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一体的观念与宋人尚意的美学追求》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3页).docx





《《诗画一体的观念与宋人尚意的美学追求》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画一体的观念与宋人尚意的美学追求》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3页).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画一体的观念与宋人尚意的美学追求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第 3 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诗、书、画异形而同品,“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都应表现出作者的性情、气盾与精神面貌。作者的人文教养愈深,其个性、艺术精神在作品中的表现便愈加深入,在“诗画本一律”(苏轼语),诗、书、画等不同艺术品种融合、人文气息十分浓厚的宋代这一情况更十分突出。北宋著名文人画家文同善画竹,他欣赏竹的“心虚异众草,节劲愈凡木”的节操。他之画竹,实际上是以竹自比,抒发自己的怀抱,用苏轼的话说是“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竹。”苏轼观赏文同的咏竹诗与书画作品后深有感慨地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2、”认为文同与竹有关的诗、书、画作品同为一体,都是作者人格、气质、操守、性情的流露,表现出“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的艺术精神。在墨君堂记一文中,苏轼以传统的比德说,对文同墨竹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它对帮助读者认识宋代文人画“意”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里,竹的生命价值、品德和作者生命的价值、品德等同起来,被赋与了不同寻常的意义。竹的节操、志气无一不体现出作者与宋代文人卓尔不凡的人格。北宋的另一“墨戏”大师也是文人画的名家米芾,“其作墨戏,不专用笔,或以纸筋,或以蔗滓,或以莲房,皆可为画;纸不用胶矾,不肯于绢上作。”(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米芾的这些“游戏翰墨”之作并非是一种随意即兴的
3、涂写,而是内心意趣的抒发,他所画的怪石、枯木、寒林无不表现内心的情怀。“意”是相对于“法”而言的。后者主要是指人工的因素,人为的约束与规范。在崇尚精神意趣、推重性情的宋代,人们所追求的是个人思想感情适意畅神的表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这样自然就会对某些传统的矩式或成法有所逾越与突破,“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从而为个人意趣情性的抒发争取到较为充分的空间。作为一代宗师与天才艺术家的苏轼,在他涉足的各个领域都作出了成功的实践。关于书法,他宣称:“我书造意本无法适意无异逍遥游。”关于绘画,他主张“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关于诗文,他主张“常行于所当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画一体的观念与宋人尚意的美学追求 诗画 一体 观念 宋人 美学 追求 高考 论述 文本 阅读 练习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