ppt(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史使人明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英国哲学家 培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名臣 魏征,第九章 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欧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三节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西欧中世纪的学前教育,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末至14世纪文艺复兴之前的这段历史被称为中世纪。西欧中世纪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之上,由文明程度很低外来“蛮族”建立起来的。由于战争的破坏、占领者文化的落后及其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的排斥,西欧的文化大幅度下降,宗教和僧侣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文化
2、。同时,西欧的封建贵族和教会内部逐渐形成了一个严格的等级结构。在上述背景下,中世纪的西欧教育烙上了浓厚的宗教性和明显的等级性。学前教育也是如此。,一、中世纪的儿童观,(一)原罪论的儿童观 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宗教成为维护欧洲封建社会形态的精神支柱。教会在思想意识上大力提倡原罪说及禁欲主义等。 以性恶论及禁欲主义为依据,教会对崇尚和谐发展的雅典文化教育,持敌视态度。,(二)预成论的儿童观 由于中世纪自然科学的落后和成人的自我中心,人们不愿对儿童的特点给予更多关注等原因,人们沿袭了一种源自古代预成论的儿童观。预成论认为:当妇女受孕时,一个极小的、完全成形的人就被植于精子或卵子中,人在创造的一瞬问就形
3、成了。儿童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是身体大小及知识的多少的不同而已。 显然,预成论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由于受预成论的影响,人们无论是在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都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忽视儿童的爱好及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二、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基督教会居于独尊地位,不允许一般的世俗学校存在。教堂是唯一的知识源地,教士是掌握知识之人。 (一)接受洗礼 (二)灌输宗教意识 (三)参加圣事礼仪 (四)度过宗教节日,三、封建贵族的学前教育,(一)王室宫廷的早期教育 这
4、是一类专为王室儿童实施的宫廷教育,参加宫廷学校学习的只是皇室儿童和极少数机要大臣的子弟。,(二)骑士的早期教育 骑士是封建阶梯中最低的等级。骑士既需保卫和扩张封建庄园,还要进行竞技格斗,以示对教会和封建主无限忠诚。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骑士养成的阶段: (1)出生7岁为家庭教育阶段; (2)7岁14岁为侍童教育阶段,即贵族之家按其等级将男孩送入更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 (3)14岁-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中世纪骑士教育图,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
5、教育,一、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理念的转变 (一)教育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内容全面,注重人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主张启发,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育对象范围扩大,开始平民子女的教育,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观,(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文艺复兴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崇尚现实、崇拜人生,反对来世观念;主张个性解放、自由、幸福,尊重人的价值,反对压抑、禁欲主义;宣扬个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 强调环境的陶冶作用,主张建立优美的校舍; 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个别差异; 强调父母、教师应该注意自
6、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表率; 主张教学运用直观教具,向大自然学习,从而启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 反对压抑个性,主张减少甚至是取消体罚; 提倡体育和游戏的重要意义。,(二)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儿童教育的论述,1、伊拉斯馍的儿童教育观 出生于尼德兰的伊拉斯谟(Erasmus14691536年),他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愚人颂、基督教君主的教育、论童蒙的自由教育等著作中。他认为社会的一切罪恶全源于无知,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给人以知识,养成人的善良行为和高尚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善良”的人,应融合在道德教育中; 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年轻人头脑中播下虔诚的种子,使他们热爱并认真学习自由学科,习惯于基本礼仪,并为生活
7、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上,伊拉斯谟特别注意培养儿童的记忆力,主张采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2、蒙田的儿童教育观 法国的人文主义者、思想家、散文作家及教育家蒙田(Montaigne,15331592年),出身于新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曾从事过多年的法律工作。其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蒙田随笔中有一些篇章专门论述了儿童教育问题。 论教育的目的:应当培养“完全的绅士” 论教学:教学目的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 方法: 反对死记硬背 为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机会 重视练习 参观旅行,3、康帕内拉论儿童教育,意大利的思想家及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康博内拉(Tomma Campanella)在代表作太阳城中描述了
8、一个立足于科学和社会平等的共产主义的城市国家;在教育方面他主张国家办教育,并普及教育,男女平等等。 优生和胎教 1、康博内拉为“以后成为最优秀的人物”大力提倡优生和胎教,对男女的婚配原则、结婚的最佳年龄、妇女受孕的合适时机以及受孕双方的准备工作都做了详细的探讨。,2、他主张将新生儿送到公共育儿室,由母亲们对婴儿进行抚养、照料。 幼儿出生至两岁为哺乳期,一断奶就送到国立托儿所; 23岁就在房屋周围游戏,并学习读念字母; 7岁以后儿童开始锻炼体力,同时学习科学知识、各种手工技术,且教师观察他们的兴趣,为其定今后的发展方向; 8岁开始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为保卫“太阳城”,儿童还要学习军事知识。
9、,第三节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杨阿姆司夸美纽(Johann.Aoms.Comenius)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是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夸美纽斯1592年出生于捷克的一个磨坊主家庭,父亲是“捷克兄弟会”会成员,在“捷克兄弟会”的影响下,他从幼年起就受到爱国主义及新教思想的熏陶。他岁时失去双亲成为孤儿,被寄养在亲戚家中。年,夸美纽斯进了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二年因病中途辍学,后到外地疗养,完成了学业。年,夸美纽斯回到捷克担任普雷拉乌拉丁语学校的校长,热诚地献身于教育事业,专心研究教学改革问题。,拉丁文法中学校长(1614), 兄弟会牧师(16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学前教育 提高 ll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