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游白水书付过》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页).docx
《《与朱元思书》《游白水书付过》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游白水书付过》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页).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游白水书付过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第 3 页(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2125题。(12分)【甲】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 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
2、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释】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佛迹院:寺庙名汤池:温泉悬水:瀑布折:弯转縋(zhu)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倒行:顺来路回去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度:越过击汰:击水,汰:水波。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二鼓:二更。21、解释下列句中
3、加点的词语(4分)(1)互相轩邈(2)窥谷忘反(3)食余甘煮菜(4)顾影颓然2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23、请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标二处)(2分)循 山 而 东 少 北 有 悬 水 百 仞。24、这两则短文都寄寓了作者的感情。(2分)答案:(三)21、(1)比高 (2)看到 (3)吃 (4)回头看22、(1)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2)(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23、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24、向往自然或寄情山水或山水之乐附【乙】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与朱元思书 游白水书付过 朱元思书 白水 中考 文言文 阅读 练习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