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教案全套(31页)(30页).doc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教案全套(31页)(3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教案全套(31页)(30页).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教案全套(31页)-第 30 页第一课时 1.1.1 命题及其关系(一)教学要求: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来源:学科网教学重点:命题的改写.教学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3;(3)3吗?(4)8是24的约数;(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6)他是个高个子.二、讲授新课:1. 教学命题的概念: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
2、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 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来源:学#科#网Z#X#X#K(2)若整数是素数,则是奇数;(3)2小于或等于2;(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5);(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7)明天下雨.(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来源:Zxxk.Com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
3、并判断它们的真假.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则”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叫做命题的条件,叫做命题的结论.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则”的形式.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对顶角相等;(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则”的形式.三、巩固练习:1. 练习:教材 P41、2、32. 作业:教材P9第1题第二课时 1.1.2 命题及其关系(二)教学要求:进一步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
4、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来源:学科网教学难点: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并判断真假:(1)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函数有两个零点.二、讲授新课:1. 教学四种命题的概念: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若,则若,则若,则若,则写出命题“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师生共析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点评)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
5、点的距离相等.(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2. 教学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讨论:例1中命题(2)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间的关系.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图:讨论:例1中三个命题的真假与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间关系.来源:学。科。网Z。X。X。K结论一: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假;结论二: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例2 若,则.(利用结论一来证明)(教师引导学生板书教师点评)3. 小结: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三、巩固练习:1. 练习: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函数有两个零点;(2)若,则;(3)若,则全为0;(4)
6、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5)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2. 作业:教材P9页第2(2)题P10页第3(1)题第一课时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教学要求: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若,则;(2)若时,则函数的值随的值的增加而增加.二、讲授新课:1. 认识“”与“”:在上面两个命题中,命题(1)为假命题,命题(2)为真命题. 也就是说,命题(1)中由“”不能得到“”,即;而命题(2)中由“”可以得到“函数的值
7、随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即函数的值随的值的增加而增加.练习:教材P12第1题2. 教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若,则是的充分条件(sufficient condition),是的必要条件(necessary condition).来源:学科网ZXXK上述命题(2)中“”是“函数的值随的值的增加而增加”的充分条件,而“函数的值随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则是“”的必要条件.例1:下列“若,则”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是的充分条件?来源:学科网(1)若,则;(2)若,则;(3)若,则为减函数;(4)若为无理数,则为无理数.(5)若,则.(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练习:P12页第2题例2:下列“若,则”形式的
8、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是的必要条件?(1)若,则;(2)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若,则;(4)若,则.(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练习:P12页第3题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是6的倍数”是“是2的倍数”的充分条件;(2)“”是“”的必要条件.来源:Zxxk.Com(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3. 小结: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理解.三、巩固练习:作业:教材P14页第1、2题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第二课时 1.2.2充要条件教学要求: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同时学习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重点: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必要条件
9、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是的什么条件,是的什么条件?(1),;(2),;(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二、讲授新课:1. 教学充要条件:一般地,如果既有,又有,就记作. 此时,我们说,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上述命题中(3)(4)命题都满足,也就是说是的充要条件,当然,也可以说是的充要条件.2. 教学典型例题:例1: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的充要条件?(1)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函数是偶函数;(3),;(4),.(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10、)练习教材P14练习第1、2题探究: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一些是的充要条件的命题来.例2:已知:的半径为,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 求证:是直线与相切的充要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教师点评)3. 小结: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三、巩固练习:1. 从“”、“”与“”中选出适当的符号填空:(1);(2);(3);(4).2.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是“”的充分条件;(2)“”是“”的必要条件;(3)“”是“”的充要条件;(4)“是无理数”是“是无理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5)“”是“”的充分条件.3. 作业:教材P14页习题第3、4题 1.3.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
11、“且”、“或”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这“”、“”、这些新命题.来源:学,科,网教学难点:简洁、准确地表述新命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 发现:命题(3)是由命题(1)(2)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二、讲授新课:1. 教学命题: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且”.来源:学科网规定:当,都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中
12、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来源:Z#xx#k.Com例1: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2):35是15的倍数,:35是7的倍数;(3):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条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例2: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12是48与60的公约数;(2)1既是奇数,又是素数;(3)2和3都是素数.(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2. 教学命题:一般地,用联结词“或”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或”.规定:当,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
13、题时,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例如:“”、“27是7或9的倍数”等命题都是的命题.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或;(2)方程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3)10或15是5的倍数;(4)集合是的子集或是的子集;(5)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3. 小结:“”、“”命题的概念及真假 三、巩固练习:1. 练习:教材P20页练习第1、2题 2. 作业:教材P20页习题第1、2题.1.4.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教学目标:了解量词在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命题中的作用,正确区分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概念,并能准确使用和理解两类量词。教学重点:
14、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概念区别;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课 型:新授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 (1) 全称量词 日常生活和数学中所用的“一切的”,“所有的”,“每一个”,“任意的”,“凡”,“都”等词可统称为全称量词,记作、等,表示个体域里的所有个体。 (2) 存在量词日常生活和数学中所用的“存在”,“有一个”,“有的”,“至少有一个”等词统称为存在量词,记作,等,表示个体域里有的个体。3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存在性称命题。 全称命题的格式:“对M中的所有x,p(x)”的命题,记为:存在性命题的格式:“存在集合M中的元素x,q(x)”的命题
15、,记为:注:全称量词就是“任意”,写成上下颠倒过来的大写字母A,实际上就是英语any中的首字母。存在量词就是“存在”、“有”,写成左右反过来的大写字母E,实际上就是英语exist中的首字母。存在量词的“否”就是全称量词。五、巩固运用例1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1) (2) (3) (4)分析:(1)真;(2)假;(3)假;(4)真;例2指出下述推理过程的逻辑上的错误:第一步:设a=b,则有a2=ab 第二步:等式两边都减去b2,得a2-b2=ab-b2第三步:因式分解得 (a+b)(a-b)=b(a-b) 第四步:等式两边都除以a-b得,a+b=b第五步:由a=b代人得,2b=b第六步:两边都除
16、以b得,2=1分析:第四步错:因a-b0,等式两边不能除以a-b 第六步错:因b可能为0,两边不能立即除以b,需讨论。心得:(a+b)(a-b)=b(a-b) a+b=b是存在性命题,不是全称命题,由此得到的结论不可靠。同理,由2b=b2=1是存在性命题,不是全称命题。例3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全称命题或者存在性命题,如果是,用量词符号表达出来。(1)中国的所有江河都注入太平洋;(2)0不能作除数;(3)任何一个实数除以1,仍等于这个实数;(4)每一个向量都有方向;分析:(1)全称命题,河流x中国的河流,河流x注入太平洋;(2)存在性命题,0R,0不能作除数;(3)全称命题, xR,;(4)全称命
17、题,有方向;六、回顾反思要判断一个存在性命题为真,只要在给定的集合中找到一个元素x,使命题p(x)为真;要判断一个存在性命题为假,必须对在给定集合的每一个元素x,使命题p(x)为假。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为真,必须对在给定集合的每一个元素x,使命题p(x)为真;但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为假时,只要在给定的集合中找到一个元素x,使命题p(x)为假。即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之间有可能转化,它们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七、课后练习1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其中真命题为( )来源:Z,xx,k.ComA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BC对每个无理数x,则x2也是无理数 D每个函数都有反函数2将“x2+y22xy”改写成全称命
18、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 B,都有C,都有 D,都有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其中为真命题的是A BC D4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存在实数和,使cos(+)=coscos+sinsinB不存在无穷多个和,使cos(+)=coscos+sinsinC对任意和,使cos(+)=coscossinsinD不存在这样的和,使cos(+) coscossinsin曲线与方程(1)知识目标:能叙述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并能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求出曲线的方程。(2)能力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转化,归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
19、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的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难点:由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教学难点中,面临着三个问题:(1) 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 如何从形成曲线的几何条件中寻找等量关系?(3) 如何将几何等量关系转化为曲线的方程纪教育网教学情境设计问题或任务(教师活动)问题解决(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复习1:已知曲线C的方程为 ,曲线上有点,的坐标是不是 的解?点在曲线上,则=_ 复习2:曲线(包括直线)
20、与其所对应的方程之间有哪些关系?课前预习完成练习复习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介绍解析几何与坐标法,了解笛卡尔与解析几何的小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 设A、B两点的坐标是(1,1),(3,7),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学生完成初步了解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教师投影展示,比较两种方法 小结例1的解题步骤口头总结归纳解题步骤师生共同小结求曲线方程的5个步骤例2:已知一条曲线在x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点A(0,2)的距离减去它到x轴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学生独立完成求曲线方程基本步骤的应用变式:已知一条直线和它上方的一个点F,点F到的距离是2,一条曲线也在的上方,它上面的每
21、一点到F的距离减去到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根据题意适当的建立坐标系求曲线的方程合理的建系1.课本P39 练习3机动题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是(1,0)(1,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和是2,求点M的轨迹方程。思考解决问题课堂练习,当堂巩固教师指出几何意义 ,使得解题更简单作业布置:P37习题 必做题A组 2, 3,4 选做题B组 1课后作业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目标: 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以及a,b,c三者的关系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教学难点: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过程: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的探究活动,前面一部分同学们应该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数学 选修 教案 全套 31 3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