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复习重点(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镇规划复习重点(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村镇规划复习重点-第 16 页0701104班村镇规划复习资料1.理解村镇规划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一)村镇规划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 城市与乡村是两个虽有共性,但却是更突显个性的两个不同地域范畴如: 经济成份 产业结构 社会形态 文化水平 生活方式 风土人情 伦理观念等总结:村镇规划设计从理论、方法到成果必然与城市规划设计大不相同。 照搬照抄城市规划设计模式和套用城市规划设计案例绝对是行不通的应当尊重村镇特点2.乡村的类型、乡村型居民点(二)乡村1.类型 普通乡村 : 密集型乡村聚落、分散型乡村聚落、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活动型乡村 特殊乡村2.乡村型居民点 乡村集镇: 中心镇(乡政府所在地) 一般
2、镇(一般农村集镇 村: 中心村(村委会所在地) 基层村(村民小组)3.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村镇规划的基本特征比较。项目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村镇规划1.所属范畴城市城市乡村2.法规依据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乡规划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城乡规划法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镇规划编制管理办法村镇规划标准等3.发展阶段已具有规模发展到特定稳定阶段城市化进程中过渡社区.初见雏形,处于成长期,动态发展阶段,是城市人口的聚集点村民居住和生产的聚居点4.区位关系各级地域中心,受国家、省、市级项目、资金分布影响农村领域中为周围农民服务的中心.承上启下,连接城
3、乡,形成城镇体系;建设投资主要靠集体积累和市场招商村镇体系中的村庄自筹资金建设5.规划任务控制扩展规模;二、三、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的改造与调整规模扩展较快,侧重于对其成长阶段的过程控制.创建城市文明的居住环境.一、二、三、四产业的合理布局以提供第一产业经营的机械化、集约化和现代文明的农村社区环境为总目标6.发展方式大多内涵式改造一般外延式扩展.外延空间的有序组合人口、耕地、企业三集中7.性质规模首先确定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处于成长期中,可选择的发展方式及不可预见的因素多,具有“不定性”,预测其环境容量的最佳规模基本上随现状自然增长确定8.空间形态功能复杂,历史形成,空间形态趋
4、向雷同,多层次化功能简单,空间形态简洁,具有特色,顺其自然,灵活的布局结构,弹性的阶段规模,多样的应变对策田园风貌9.成果要求规划阶段分工明确,规划文件、图纸复杂,以用地性质表达规划文件、图纸简单易懂,内容齐全,深度到位,以用地性质和建筑物形态表达规划文件、图纸简单,达到直接建设实施要求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志、任务。新农村建设的标志1、农民居住集约化,2、生产方式合作化,3、生产工具机械化,4、农民享受公共产品公益化,5、农民素质知识化,6、农民流动市场化,7、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 8、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9、城乡服务一体化。具体内涵: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
5、核心目标;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5.村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五、村镇建设的发展模式1、工业企业带动型 以当地基础条件为出发点,以发展工业企业为契机,通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村政治、经济、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综合发展,同时,乡村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应用: 这种模式需要有发展工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土地、资源、信息、技术、资金和能力强威望高的村庄领导人。 注意点:推广和发展该模式不能忽视农业的发展,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特色产业带动型 在一个乡或村的范围内,依据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
6、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注意点:发展这种模式要注意定位准确,重视示范带头作用,发展订单农业和产业一体化组织,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和自主创新。3、畜牧养殖带动型 在畜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产业化经营、循环化利用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该模式的必需条件是规模化的畜牧龙头企业、特色的养殖品种和相应的市场需求。注意点:要注意养殖小区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防止粪便污染;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养殖,规避市场风险。4、休闲产业带动型 以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新农
7、村建设。 这种模式包括建立农业生态园、采摘园、学农教育基地、农艺园、民俗村等方式。注意点:休闲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要注意整体规划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重视生态保护。5、商贸流通带动型 以发展现代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业和市场网络,进而形成以当地农村为中心的市场,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带乡村,最终实现商贸发达、乡村繁荣。注意点:该模式要具备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6、旅游产业带动型 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农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注意点:发展旅游业既要有可以挖掘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也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另外还要有与旅游相配套的娱乐、住
8、宿、餐饮等基础设施。7、合作组织带动型 以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为依托,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突破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制约,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水平,通过壮大集体经济,改善公共设施,使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促进村容村貌不断改善8、劳务经济带动型 通过转移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转移就业后的农村劳动力将获得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推进新农村建设。应用:适用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6.村镇规划的涵义、研究的问题、基本原则、工作阶段。7.村镇规划基础资料收集的内容、整理方法,现状分析与综
9、合评价。(1)基础资料内容 :自然资料,技术经济资料,人文社会资料,土地利用资料现有村镇建设资料,历史沿革资料历史、现状、未来三个时段(2) 、资料整理方法:典型剖析法,随机变量的均值计算法,回归分析法 “德尔斐”法(3)现状分析和综合评价 1、历史背景与区位分析通过对村镇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村镇发展动力及空间形态的演变原因。 分析区域位置条件、区位优势和劣势。(如土地、矿产、水资源、交通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 对自然地质和自然性灾害进行分析。 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自然风景资源的评价。3、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分析村镇经济环境状况 如 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 第一、
10、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 相对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及未来发展状况等内容,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4、社会和科技发展前景村镇人口分析:现状人口的总数、构成、分布以及文化程度,分析人口变化趋势、劳动力状况和新生劳动力情况。 科教事业费用、公共教育费用占村镇GDP的比例,科技进步对增长的贡献率等进行分析。5、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分析包括大气质量、水质、各类污染的排放和处理情况。 绿化条件、风景资源、生态特征。基础设施状况,及维护的重点等。6、提出村镇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8.熟悉目前村镇规划的主要法规文件内容目前村镇规划主要法规文件1、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村庄整
11、治技术规范 GB50445 - 2008 2008年8月1日起施行3、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理1993年 11月1日起施行。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年2月14日施行5、村镇规划标准1994年6月1日施行。9.乡镇域规划的任务、内容(1)、任务 1、研究规划范围内的现有村庄分布与规模情况、分布特点; 2、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3、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明确村庄的类型和发展规模以及村庄的位置; 4、确定需要发展、适当合并、淘汰的村镇 5、确定切实可行的措施。(2)、乡镇域规划的内容 1、研究分析乡镇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乡镇域内工业、农业、居民点对生产发展的影响分析。 分析乡镇域内商业、交通、能
12、源、科技、文化教育等情况 预测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 2、研究确定乡镇行政区域内村镇布点,包括零散自然村的缩并。 3、确定乡镇域规划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针 4、研究确定乡镇行政区域内主要村镇的位置、性质、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与发展方向。 5、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适宜修建用地基本适宜修建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10.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原则 村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中心镇、一般集镇总体规划:1、确定规划年限:一般1020年2、对现有居民点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整,明确各自在体系中的地位3、确定各个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它们在村镇体系中的职能分工;4、确定乡(镇)域及
13、规划范围内主要居民点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人口发展规模 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 建设用地规模 按照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结合人口的空间分布,确定各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用地规模和大致范围。5、安排交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电讯、消防、环保、环卫等基础设施, 确定工程管网走向和技术选型等;6、确定村镇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安排卫生院、学校、文化站、商店、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等对全乡(镇)域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公共建筑;7、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措施及对有地震威胁的村镇编制抗震防灾规划 8、估算村镇近期建设投资11.村镇的性质、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确定。村镇的性质村镇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
14、、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发展方向。依据:村镇地理、村镇资源、村镇历史资料、村镇现状资料、村镇物质要素(村镇企业、对外交通、仓库、居住、公共建筑、园林绿地、公共设施如道路、上下水、供电)。v 1、村镇人口规模 自然增长v 机械增长v 公式:Q=Q0(1+k)n+Pv Q总人口预测数 v n规划期限v Q0总人口现状数v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v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v 人口类别v 统计范围v 预测计算v 常驻人口v 村庄v 规划范围内的农业户人口v 按自然增长计算v 居民v 规划范围内的非农业户人口v 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计算v 集体v 单身职工、寄宿
15、学生等v 按机械增长计算v 通勤人口v 劳动、学习在村镇内,住在规划范围内的职工、学生等v 按机械增长v 流动人口v 出差、探亲、旅游、赶集等临时参加村镇活动的人员v 进行估算2、村镇用地规模详见PPT304-315 12.村镇自然环境条件的用地评价与选择13.村镇用地选择的方案比较内容方案比较内容:a、占地情况:占地数量和质量。如耕地(良地、 坡地、薄地)b、搬迁情况: 需要搬迁的居民户数、人口数拆迁的建筑面积,所占用地的生产现状及建设征地后的影响,补偿费用和农业人口的安排情况。c、水源条件: 水的质量、数量、水源距离以及 乡镇建设可能产生影响。d、环境卫生条件: 日照、通风、排水、绿化条件
16、,分析各方案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是否有遗留问题,以及由此所产生影响的程度。e、交通运输条件: 对外交通:如公路、水运及水陆联运方面,对内交通:如交通道路是否方便,年运输费用的比较,工程投资是否节省。f、工程设施的合理性比较 道路走向、长度、桥梁座数,给排水管线的走向、长度,是否需要设置防洪工程.j、对原有设备的利用状况 可利用项目和可利用程度h、主要近期建设项目造价比较取舍依据::以上 几个方面,以占地和水资源为主要因素,是方案取舍的主要条件.但在某些情况下,其他因素也可能占主要地位,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4.村镇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生产用地与居住用地发展不平衡,使居住
17、区条 件恶化。 各种用地功能不清、相互穿插,既不方便生产 也不便于生活。 对发展用地预留不足或对发展用地的占用控制 不力,妨碍村镇的进一步发展。 绿化、街道、公共建筑分布不成体系。15.村镇布局形态与发展方式村镇布局形态 : 园块状 弧条状 星指状村镇发展方式:(1)由分散向集中发展,联成一体.(2)集中紧凑连片发展(3)成组成团分片发展:是较理想的分散布局:生产、生活配套,成组成团的布局。(4)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综合式发展:在多数情况下,以遵循综合式发展模式的途径比较理想。16.镇域交通网络规划要点1.规划方便畅通的乡镇域道路系统 使村镇之间,村镇与各生产企业之间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并做到内外
18、交通运输系统间的有机衔接。2. 有铁路、公路、水运各项设施在建设的村镇,要考虑客流量和货运量都有较方便的联运条件,安排好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渡口、桥梁的位置。注意尽量避免铁路和公路穿越村镇内部。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水路及其车站、码头、渡口等设施。3.道路的走向和线形设计要结合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4.布置道路系统,做到灌、排、路、林、田相结合。5.镇域内村镇之间的道路宽度,应视村镇的层次和规模来确定。6.道路路面设计,要考虑行驶履带式农机具对路面的影响。17.镇区道路系统:对外交通、对内交通。 对外交通规划:村镇对外交通是指村镇与周围城市、城镇、乡村间的交通。主要形式:公路交通,铁
19、路交通,水运交通(二)村镇内道路规划1、村镇道路规划村镇道路分级:a 较大的村镇可分为四级:主干道(一级道),次干道(二级道)一般道(三级道),巷道 (四级道)b 一般村镇道路分三级,按二、三、四级道修建。18.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1)曲度系数 村镇各主要用地和吸引大量居民的重要地点之间,应有短捷的交通路线,使全年最大的平均人流、货流能沿最短的路线通行,以使运输工作量最小,交通运输费用最省。 曲度系数: 道路终始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 = 两点间直线的距离 主干道:在1.11.2, 最大不能超过1.4 次干道:不超过1.4 对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干道,因地形复杂,
20、展线需克服地形高差,可适当放宽。(2)道路网密度 是指道路总长(不含居住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物组群用地内的通道)L与村镇用地面积F的比值 = L/ F(km/km2) 村镇道路网密度:813 (km/km2) 道路间距:150250m, 对于山区可考虑150400m 干道密道:56.7 (km/km2) 干道间距:300400m.也有400m以上.(3)道路交叉口交通角度: 一个交叉口上交叉角不宜小于60或不宜大于120,交会的街道不宜超过45条。形状: 一般情况下,不要规划星形交叉口,不可避免时,宜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十字形交叉。同时,应避免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布局在路口,以免增加不必要的交
21、通负担。 2.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网走向地形: 地形起伏较大的村镇,主干道走向宜与等高线接近于平行布置,避免接近垂直切割等高线。 当主、次干道布局与地形有矛盾时,次干道及其他街道都应服从主干道线性平顺的需要。 当地面自然坡度达6%10%时,可使主干道与地形等高线交成一个不大的角度。 当地面自然坡度达12%以上时,采用“之”字形的道路线形布置。曲线半径不宜小于1320m,且曲线两端有小于2025m长的缓和曲线.同时,常在垂直等高线上修建人行梯道。(2)地质:尽可能绕过不良工程地质和不良水文工程地质。(3)水文: 特别是地下水对路基路面的破坏作用。3.满足村镇环境要求 考虑道路走
22、向、日照、通风、临街建筑的布局,一般取与南北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为宜。村镇道路网密度的布局,对居住区应尽量避免噪音、废气的污染。4.满足村镇景观要求5.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局的要求7.满足其他有关要求 村镇道路应与铁路、公路、水运等对外交通密切配合. 要方便居民与农机通往田间,要同意考虑与田间的相互衔接. 应少占田地,少拆房屋,不损坏重要历史文物.19.村镇路网类型1.方格网式(棋盘式)2.放射环式:放射环式道路系统由放射道路和环行道路组成3.自由式:多用于山区、丘陵地带或地形多变的地区,道路为结合地形变化而布置成路线曲折不一的几何图形。4.混合式:采取上述几种道路形式组
23、合而成20.村镇道路整治主要内容道路铺装道路没有铺装的,应整治铺装 路面两侧可设置路缘石 道路没有边沟或道路积水无法流入边沟的,采用边沟排水明沟、暗沟 路面铺装材料应因地制宜,宜采用沥青 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块石路面等形式。道路设计村庄道路标高宜低于两侧建筑场地标高平原地区村庄道路主要依靠路侧边沟排水,切不可让垃圾、柴草或堆肥堵住了道路排水山区道路可以利用道路纵坡自然排水路面结构层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产材料和工程投资等情况确定路肩陪筑和清理路边杂物 清理路边杂物、猪圈 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应设硬路 肩。不设硬路肩时,路肩宽度不小于1.25m。 保护性路肩为土质或简易铺装
24、。宽度可采用 0.250.75m 路肩可种上树和草的,既省钱,又美观,不要再硬化。街坊路整治:街道两侧外墙的处理可使用当地的自然石材垒砌而成,以形成独特的街景和体现各地农家风貌。涂上墙漆种上乔木、灌木和花草保护乡土文化,恢复生态环境道路整治: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设施:交通标志,交通际线,交通防护设施等。21.村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1.基础配套设施主要: 交通道路设施 能源电力设施 通信弱电设施 给水 排水 防灾减灾等 2.环保基础设施 如: 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生活垃圾的卫生设施 厕所设施包括公厕、露天干厕和 厕所在宅旁改造 村镇道路保洁、水面保洁及车辆 清洗站建设 村镇公共、防护绿化系
25、统等。 3.文体基础设施如:幼儿园 中、小学校 职业教育设施 成人教育设施 科技服务与指导站 图书阅览室 球类活动场所 必要的健身器材等。 4.娱乐基础设施 布置可观赏性的空间 布置一些休闲场所如街头广场、小游园、林荫道等。 根据不同年龄,设置不同场所如:对儿童设置小游园,对青年人设置舞厅、酒吧、影剧院等,对老年人设置说、唱、曲、艺等场所。 5.商业网点基础设施(1)提高商场规模和档次,加强整洁。(2)根据商业节点的等级体系理论,合理的在村镇布局商业网点。 包括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收购站、零售业网络等22.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1.供水方式: a.集中式给水有条件的
26、b.分散式供水2.给水工程规划 水源 确定取水位置、取水方式确定水源保护范围、保护措施 供水方案的选择 确定供水标准、用水总量 确定供水方式 制定供水系统 供水设施 供水主干管的布置分散式给水工程规划主要内容 确定用水量 水源 卫生防护 取水设施。(二)村镇排水工程规划确定排水量 排水体制 排放标准 排水系统布置 污水处理方式23.村镇用水量预测生活用水量 居住建筑生活用水 居民的饮水 洗涤 烹饪 清洁卫生等 公共建筑生活用水 公共建筑的用水量可按居住建筑生活用水量的8%25%进行估算。村镇生产用水量包括: 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 可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可参靠村镇
27、规划教材P145P147中表5.2、5.3、5.4有关数据)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 浇洒道路用水量: 常用11.5L /(次),每日23次。 绿地用水量:采用12L /( d)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水量 可按最高日用水量15%25%计算。用水量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 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村镇日变化系数比城市大,可取1.52.5时变化系数: 最高日内,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村镇用水比较集中,故时变化系数较大,取2.54.024.村镇给排水整治的主要内容水源 水源整治 清理整治现有水源地保护范围内污染源或根据整治需要选择新水源。选择新水源时,进行水质勘察,水
28、质符合相关要求,水量充沛,无条件地区可收集雨水或雪水作为水源。 给水方式 村庄靠近城市或集镇的,应优先选择城市或集镇的配水管网延伸供水。 村庄距离城市、集镇较远或无条件的,应建设给水工程,联村、连片供水,或单村供水。给水处理工艺 如: 原水含铁、锰量超标,采用曝气氧化工艺 原水含氟量超标,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法混凝沉淀工艺。 原水浊度超标,采用慢滤或接触过滤工艺,或采用两级粗滤加慢滤或混凝沉淀工艺。 原水藻类,氨氮或有机物超标,采用在混凝沉淀工艺前增加预氧化工艺或在混凝沉淀工艺后增加活性碳深度处理工艺。 现有设备设施、管道 25.村镇防灾减灾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整治要求 主要内容消防规划防洪规划抗震
29、规划防风规划防控传染病流行规划(注:每个内容都有整治要求PPT568)26.镇区空间布局要点(1)深入分析建设现状,解决现状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扩建、新建用地的筛选。(2)村镇规模一般较小,布局应紧凑,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节约用地和投资。(3)协调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用地布局中的重点,相互联系方便,避免干扰,保护环境。(4)选好村镇镇区中心、主要公共建筑以及集贸市场等的用地位置。(5)规划结构清晰,道路组织明确,内外交通便捷.(6)各项公用工程设施系统合理,用地选址恰当.(7)结合自然条件和使用功能,创造优美的景观环境。(8)确定近期建设安排,力求紧凑合理,减少投资,切实
30、可行.并能适应各阶段的发展需要,留有发展余地。27.不同类型村镇的空间布局特点.67528.镇区空间布局形态 块状布局形态 带状布局形态 环状布局形态 组团状布局 串联状布局形态 星座状布局形态 29.村庄公共活动场所整治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适用 经济 安全 环保 主要内容公共活动场所宜靠近村委会、文化站及祠堂等公共活动集中的地段,也可以根据自然环境特点,选择村庄内水体周边、坡地等处的宽阔位置设置。公共活动场地上下台阶应设置缓坡,方便老年人、残疾人使用。已有公共活动场所的村庄应充分利用和改善现有条件,满足村庄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无公共活动场地的村庄或公共活动场所缺乏的村庄,应改造利用村内现有闲
31、置建筑用地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主要整治方式,严禁以侵占农田、毁林填塘等方式大面积新建公共活动场所。公共活动场地整治时应保留现有场地上的高大乔木及景观良好的成片林木、植被,保证公共活动场地良好环境。公共活动场地可配套设置坐凳、儿童游玩设施、健身器材、村务公开栏、科普宣传及阅报栏等设施,提高综合使用功能。公共活动场地应平整、畅通、无坑洼、无积水、雨雪天不淤泥,便于使用,条件允许的村庄可设置照明灯具。公共活动场地可兼作村庄避灾疏散场地使用30.村镇居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1.根据村镇总体规划确定居住区用地的空间位 置及范围(注意与之相连的周围环境)。2.根据居住人口数量确定居住区规模、用地大 小。3.拟定
32、居住区内建筑类型、规模与布局: 居住建筑类型 层数、数量、布置方式公共建筑类型 商店、幼儿园、中小学校、居委会等规模大小与布置位置31.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实用要求 2.环境要求 3.安全要求 4.经济要求 5.美观要求32.居住区空间布局与环境设计1. 采取多种创作手法, 形成优美宜人的外部空间环境。方法:可以将庭院、道路、广场、中心绿地和小游园等大大小小的空间及建筑群体有机的组合起来。2.要立足于居住区全局,搞好景观路线和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方法: 充分运用虚实、大小、错落、疏密、收放等对比手法,将建筑、空间、绿化和水体等环境要素编制成一个步移景异,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融合、独
33、具地方特色的居住区。3.顺应村镇居民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 形成多层次的休闲游乐户外活动空间。方法:营造外部空间环境的同时,配置相应的设施,为其创造一个从住宅、庭院、组群、中心绿地,到住区小游园的户外活动空间。4.将环境保护和环境美化密切结合起来。方法: 对公厕、垃圾站、锅炉房一类有异味、烟尘、噪音、振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除远离住宅和公共活动空间布置外,还应设置绿化隔离带,用树木花草将其掩蔽起来。同时搞好该类建筑物和构造物的造型和色彩设计,尽可能消除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33.村庄整治和建设公共休憩场所的原则 只要“有”,不在于雕梁画风、亭台楼阁; 找准位置,别闲着设施; 多用房前屋后边边角角
34、的空闲地,不要动用整块土地; 建小的,不建大的; 建简单的,不搞复杂的 要“绿”的,不要 “白” 的; 要“乡下” 的,不要“城里”的。34.村镇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1.村镇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对已造成污染的企业,必须尽快采取治理措施。 (3)对新建企业的选址要进行环境评估,企业建设要做到“三同时”。 (4)重视引导产业向绿色产业方向发展,强化镇区绿地、水体的环境建设,注重镇区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5)特别重视村镇内水源和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2.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1)村镇有害排放物单位(工厂、卫生院、屠宰场、饲养场、兽医站等),必须遵
35、循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及“三废”排放标准规定。(2)倡导文明生产,加强对农药、化肥的统一管理,以防事故发生。(3)改善生活用水条件,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应积极使用符合水质要求的自来水。(4)改善居住,搞好绿色,讲究卫生,做到人畜分开。有条件的村镇要积极推广沼气,减少煤、柴灶的烟尘污染。(5)加强粪便管理,要结合当地生产习惯,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同时,要妥善安排粪便和垃圾处理场所,将其布置在农田的独立地段上,搞好镇区卫生。(6)镇区内在的湖塘沟渠要进行疏通整治,以利排水,对死水坑要填垫平整,防止蚊蝇滋生。(7)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强环保观念。 35.村镇绿地定额指标、村
36、镇绿地规划原则、村镇绿地布局形式(一).村镇绿地定额指标(1)村镇绿地的总面积=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2)村镇绿地覆盖率(3)村镇公园绿地万人占有量(注:公式看PPT815) (二)村镇绿地规划原则 1.绿地合理分级、分布,满足村镇居民休息、游览的需要。 2.结合地形,少占好地和道路。 3.根据各地的地域特点,结合生产选择合适的品种。 4.村镇的绿地规划要与村外各种防护林相呼应,让各 类绿地点、线、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 5.绿地系统,要根据各地区特点、村镇性质、经济水平来制定。 6.旧村镇改造时,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绿地指标,并较均匀地布置于村
37、镇之中。(三)村镇绿地布局形式镇区绿地一般是由点、线、面三种形态组成的多种布局形式。 1.块状布局: 块状集中布局 分块均匀布置 2.散点均衡布局 3.网状布局 4.自然贯穿式布局36.确保村镇绿地规划的实施. 主要通过公共绿地和四旁绿化(即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庭院内的果树、蔬菜等共同作用来实现。在村镇规划中,可组织多变空间、形成富有层次的景观,是村镇具有地方特色。37.村庄绿化整治的主要内容 1、使村庄“绿起来” 村庄“绿起来”比 “刷墙” 、“硬起来”和 “亮起来” 要困难得多,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生态建设意识,更需要村民参与。2、庭院绿化方式: 高大乔木种植在院墙边和大门口,不要影响住宅采光; 集中在院内大树下种植低矮乔木或灌木; 除开入宅小径外,全部种植果、蔬和花草,无裸露土地。 墙内种植的乔木在成熟后高于墙头,垂帘与墙外; 灌木,特别是藤科植物,应当可以延伸到墙外; 墙头种植藤科花草。3、道旁绿化在树种的选择上充分体现每个家庭的个性、好 恶和植物的多样性,一条道路呈现出变化的绿 色景观。 道旁绿色空间应具有立体性,乔木之中加满灌 木和草,很难见到树干林立的视觉效果。4、胡同绿化 可以在胡同墙上或院子角落里种上灌木花草、爬山虎等植物,改善胡同景观效果。5、空闲宅园和住宅的绿化6、边边角角的绿化
限制150内